以属灵的眼光阅读万事(下)

——阅读生活的到达

 

文、供图/马睿欣

 

 

生活阅读是一种浸泡,不要太快下定论,作诠释……

 

编者按:续四十一期本文的上篇提到“什么是阅读生活?”─用寻求信仰的眼光,凭圣经的亮光来阅读、理解日常生活。四十二期中篇提到“阅读生活的途径”,从感官、创意及参与来阅读生活。本期的下篇让我们谈谈阅读生活的到达。

 

拥有属灵的眼光,不等同於凡事属灵化


当我用这个主题的时候,有点担心一件事,就是凡事冠上“属灵”之后,就失去了真正属灵的原意。   


歌罗西书2:9-10:“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


保罗很清楚如果他说神一切丰盛都在基督里,受诺斯底主义影响的歌罗西教会不知道又要用怎样方式来诠释出一位玄奥的基督。所以保罗要强调有形有体。神的丰盛是有形有体的,道可以成为肉身。属灵的眼光不单只是心里面或灵里面的看见,也是透过我们形体上的感官去触碰。


很多人(如加尔文)喜欢说属灵的眼光就是带上圣经或神学的眼镜,透过圣经话语的亮光,或神学的角度去解读。这些都没错,也有其必要;但是当我们阅读的是每一天的生活时,我期待这眼镜最好是隐形眼镜,要跑要跳比较方便,不会一掉下来,看什么东西立刻就模糊不清。

 


属灵的视觉实在不是一种刻意姿态,而是来自一个在基督里自然而且自由的生命。当我这个人的生命住在基督里,一直在成长时,我的眼光耳力触觉自然就在改变,自然就有属灵的胃口,有站在高处的眼光,我不需要天天在洗碗的时候问:这洗碗从圣经的亮光来看有什么开启?


日常神学家范浩沙(Kevin J. Vanhoozer)提出“日常神学”的应证经文: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试探耶稣,请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耶稣回答说:“晚上天发红,你们就说‘天必要晴’;早晨天发红,又发黑,你们就说‘今日必有风雨’。你们知道分辨天上的气色,倒不能分辨这时候的神迹!”(马太福音16:1-3)


他说,人找耶稣要看神迹,但耶稣告诉他们分辨神迹的方法和看天色的方法类似,因为这些人只想看属灵的东西,却刻意不去注意神透过世上周遭正在自然发生的事,在对人讲述的话。

 

生活的属灵阅读是一种操练,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耕种,不一定马上有果子收成。


读一本书,我们都期待读完书不只是觉得作者讲得很有道理,我们还期待自己的生命被开启。阅读生活,我们也希望不只是参与、感官吸收、创意试验,还渴望让读到的生活和自己产生一种有意义的连结。


如果你想被属灵书籍启发,除了好好用心读不要跳行交差了事,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尽量找启发过很多人的大师著作,机会比较大,是吗?那么,想从生活阅读得到启发,有一个比较可靠的办法—让你的生活由上帝的心意书写,而不由自己的慾望书写。这是为什么那些生命越成熟的圣徒,分享出来的东西,常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甘露,而不是神学分析出来的结果。


换句话说,过一种顺服神的生活,你我就容易在生活中作属灵阅读;过一种亲近主的生活,你我就比较不会急急躁躁地在日常生活中翻来翻去找神的踪迹,彷彿神很小,躲在生活的字里行间等著我们去发现。过一个向真理对齐的生活,神的巨大就在生活阅读过程中常常来触碰我们。

 


我和老三从去年底去UCLA接受一个社交能力治疗的课叫做Peers。教授告诉我们,课程跟一般治疗教材最不同处,是一般都是去研究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孩子社交问题在哪里,想办法矫正或再教育,但这套课程却是去研究一两百个在学校最受欢迎、人际关系最好的学生,找出他们在社交行为上跟一般孩子不同之处,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切成小步骤,教导社交能力缺乏的孩子。


这实验性的教学课程因为有果效,在过去几年里大放光芒,被许多心理医生推荐给亚斯伯格症患者,同时也有学校派老师来学习。


开始去上课时,心里有点嘀咕,听到老师教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的社交技巧,我就想:就是因为我孩子有障碍,才来上课,你把那些没有障碍孩子的方法告诉我有什么用?但老师坚持我们如此跟孩子回去操练,做功课。我想既然来了,就认真学认真做。慢慢地,看到孩子有些进步。


有一天在準备教会门训教材时,想到一些弟兄姊妹的问题,长年来不断重複,他们的问题不先解决,学习这些真理有用吗?突然神就透过Peers的课程理念告诉我, Peers专注在把健康、正确的社交技巧教给这群有障碍的学生,而不是盯著他们的障碍一个一个去解决。耶稣来到世上,也是为了要让人明白真理、接受真理、活在真理里面,而不是为了要一一解决人在这个世界的大小问题。


