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心中的诗歌

W100文字实务培训班

 

文/张丽春

 

 

于盼到了文字营开营的日子!

 

家住宾州的文字营学姊甲华姊主动承担起了接送外地学员的重任。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飞驰。公路两边是蓊蓊鬱鬱,一眼望不到边的茂密森林,前方,玫瑰灰的晚照里,是一波波远山青黛色的影子。酡红的夕阳,挟著一天里馀下的光热,在山坳间依依投下最后一抹艳影。

 

见惯了佛罗里达的一马平川,这一切是如此新鲜迷人,令我陶醉。

 

车子拐进了一条小径,眼前好似一下展开了一张巨大的绿毯。厚厚绒绒的毯子斜斜铺向山下,直延伸进无边的森林里去。柏油路将绿毯裁作两半,引我们到山坡顶上那所樸素的灰白色建築。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文字营所在地,马利亚修道院了。

 

▲培训班师生与义工留下温心回忆。

 

遊记映照视角

 

培训班第一天上午的内容是「七每运动」。虽然我早已从文字营以往的特刊上了解了七每的内容,但因为苏老师亲自讲解,纸上的道理才愈显得鲜活灵动起来。

 

作文字人,首要任务是培养文字人的生活型态。要过简樸而有纪律的生活。珍惜时间,多花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如灵修、读书、写作。对上网、购物、看电视等「杀时间」的活动要有节制。同时,无论做任何事,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用身、心、灵全方位地感知周遭的一切。对生活中有趣的、有新意的、幽默的事情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平淡忙碌的生活中捕捉闪光点,以灵感笔记为写作多方收集素材。

 

要多读书,读好书,并且要练习抄写好文章。用自己的笔去领会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风格,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词彙,开阔自己的思路和境界。

 

勤练笔,多投稿。对以文字事奉主的人,写作不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自我抒发,更是传扬福音、拯救心灵的工具。这样的写作,是用我们的笔,去叩击未启的心门,去耕耘荒芜的心田。

 

苏老师讲课亦莊亦谐,内容丰富,还不断穿插精采的电影片段,让大家在情景交融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大家非但不觉得累,反而越听越来劲。

 

七每运动讲解告一段落,立即投入实战操练,从写遊记开始。拿上俐理老师精心準备,内容丰富的午餐袋,我们来到附近的观光小镇Jim Thrope。小镇坐落在碧绿的山谷间,在夏日午后慵懒的空气里,被七月骄阳烘焙著,像是在打著盹儿,散发著悠閒安宁的气息。大家手持灵感笔记,四散开去,开始了捕捉灵感之旅。

 

徜徉小镇两个小时后,大家集合返回教室,立即开始动笔写此行的感想。

 

傍晚饺子宴后,由苏老师点评我们的习作。老师鼓励大于批评,还特别唸出每篇中的好句子。儘管参观的是同一个小镇,大家的视角如此不同,真让人眼界大开。

 

陈博文伯伯著重记下小镇的萧条与寂寥,联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就如这小镇,有过辉煌的历史,如今空留回忆,读来令人动容。

 

陵兮大姊真不愧是院牧,有深重的家国之思。她由我们停车位的号码「64」,联想到那场政治事件。联想虽然奇特,却又有迹可循。谁叫我们是中国人呢?

 

敏雯真是快手。短短一个多小时,居然写出了两篇高质量的散文。文笔如此迅捷,真是文字精兵。

 

晏君的文字则充满了E世代的气息。时空穿插跳跃,一会儿写到小镇,一会儿写到无处下笔的紧张,一会儿写到李伯伯喝汤、陈伯伯拍照,文笔活泼逗趣。对年轻人传福音,晏君的笔会大有用场。

 

兰惠不愧是个视觉艺术家,她笔下小镇的房子有著「紫红色的砖墙加上灰乳白的窗户」,「嫩桃般粉橘的壁面顶著乳黄的屋顶」。观察如此细緻,对色彩如此之敏感,看得我恨不得重回小镇,用兰惠的眼光再好好欣赏一次。

 

月娥姊则由看到的火车站,联想到人生如一列行进的火车,不断有人上车下车。联想富有哲理,诗歌般的语言发人深思。

 

玮玮、介玉、玉章、李伯伯、林博、玉珍、京华等都各具慧眼,写下了自己对小镇的历史、现状的调查,对小镇成员的采访,认真地实行著七每运动。

 

这次的遊记练习,实在是对实行七每运动一个很好的锻鍊。

 

▲同学朝夕共处,情谊浓郁。

 

饺子包进喜乐

 

包饺子是文字营每期必有的项目,也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时间安排在遊记交稿之后。交上考卷,心情大为轻松,奔进厨房开始分工合作。洗韭菜的,剥葱蒜的,拌肉馅的,打鸡蛋的,切韭菜的,和麵的,一时间,菜刀与砧板同响,韭菜与葱蒜齐飞(自水池飞上流理台也),端的热闹非凡。林博和麵,手法嫺熟,李伯伯主刀切菜,运刀如飞。这几位男同胞,虽然是少数民族,实力著实不可小觑。陈伯伯也没閒著,挎著那须臾不离身的高级相机,左一张,右一张,捕捉大家合力办饺子宴的英姿。

