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期:千禧世代专辑

【M世代教会新风貌】千禧世代与教会

——诸多关切,惟一盼望

 

文/温永勗牧师 译/林雨

 

 

要写篇关于千禧世代的文章颇有难处。首先,无法确定是否以偏概全;其次,要分辨所观察的到底是千禧世代独特之处,抑或只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一种广泛的转变,或触及所谓“近现代”1 的部分现象,并非易事。


同时,在谈论千禧世代,或更扩大谈论近来现代主义与教会的关系时,引用“新酒与新皮袋”这段圣经比喻,对基督徒圈子来说可能是陈腔滥调。然而这段比喻同时出现在三本符类福音(Synoptic Gospels,译注:指马太、马可、路加福音,又称对观福音、共观福音),正是我们目前所经历最贴切的写照。


耶稣在回答关于禁食的问题时,刻意指出出宗教习俗无法承载神藉着耶稣所做的新事。他这么说:“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马太福音9:17,另参马可福音2:22、路加福音5:37-38)


当然,读了这么多关于年轻一代离开教会与信仰的统计数字,让我们想到再这样下去,是否“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2 各地教会在许多方面似乎与新兴一代的文化感受格格不入,让我们思考是否需要“新皮袋”(适应文化表现的教会新方式),来盛装“酒”(耶稣和他传讲的福音),好让“两样都保全了”。

 

当我们思索千禧世代与教会的关系时,如同这段经文蕴含的许多关切,我们也同样看到更大的盼望。期待读者们一起来探究:为什么要关切?盼望在哪里?也寄望福音派教会继续思考,在这世代转型的航道上,摸索前行。

 

为何关切

 

为了新一代基督徒,我们需要“新皮袋”吗?所有现象都指向“是”。“教会改变是为了保持不变。”这句东正教哲语一语道破教会需要顺应时代好维持影响力的观点,只是也要小心避免改变过多而失去信仰的真髓。目前已有相当多的著作关注千禧世代的独特性,论及教会为何需要改变,好更有效服事这一代人。3

 

金大卫(David Kinnaman)用三个词帮助我们总结千禧世代如何在这“间歇性相异”于之前三世代的大环境中成长─“取用”、“异化”、“权威”。4 金大卫所做的研究极为优秀,本文多少会重述他的论点,即使不完全一样。他的分类能帮助很快归纳出如何关切千禧世代、千禧世代和教会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基督信仰的关系。我们要来看看“旧皮袋”─那些过时的特点或沿习的积弊,也寻索如何走向“新皮袋”。

 

▲古腾堡的印刷术使圣经普及化,引发新教改革。在数位文化中,电子版圣经又将带来什么影响? (左为古腾堡圣经,右为手机版圣经。)
(左图来源:http://library.sc.edu/zellatest/bible/images/Biblegutenberg.jpg)

(右图来源:http://www.andyfuqua.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DIgitalBible.jpg)

 

取用──


十五世纪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发明印刷术,可说是从口述文化转变成文字文化的关键科技创新。经由印刷术,圣经能普及人群,至终引燃新教改革,并引起教皇威权减弱的相对效应。同时,印刷术建造了现代世界,知识、讯息的监护人和把关者成为新的权威阶级。譬如,在过去数百年的文字文化中,大学象徵最高层知识所在地。不过今天,这个象徵却挣扎着要保持不与时代脱节,还要努力募款才得生存。大学没落的起点,应是过去六十年来逐步发展的通讯革命。尤其最近二十年,从电视、个人电脑、网路到各式各样新媒体,科技革新已经把文化从文字转为数位化。

 

不同世代的人们,皆仍在某种程度上经历这巨变,也在某种范围内接受或排斥,而千禧世代可说是数位化世界“土生土长”的第一代。5

 

根据新泽西州普林斯顿(Princeton, NJ)的教育测试机构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最新研究发现,在新颖的数位化世界中,北美千禧世代沦为“世界最不灵巧的人之一”。6 我们即使对这样的发现哀叹,也清楚其实很有道理。既然学生可以求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或软体,为何还要学习逐步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既然可倚赖卫星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何必知道怎么使用指南针和地图?当Google和维基百科(Wikipedia)能随时提供任何想知道或需要知道的讯息时,哪还有必要热切吸取、消化知识?

