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厨的孩子

 

文/周玮玮

图片提供/王克强、吴曼明

 

▲油锅边,炉头前,多少父母挥汗如雨,为生活牺牲,为家庭付出,为圆美国梦拚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故事1

 

老王遊走中餐馆二十年之久,手艺众所周知,但就是不改酗酒的老毛病。即使老闆们喜爱老王的厨艺,但是在一段时间后,见他喝酒频频误事,就要请他出店门。十四岁的儿子小杰生活极不稳定,搬家转学早已成家常便饭,往往教室座椅还没坐热,又要收拾书包到另一个学校去。所以小杰不爱上学,在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传简讯,有时兴之所致,找些乖乖牌霸凌(bully)一番,来显显自己的威风,平平心里那股说不清的窝囊。说来讽刺,每次学校辅导从办公室打电话来找爸爸谈话,小杰心里还挺高兴,因为这是两父子惟一可以面对面的时候。

 

对小杰而言,「家」 是个抽象名词,在那间空屋里,他总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著面壁。所以小杰宁可成天在街头与其他同好抽菸、打混,或是打撞球、上网咖,消磨时间。一次和朋友们结夥在超市内偷东西失风,被抓到警察局,其他人都被家长领回了,好久、好久,老王才姗姗来迟,满身酒味,什么也没说,只是签个字把小杰带走……

 

故事2

 

小鸿从小与外公外婆住在福建长乐,七岁那年,被父母接来美国上小学一年级。小鸿父母自己开设外卖店,忙碌异常,只好每天在小鸿下课后,接他到店里看管。夫妻俩宠爱这个独子,对他有求必应,雇工们也对小鸿百依百顺,每当小鸿做完功课,就倚著柜台听厨房师傅们聊天鬥嘴,不雅的粗口及限制级的成人笑话都钻入似懂非懂的小耳朵里。一次学校老师打电话来反应小鸿的言语粗俗,父母便在餐馆后面的储藏室,安装了电脑,让小鸿与工人分开,自己上网玩遊戏。每天深夜等父母收拾完毕,早已睡眼矇矓的小鸿,趴在爸爸肩头就睡著了。不久,小鸿开始有视力的问题,常喊头痛,什至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严重影响在校的学习。

 

父母在餐馆忙于谋生,他们孩子无奈的悲情让人恻然。天下父母心,没有多少做爸妈的,愿意自己的孩子受苦,但是大环境的压力,生活现实的试炼,常把人逼到一个处境,无法面面俱到。

 

有些从事餐饮业的父母选择先努力赚钱,有了经济基础再以物质补偿儿女,却发现有钱之后,问题更多,孩子也离自己越来越远。根据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现今许多孩子的行为偏差,都与父母太过忙碌有关。孩子成长时,陪伴他们最多的不是父母,往往是跳动的电视画面,虚拟的电玩情境,或是「脸书」(Facebook)线上的网友。父母都乐意将最好的留给孩子,但是给予物质,却无法填补孩子心中最深的需求。不论年纪老幼,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对情感互动的渴望。

 

所幸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孩子,认同餐馆文化美好的一面,也努力突破陈腐的一面。他们决心调整价值观,认真经营亲子关系,也勇于多元发展。

 

跳出传统,拥有不同的天空

 

故事3

 

诚恩从小在餐馆长大,跟著父母起早爬晚,全年无休。高中毕业后,诚恩就没有继续念书,随著店里师傅学厨艺;后来又到日韩餐厅及美国餐馆打工,吸收了多方的餐饮实务经验。之后,自己大胆创新,成立新潮流的跨文化餐馆,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然而,不似老一辈全家总动员的传统经营方式,诚恩划清责任规範,有效分工经营,以绝不影响自己家庭生活为原则。诚恩和妻子慧心共同承担孩子教养的责任,有时诚恩留守店里,让慧心积极参与孩子校内外的各项活动。

 

因为餐厅地处办公大楼中心,週间的客流量远胜週末,所以夫妻俩决定週六歇业半天,週日全休,如此便有时间多与孩子相处并在週日到教会敬拜。身为第二代基督徒,诚恩深知守安息日的重要。从小,母亲常引用圣经马太福音六章33节叮咛他:「先求神的国、神的义,祂必将我们所需的都加给我们。」许多同业对诚恩割捨週末赚钱的机会,都不能理解。他微笑著说:「钱可以少赚点,亲情却是无价的。」而实情是:诚恩坚持信仰,看重孩子与家庭,让他过著有品质而且不虞匮乏的生活。

