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篇】

千禧代有话要说

 

采访/子悯 受访者/吕飞迈(Matt Reffie)

 

 

子悯:出生于1980年至2000年之间的千禧代基督徒,面临那些挑战?

 

吕飞迈:今日的年轻人在面对各种错综複杂的现象时,要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是不容易。来自教会、父母、流行文化、和耶稣的真理等不同层面的声音,委实够他们应付的。比如,当论及工作时,有人主张实际,所谓有一定生活品质,能供给自己,食衣住行无缺;但另一方面,圣经的教导,却是不要担心吃什么、穿什么,要先求神的国神的义(参马太福音6:26-34)。对许多千禧代年轻人而言,要在这么多声浪中釐清头绪,的确不简单。

 

如果年轻信徒与耶稣的关系够紧密,熟知圣经教导,并能在生活中找到与耶稣同步的旋律,那么在众声喧哗中,必能安然自若。但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时间空间亲近神,什至有人常在旁边鼓励自己,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在忙碌的教会生活里,我们真正缺乏的是:真诚持续的门徒训练。据我观察,教会常花精力教导成年人,鼓励他们参与事奉,却忽略青年信徒的潜力开发。相对一味地教导青年,这不要做,那不能做,还不如邀请有心事奉的青年加入执事会,参与教会管理,强化年轻一代对教会的归属感。

 

绝大多数时候,千禧代未被赋予参与教会事奉的机会。他们仍被定位在「被教导餵养」的阶段,无法将在主日学及讲道中所吸收的发挥出来。什至很多千禧代认为,前辈们过度保护新生代,不愿放手给予机会。年轻信徒还是被年长者视为学生后进,而非「同工夥伴」。现在有不少教会欢迎新会员的仪式仍属象徵性,并无实质意义。多数教会中,千禧代的声音并未受到重视。他们多半在重要决策敲定后,才被通知。既然自己无权决定,又何需过问?反正自己不被重视,对教会又有什么好留恋的呢?

 

▲只要诚心对神敞开自己,祂会用最适合你的方法,来与你亲近。

 

子悯:为留住千禧代,教会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吕飞迈:如果不想看见千禧代从教会流失,教会真得重新思考,用上帝的眼光来看待这群珍贵的新生代,把他们留住。比如:重视他们对教会、社区的看法;邀请成熟有心服事的千禧代加入执事会,成为同工,参与教会内部的管理与决策等。只要感受到「被接纳认同」,千禧代就愿意留在教会内服事。

 

另一方面,教会需要开放与千禧代对话的空间。我这样说,并不是要教会为了人而改弦易辙,乃是提倡主动从新生代的观点来看他们所处的世界与宗教观。对许多还在信仰之路探索的千禧代,他们很想知道我们信仰的背景与缘由。教会一味强求新生代遵守教义,却不给予他们空间提问,这对喜欢思考的千禧代是行不通的。在不违背真理的前提下,若是教会可以给千禧代机会去更深一层探讨信仰与生活的关联,允许他们近距离观察教会事工的昨日、今日和明日,他们将会在教会事工上有更多的投入与摆上。

 

老实说,要一个青年来担任执事绝对是有挑战性的,所以我们的教会兴起了一个「跨世代的门徒训练小组」。举例来说,三到五个年龄层不同的弟兄,每礼拜见一次,约一小时左右,彼此谈论生活中所遇见的难处,然后一起祷告。这样袖珍的小组聚会,使年轻的信徒从前辈身上学到怎么做一名荣神益人的员工、丈夫和父亲。什至看见属灵长辈原来跟自己一样,也有软弱的时候,生命的真实互动拉近了彼此情感的距离,非常难能可贵!

 

遗憾的是,这样跨年龄层的门训小组,在教会中并不普遍。对许多千禧代而言,他们渴慕和自己信任的人有一对一深层的沟通与交流。他们乐意亲近的领导者,并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愿意赤裸敞开、坦承在罪中犯错挣扎的辅导。

 

子悯:对正在信仰道路上挣扎的千禧代,你有什么话要说?

