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屬靈的眼光閱讀萬事(下)

——閱讀生活的到達

 

文、供圖/馬睿欣

 

 

生活閱讀是一種浸泡,不要太快下定論,作詮釋……

 

編者按:續四十一期本文的上篇提到「甚麼是閱讀生活?」─用尋求信仰的眼光,憑聖經的亮光來閱讀、理解日常生活。四十二期中篇提到「閱讀生活的途徑」,從感官、創意及參與來閱讀生活。本期的下篇讓我們談談閱讀生活的到達。

 

擁有屬靈的眼光,不等同於凡事屬靈化


當我用這個主題的時候,有點擔心一件事,就是凡事冠上「屬靈」之後,就失去了真正屬靈的原意。   


歌羅西書2:9-10:「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你們在祂裡面也得了豐盛。」


保羅很清楚如果他說神一切豐盛都在基督裡,受諾斯底主義影響的歌羅西教會不知道又要用怎樣方式來詮釋出一位玄奧的基督。所以保羅要強調有形有體。神的豐盛是有形有體的,道可以成為肉身。屬靈的眼光不單只是心裡面或靈裡面的看見,也是透過我們形體上的感官去觸碰。


很多人(如加爾文)喜歡說屬靈的眼光就是帶上聖經或神學的眼鏡,透過聖經話語的亮光,或神學的角度去解讀。這些都沒錯,也有其必要;但是當我們閱讀的是每一天的生活時,我期待這眼鏡最好是隱形眼鏡,要跑要跳比較方便,不會一掉下來,看甚麼東西立刻就模糊不清。

 


屬靈的視覺實在不是一種刻意姿態,而是來自一個在基督裡自然而且自由的生命。當我這個人的生命住在基督裡,一直在成長時,我的眼光耳力觸覺自然就在改變,自然就有屬靈的胃口,有站在高處的眼光,我不需要天天在洗碗的時候問:這洗碗從聖經的亮光來看有甚麼開啟?


日常神學家范浩沙(Kevin J. Vanhoozer)提出「日常神學」的應證經文: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請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耶穌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馬太福音16:1-3)


他說,人找耶穌要看神蹟,但耶穌告訴他們分辨神蹟的方法和看天色的方法類似,因為這些人只想看屬靈的東西,卻刻意不去注意神透過世上周遭正在自然發生的事,在對人講述的話。

 

生活的屬靈閱讀是一種操練,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耕種,不一定馬上有果子收成。


讀一本書,我們都期待讀完書不只是覺得作者講得很有道理,我們還期待自己的生命被開啟。閱讀生活,我們也希望不只是參與、感官吸收、創意試驗,還渴望讓讀到的生活和自己產生一種有意義的連結。


如果你想被屬靈書籍啟發,除了好好用心讀不要跳行交差了事,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盡量找啟發過很多人的大師著作,機會比較大,是嗎?那麼,想從生活閱讀得到啟發,有一個比較可靠的辦法—讓你的生活由上帝的心意書寫,而不由自己的慾望書寫。這是為甚麼那些生命越成熟的聖徒,分享出來的東西,常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甘露,而不是神學分析出來的結果。


換句話說,過一種順服神的生活,你我就容易在生活中作屬靈閱讀;過一種親近主的生活,你我就比較不會急急躁躁地在日常生活中翻來翻去找神的蹤蹟,彷彿神很小,躲在生活的字裡行間等著我們去發現。過一個向真理對齊的生活,神的巨大就在生活閱讀過程中常常來觸碰我們。

 


我和老三從去年底去UCLA接受一個社交能力治療的課叫做Peers。教授告訴我們,課程跟一般治療教材最不同處,是一般都是去研究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社交問題在哪裡,想辦法矯正或再教育,但這套課程卻是去研究一兩百個在學校最受歡迎、人際關係最好的學生,找出他們在社交行為上跟一般孩子不同之處,然後根據這些特點切成小步驟,教導社交能力缺乏的孩子。