 

故事4

 

现任华尔街某大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经理的洁宁,九岁时随父母从广州来到美国,父母学历不高,靠著仅有的积蓄顶下旧金山近渔人码头的一家中餐外卖店,收入不算丰厚,却足以养活五口之家。洁宁的父母对生活不讲究,但却勤劳务实,并对子女学业要求严格,每天再忙,洁宁妈妈必定检查孩子们的功课,从不因循茍且。

 

洁宁的爸妈常对三个孩子说:「我们能力不够,无法给你们最好的,所以你们得加倍努力。身为移民,我们的立足点虽然和在地的居民不一样,但是拥有的机会是同等的。」洁宁和弟妹积极进取,一路求学的过程并没有给父母添太多担心。如今,三姊弟皆是知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校友,在不同行业也都有傑出傲人的表现。

 

故事5

 

同样也是出身餐馆家庭的厚德,移民来美时已经十八岁了,身为老大,不得不随著父母肩挑起养家的责任。餐馆里里外外厚德都要帮忙打理,举凡接送员工、跑堂,包外卖兼油锅打杂,清下水道,到卫生局处理违规事件,送员工进医院缝伤口等等,十八般餐馆武艺,样样精通。这么忙累,厚德仍坚持半工半读,要完成大学学业,因为他嚮往外面更广阔的天空。然而,父亲与许多守旧的第一代移民一样,是「赚钱为重,开店为先,读书无用」论调的拥护者,他几度要求厚德休学,帮助店里生意。


常到餐馆用餐的徐牧师是厚德一家敬重的长者,徐牧师引述圣经中的话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马太福音16:26)来劝导爸爸,赚钱养家固然重要,但却不是人生惟一的目标啊!徐牧师也鼓励厚德多拓展视野,发掘自己的潜能天赋。如今厚德在一所知名企业集团从事电脑软体的设计工作,他庆幸自己能有份稳定又符合兴趣的职业,更感念徐牧师当初的劝导,不仅扭转了父亲的价值观,也让自己找到另一片天空。

 

▲这些可爱的餐馆孩子是神所赐予的产业,是父母这辈子最重大的投资。父母陪伴成长的爱,将化为他们向上攀爬的动力,积极面对未来的信心!

 

成长只有一次,孩子需要你

 

掌厨孩子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述说不尽!为了要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立足,餐饮业人士胼手胝足,流血流汗,企图换取更好的生活;有些人能在历尽艰辛后,享受佳果,有些人则久久低唱无声的苦歌。餐饮业人士家庭中的孩子,随著父母异地而居,提早面对生活中的残酷现实,经历人生的诡谲多变;对孩子或许不尽公平,但是适度的考验与压力,亦能助长勇气与韧度的培养。然而,令许多孩子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父母在乎工作赚钱更什于他们?

 

油锅边,炉头前,多少父母挥汗如雨,为生活牺牲,为家庭付出,为圆美国梦拚命;玩具堆中,电脑萤幕前,多少孩子引颈盼望,等待父母陪伴,嚮往大手牵小手的温暖……

 

有则广告上,一个全身穿著名牌,坐在满堆洋娃娃里的小女孩,她手中拿著与父母的合照,脸上没有笑容,轻轻地低语:「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荡鞦韆,好吗?」这时,有一段旁白加入:「 孩子不在乎你给了他多少东西,但是永远会记得那段有你陪伴的时光。」

 

孩子是神所赐予的产业,是父母这一辈子最重大的投资。亲爱的餐馆父母, 您们辛苦的奉献,的确造福了社区,但日以继夜的忙碌时刻,别忘了,趁孩子还处在成长的阶段,摆上时间多陪伴他们。父母的抚育、带领与关爱,就好比阳光、空气与水,会让这些神所赐的小苗健康茁壮。这份陪伴的爱,将化为他们向上攀爬的动力,积极面对未来的信心!

 

 

作者小档案
周玮玮,来自台湾,现居纽约,为公立学校双语教师。忙于家庭、工作与教会之间,仍寄情于写作,享受创作中与生命源头接轨的时刻。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