 

吕飞迈:如果现在的你,正苦于无法在教会里适应,或无法在信心上有所突破,那么我衷心建议你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亲近神,把耶稣当成自己的每日导师,找到你和上帝间合拍的属灵节奏。那些所谓的晨更或夜祷,有可能都不适合你;又或者那些伴你成长的诗歌也无法扣动你的心弦。这些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依然得腾出时间和空间,尝试不同的方式,竭力寻求神,如写灵修笔记、默想、使用灵修祷告小册等等。神是无处不在的,千万不要因为一些灵修方式不奏效,便放弃与祂的连结。 只要诚心对神敞开自己,祂会用最适合你的方法,来与你亲近。

 

2.殷勤地与别人分享耶稣。上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人群中的光。出现在我们周围的人并非偶然,我们得把握机会,以上帝的眼光来解读周遭人的需要。这个社会极尽能事地製造假象来诋譭人的自我形象。我们若能适时给人爱、鼓励与安慰,那么就像造在山上的城一样,吸引更多人来认识神。

 

3.如果有时候你对自己所信怀疑,千万别难过!在信仰路上有疑问很正常。在我青少年阶段,何其有幸,结识了几位属灵前辈,在遇见问题时能有谘询的对象。即使有时他们无法给予最正确的答案,但是那种发自内心真诚陪伴的态度,却使我感到天路不孤。他们常说:「我也不太确定,但是让我们一起解决!」其实,在信仰路上行走时,最好的良师益友就是神自己,直接与神沟通,往往是最有效的方式。每个人与神的关系独一无二,别人与神相遇的过程,不能取代你自己亲身的体验。只要凭信心寻求祂,祂必被寻见。谨记:不要让别人的建议或经验,拦阻你进一步认识神。

 

4.与属灵夥伴同心同行,如果此刻的你觉得与谁都格格不入,别气馁!不论你现在属灵光景怎样,想办法找到几个境遇和你相仿、可以为彼此加油打气的属灵夥伴。网络及社群,是可以帮助千禧代与其他基督徒连结的有效平台。即使感受神的存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可是别因为一时的沮丧就轻言放弃。寻求神需要耐性和坚持。没有花时间去等候寻求神就妄下定论,是不负责任的。没有一个群体或宗派,能够解答所有信仰上的疑问。千禧代,你需要几个能感同身受的属灵夥伴,一起竭力寻求神!

 

▲找到几个境遇和你相仿,可以为彼此加油打气的属灵夥伴。

 

子悯:对那些家中有千禧世代,又担心孩子不跟从耶稣的父母,你有什么建议?

 

吕飞迈:许多父母与教会,基于好意,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控制」孩子对福音的认识。他们口口声声说,这是免费珍贵的礼物,却常常迫使孩子画地自限,给予偏颇、主观、狭隘的福音观念,阻碍了福音在年轻人心里深耕建造的机会。还有些父母,对孩子所听的音乐、敬拜的方式和经文的解读,予以诸多限制,如此只会抑制孩子内里信心的成长。与其紧紧掌控,还不如鼓励年轻人到不同宗派的教会见习观摩,自由地随圣灵带领,什至在摸索过程中经历挫败,也是宝贵的功课。

 

父母们,要谨记信仰之路绝非靠别人铺垫而成,乃是凭个人亲自领受的。你们当中一定有不少人,在听到福音并将其内化的过程里,是透过生活经历中不同的借镜融会而成。何不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让他们经历信仰的真实。信仰并非是模仿来的,孩子若能在适度的自由範围内探索尝试,生命将会更臻成熟内敛。或许路程中会有惊险,但却可以让孩子有机会真正「拥有」耶稣。切记: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操练信心,而不是处处为他们做决定。

 

 

记者小档案
子悯,来自台湾,自2005年起委身文字工作,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翻译故事。座右铭:「用心感受人性的真实,用笔呈现生命的蜕变。」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