生命的转化是因为向著真理活,而不是向著自己的问题解决。从现实生活到灵性生活的意义连结,也许是阅读生活的过程中偶尔有之的一道闪光。但是我相信透过认真参与,紧紧跟随,发生时,让人非常兴奋。

 

 

生活阅读是种“遇见”


生活的属灵阅读不会使我们更圣洁、更属灵,但会让我们在万事上遇见、发现神圣洁、美善的踪迹,听见神透过平凡事物讲出来的智慧,让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禁不住常常要跟神举手击掌一下。


“以属灵的眼光阅读万事”为主题,有些担心会产生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把万事属灵化(try to spiritualize everything)。比如,先生下班回家太累,一开口就提高声调,马上读出有属灵争战正在发生;和弟兄姊妹起衝突,马上读出神要我们学习温柔忍耐的功课;用电子邮件发出申请工作的履历表,对方没收到,马上读出神在阻拦、那工作不是神的旨意等。


我不是说属灵争战不可能,也不是说温柔忍耐的功课不能学,更不是说神不可能兴起环境阻拦。重点是:阅读生活的意思,不是玩生活和圣经连连看的遊戏。先生下班火气大,也许你要读的是他身体的节奏;和弟兄姊妹起衝突,也许是学沟通的机会;电邮履历表没收到,可能你电脑中毒,或是你该学用return receipt。


阅读不要急著作结论,就算你的结论是对的。看一本书读没几页马上翻到最后面看结局,也少掉很多被内容滋润的机会。生活阅读是一种浸泡,不要太快下定论,作诠释。

 

结论


英国BBC曾经拍过一部动人的纪录片,记录南非一位叫做Joanna的女人和她先生的故事。他们在用主祷文祷告的时候,祷告到这句:“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Joanna就跟神回应说:“神哪,带我们到祢的旨意还没有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地方!”


神很快就听了祷告,让他们得知住家附近一座关重刑犯的监狱特别不平静,一年内发生了279场衝突,几乎每天都杀人及打鬥。他们想:“这样一个地方,神的旨意一定还没有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所以就开始天天去探访监狱里面的犯人,天天去,一年365天。那一年,只发生了两个衝突事件,里面的人开始一个一个信耶稣。


作家杨腓力去访问这对夫妻,开口就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可是杀人犯、强姦犯,是人们眼中的魔鬼啊!你们就这样进去带查经,好像把那里当成青少年团契似的,结果竟然改变了整个监狱,太不可思议了!”


Joanna听到这样的问题,一脸讶异,然后她回答了一句话,让杨腓力之后在书上、在世界各国演讲时不断重複:“腓力,这是必然发生的啊!因为神早就已经在那里,我们只是去让神曝光,如此而已!”


阅读生活,你是去当中找神,还是去跟神碰面?或者,你是去跟神同工,跟周遭的人一起开生活读书会,好把祂显露出来给周遭的人看见?


你相信神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只需要认真且大声地把祂读出来吗?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第一遍,只能读到那本书在讲什么;读第二遍,才开始读到作者在讲什么;而倘若你想要被作者影响与改变,恐怕要一读再读,读过很多遍,才能读出这个果效。


原来,阅读生活这本大书,也有类似的道理。偶然发生的经历,常常让我们只读到发生了什么事,同样的事多发生几次,可能让我们读懂神正在透过那些事在对我们讲什么。


而生活当中有些内容会一再重複,比方一个老卡住的、不容易的关系,一条看不见尽头又必须走下去的长路,整理一个家,总惹我们伤心的事,教会里重複发生的问题,公司里重複出现的困难……,这些,可能就是神真正要来影响我们、改变我们的“书本精华”。


原来生活这本书中,有些内容一再重複,并不是因为作者上帝对你我无话可说,而是有一种阅读,就叫作一读再读。当我们愿意在不同年纪,不同心态里,学著与书的内容对话时,渐渐我们会发现,重点不再是自己对书本内容知道多少,而是自己被作者影响改变多深。

 

其实我想,生活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我们得一边读,一边跟作者—上帝好好讨论。

 

 

 

作者小档案
马睿欣,文字工作者,文章曾散见报章杂志,曾任“宇宙光杂志”,“真爱杂志”专栏作者,现任“北京根基杂志”作者。
同时多年经营网上博客,并有脸书专页书写。著书《遊子足音》,《理家理心》,《管教的智慧》。“私塾夫人”博客,“给我,你的真心”博客,“是祢”博客,“抢幸福”脸书专页。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