 

事实上这也是金大卫选择“取用”一词的来由。好比昔时印刷术使知识大众化,网路在现今世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单在内容上,在联系上也如此(就像社群媒体)。人们不再只是被动接收信息,还有参与创作和发表的机会及特权(例如维基百科、WordPress、YouTube)。商场大众化(好比Craiglist、亚马逊),为公益发声的能力也是如此(群众募资Crowdfunding,便是一例)。无论是好是坏,近廿年的科技革新和前所未见的跃进幅度,已俨然造成现代文字世界的瓦解。

 

在传递基督信仰时,这样的瓦解值得关注,因为教会圈习以为常且持续使用的“旧皮袋”,是在文字时代开花结果的。根据前人魏若博(Robert Webber,1924-1989)的说法,文字世界看重阅读、写作、知识、分析、辨明、解释、逻辑、线性思考;而千禧世代成长的数位化世界,强调的是第一手经验、投身参与的知识、视觉震撼(如氛围、环境、空间)、重启想像力与直觉、对属灵真实的敏感度。7

 

魏若博接着说:“现代福音派基督徒已全力使用语言和分析式沟通来接触与他们同一世代的人。信心被解释成一套思想体系,特点是内在融会贯通与合情合理。圣经分析化,神学系统化,属灵生命律法化。”8 这样的做法对千禧世代和之后的世代行得通吗?这样的方法是否至终要和文字时代一般,流逝而去?假若基督信仰与文字皮袋紧密相系,千禧世代能否认同?

 

▲不同世代是否愿意聆听彼此心声,尊重彼此意见?

(图片来源:http://blogs.iriss.org.uk/reshapingcare/files/2011/10/young-and-old2.jpg)

 

异化──


千禧世代也面对一些矛盾的情况:9 他们经由社群媒体与他人紧密联系,却独自坐在房间里盯着科技产品才能与人沟通;10 重视关系,慷慨,不过挺自恋;11 有许多泛泛之交,却少有知己;12 极为自信,有远大抱负,甚至想改变世界,却缺乏长期委身追求成就的意愿,也很少达到期望中的改变。他们从这一行跳到另一行时,也造成对志业的不确定。13

 

他们在非传统家庭长大,或至少看到别人在非传统家庭长大(金大卫指出,现今的孩子来自非婚父母的比率是婴儿潮世代八倍之多。14),因此渴慕与上一辈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只是这样的连结仍然少见。同时,自信的他们对制式机构半信半疑,金大卫指出,年轻人是最不可能前往投票、担任志工、参与社区活动的族群。15 另一个具多重原因、涵盖多重层面的社会现象,就是千禧世代延迟成婚生子。16 事实上,很多人还拖长了青春期。17 以上都指向金大卫所说的“异化”。

 

我们的“旧皮袋”尊崇传统核心家庭,使得那些单身、离婚、鳏寡,或是没有孩子的人,在教会的教导和文化上受到冷落。不过何约瑟(Joseph Hellerman)指出在古老的新约时代,手足关系甚至比婚姻关系更重要,因此造成神的家庭中互称弟兄姊妹的模式。18 换句话说,何约瑟强调新约把教会家庭看得比原生家庭更重要,这与现今大部分福音派架构大相迳庭。19

 

对千禧世代而言,这样修正过的“新皮袋”可以带来新契机,让那些非传统家庭长大及尚未成家立业的年轻人,在教会的“家庭”里感到自在,逆转他们局外人的感觉,为实质关系提供发展环境。

 

▲初代教会看重教会家庭胜于原生家庭,这对今日教会将是挑战或机会?