 

很快,一盆饺子馅拌好了,闻起来喷香。大家凑在桌边皮儿,包饺子。李伯伯、林博、晏君三人皮儿,厚薄适中,居然供得上我们五六个人包,好功夫。一会儿,在教室里埋头苦写的几人也交了卷,留下苏老师一人阅卷,其馀的全部加入包饺子的行列。皮儿的有点跟不上趟儿了,麵杖下飞出的皮儿开始形状不一,厚薄不均,晏君的产品,居然有了飞薄的荷叶边儿。大家来者不拒,包出的饺子仍然有模有样。

 

不知是谁开了头,大家开始唱起歌来。这下可是更热闹了。闽南语的、粤语的、台语的、〈卖馄饨〉,〈卖汤圆〉,〈天乌乌〉,凡是和吃有关的,都一股脑儿唱将起来。最绝的是兰惠的吃饭歌:「如果你要请我到你家里去吃饭,你一定要準备一二三四五桶饭,桌上摆满鸡鸭鱼肉红烧狮子头(狮子头处引吭高歌,作抒情状),还有滷蛋香肠鱼丸冬瓜排骨汤⋯⋯」大有不把对方吃个山穷水尽绝不罢休之势。

 

欢乐声中,两大盆饺子馅全部包完,巧的是正好皮儿也全部用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正是神国资源的使用规则,俐理老师的誇讚让我们很是得意。

 

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上桌了,是玮玮、玉章等几位幕后英雄忍著厨房高温,耐著不能加入合唱的寂寞煮出来的,居然一个也没有破,真是好手艺。她们谦虚地说是皮儿得好,饺子包得好。随著饺子一起上桌的,还有一大盆辛辣开胃、内容丰富的酸辣汤,是俐理老师牛刀小试的作品。

 

这一席饺子宴,让我们嚐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美味,更嚐到了主里弟兄姊妹和睦同居的甘甜滋味。大家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相信这美好快乐的回忆会陪伴我们很久很久。

 

电影拨动心弦

 

文字营里不仅有快乐的笑声,也有感动的泪水。苏老师精心挑选了不少感人的电影片段来丰富课堂内容。第一天晚上,看的是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电影在幽默搞笑的情节中反映「笨」孩子的辛酸。片中被认为是笨小孩的孩子很有绘画天赋,但老师、妈妈都认为这毫无益处,对升学没有帮助。妈妈辅导孩子学数学,不见果效,心力交瘁,又患血癌,住进了医院,孩子则在又一次考试不及格后,心灰意冷,爬上高楼想要一死了之。孩子的委屈无奈,妈妈的恨铁不成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虽然是喜剧,却真情流露,让人笑中有泪,真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好片子。

 

另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是《贺兰先生的交响曲》,描述一位中学音乐老师任教三十年,一直梦想完成一部伟大的交响乐作品,但直到退休,这部作品也未能见天日。影片讲的是他上完最后一堂课,离开教室的情形。太太和儿子来接他回家,三人走过空无一人的走廊,足音在长廊上寂寥地回响,老教师灰白的头髮,落寞的眼神,更加深了此情此境的悲凉感。

 

忽然,他们听到了什么。打开礼堂的大门,竟然济济一堂都是他的历届学生,男女老少都有。特意赶来的州长也是他的学生。在致词中,州长深情地提到这些学生就是他的伟大作品。

 

致词完毕,大幕徐徐拉开,台上居然是一整支交响乐队,当然又是他的学生。老教师拿起指挥棒,大厅里响起的雄壮乐音,正是他穷其一生惨淡经营的那部交响乐作品⋯⋯黑暗中,有鼻子吸气的声音,有眼里泪光的闪烁。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拨动多少心弦。

 

▲青少年义工团队使今年营会运作顺畅、活力十足。

 

来年再聚此园

 

此文即将完成之际,离开文字营已经有些日子了,但我好似一闭上眼睛,就又看到了那片茸茸的绿草地,青翠的玉米田,浓荫如盖的老橡树,又听到了清晨鸟儿明丽如洗的歌声,又踩著陈伯伯的铃声走进教室,享受老师们精心烹製的心灵大餐。在这纷繁複杂、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里,能在这样的世外桃源里,享受几天远离尘嚣、静心领受教导、装备自己做主工的日子,简直是在地如在天的生活。

 

我深深希望,我们这些在文字事奉的道路上刚刚起步的娃娃兵们,能够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认真实行七每运动,能够「大量而有品位地阅读,持续而有风味地写作,认真而有滋味地生活」。

 

让我们约定,明年此时此地再相聚。希望到那时,我们都能够如以赛亚书三十八章20节所说:「用丝弦的乐器,唱我的诗歌」(用各种不同恩赐,写出具有「我」特色的作品献给神)。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