(图片来源:http://uvillage.nd.edu/assets/63474/original/potluck_joy.jpg)

 

权威20──


简单来说,数位化时代营造出一种均等环境,让年纪轻轻的千禧世代习惯有话就说,并常以提供意见表示参与。问题在于教会的“旧皮袋”多半组织与阶级分明,而不给青涩的千禧世代一席之地。“新皮袋”要从闭塞的阶级结构,朝向鼓励参与、开放式的领导模式,营造会众需要的参与感,好让他们投身教会的宣教与事工。21 若非如此,许多千禧世代仍旧觉得无力,反倒拦阻了他们更多有意义、有果效地参与教会。

 

惟一的盼望


虽然从上述的诸多关注中,观察到诸多面对千禧世代及他们与教会的关系时,理当考量的议题,我们仍要提醒自己无需过度忧心。如同“新皮袋”的贴切比喻,在文化变迁时,实践信仰与教会生活的方式也需随之改变。从另一方面来看,强戴罗(Darrell Johnson)对这比喻提出一个不同的解读。他建议在教会历史的每个时期,面对教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新皮袋”。这不见得一定就是周围文化变迁迫使我们得跟上潮流,反倒可能是因为“新酒”(耶稣基督)如此浓烈香醇,以致没有任何表达信仰或教会的外在形式,足以长久承载而不致破损。22 这“新酒”过于丰美,没有任何皮袋足以包装,无可避免会出现裂缝,必得经历更新。应用于崛起的新世代,新酒是我们的盼望。万有之主耶稣基督也会亲自建造教会,我们其实无需担忧。“阴间的权柄(门)不能胜过。”(参考马太福音16:18)


既然无需忧虑,我们只要认真探究以下两个课题:第一,此时此地耶稣正在做什么?第二,此时此地我如何参与他正在做的事?23 这样一来,我们一方面信靠耶稣动工,另一方面切实完成他的心意(当然包括他对千禧一代的心意)。如同耶稣描述天国的比喻:“又说:神的国如同人把种撒在地上。黑夜睡觉,白日起来,这种就发芽渐长,那人却不晓得如何这样。地生五谷是出于自然的:先发苗,后长穗,再后穗上结成饱满的子粒。”(马可福音4:26-28)我们忠心撒种,耶稣“叫它生长”(参考哥林多前书3:6-7);我们忠心倒水,耶稣变水为酒(参考约翰福音2:1-11)。我们无需为千禧世代过于忧心,因为耶稣正不断创造、救赎、托住属他的世界。正因如此,他也要吸引新一代,就算这些草根性的原创运动在我们这些局限于“旧教会样式”的人看来相当陌生,但这个“旧皮袋”毕竟已经开始破裂了。 24


归根结底,我们所领受的呼召是忠心维护耶稣基督和他传讲的信息,作为我们惟一的根基(参考哥林多前书3:10-11)。放任被世俗文化主导、担忧现有世代或让未来世代过度影响我们,其危险性是导致对“文化的包容”,逐渐取代真正根基。最后,这样的“工程”也会显露出必毁坏的本质(参考哥林多前书3:12-15)。

 

是的,现今世代需要“新皮袋”来盛装“新酒”,因为“旧皮袋”本不可能永久使用,也不能再用。然而“新”的源头和动力在于对耶稣基督自己和他的信息忠心,而非出自我们对新一代的惧怕、担忧、关切。

 

我们永恒的“新酒”耶稣基督是我们盼望的源头,教会若对基督和他的信息与话语真诚持守,“出于自然”,千禧世代仍要得救。25 他们的“新皮袋”会装盛“新酒”,直到为了他接下来要做的工,他的丰足与劲道使这皮袋破裂。此时,耶稣仍然呼召我们加入他正在做的事。

 

(所有资料来源与作者注皆刊登于本期英文单元10至14页。)

 

 

作者小档案

温永勗牧师,资深千禧世代,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惠敦大学(Wheaton College)及加拿大温哥华维真神学院(Regent College),曾任马利兰中华圣经教会青年部牧师。将于2015秋携妻子与两个儿子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攻读神学博士,主修系统神学。过去几年来温牧师在北美和台湾服事各年龄层的学生,期待进一步修习信仰教义与社会伦理交会的议题。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