這實驗性的教學課程因為有果效,在過去幾年裡大放光芒,被許多心理醫生推薦給亞斯伯格症患者,同時也有學校派老師來學習。


開始去上課時,心裡有點嘀咕,聽到老師教人際關係良好的學生的社交技巧,我就想:就是因為我孩子有障礙,才來上課,你把那些沒有障礙孩子的方法告訴我有甚麼用?但老師堅持我們如此跟孩子回去操練,做功課。我想既然來了,就認真學認真做。慢慢地,看到孩子有些進步。


有一天在準備教會門訓教材時,想到一些弟兄姊妹的問題,長年來不斷重複,他們的問題不先解決,學習這些真理有用嗎?突然神就透過Peers的課程理念告訴我, Peers專注在把健康、正確的社交技巧教給這群有障礙的學生,而不是盯著他們的障礙一個一個去解決。耶穌來到世上,也是為了要讓人明白真理、接受真理、活在真理裡面,而不是為了要一一解決人在這個世界的大小問題。


生命的轉化是因為向著真理活,而不是向著自己的問題解決。從現實生活到靈性生活的意義連結,也許是閱讀生活的過程中偶爾有之的一道閃光。但是我相信透過認真參與,緊緊跟隨,發生時,讓人非常興奮。

 

 

生活閱讀是種「遇見」


生活的屬靈閱讀不會使我們更聖潔、更屬靈,但會讓我們在萬事上遇見、發現神聖潔、美善的蹤蹟,聽見神透過平凡事物講出來的智慧,讓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禁不住常常要跟神舉手擊掌一下。


「以屬靈的眼光閱讀萬事」為主題,有些擔心會產生一個誤解,以為我們應該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把萬事屬靈化(try to spiritualize everything)。比如,先生下班回家太累,一開口就提高聲調,馬上讀出有屬靈爭戰正在發生;和弟兄姊妹起衝突,馬上讀出神要我們學習溫柔忍耐的功課;用電子郵件發出申請工作的履歷表,對方沒收到,馬上讀出神在阻攔、那工作不是神的旨意等。


我不是說屬靈爭戰不可能,也不是說溫柔忍耐的功課不能學,更不是說神不可能興起環境阻攔。重點是:閱讀生活的意思,不是玩生活和聖經連連看的遊戲。先生下班火氣大,也許你要讀的是他身體的節奏;和弟兄姊妹起衝突,也許是學溝通的機會;電郵履歷表沒收到,可能你電腦中毒,或是你該學用return receipt。


閱讀不要急著作結論,就算你的結論是對的。看一本書讀沒幾頁馬上翻到最後面看結局,也少掉很多被內容滋潤的機會。生活閱讀是一種浸泡,不要太快下定論,作詮釋。

 

結論


英國BBC曾經拍過一部動人的紀錄片,記錄南非一位叫做Joanna的女人和她先生的故事。他們在用主禱文禱告的時候,禱告到這句:「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Joanna就跟神回應說:「神哪,帶我們到祢的旨意還沒有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地方!」


神很快就聽了禱告,讓他們得知住家附近一座關重刑犯的監獄特別不平靜,一年內發生了279場衝突,幾乎每天都殺人及打鬥。他們想:「這樣一個地方,神的旨意一定還沒有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所以就開始天天去探訪監獄裡面的犯人,天天去,一年365天。那一年,只發生了兩個衝突事件,裡面的人開始一個一個信耶穌。


作家楊腓力去訪問這對夫妻,開口就問:「你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可是殺人犯、強姦犯,是人們眼中的魔鬼啊!你們就這樣進去帶查經,好像把那裡當成青少年團契似的,結果竟然改變了整個監獄,太不可思議了!」


Joanna聽到這樣的問題,一臉訝異,然後她回答了一句話,讓楊腓力之後在書上、在世界各國演講時不斷重複:「腓力,這是必然發生的啊!因為神早就已經在那裡,我們只是去讓神曝光,如此而已!」


閱讀生活,你是去當中找神,還是去跟神碰面?或者,你是去跟神同工,跟周遭的人一起開生活讀書會,好把祂顯露出來給周遭的人看見?


你相信神已經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只需要認真且大聲地把祂讀出來嗎?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第一遍,只能讀到那本書在講甚麼;讀第二遍,才開始讀到作者在講甚麼;而倘若你想要被作者影響與改變,恐怕要一讀再讀,讀過很多遍,才能讀出這個果效。


原來,閱讀生活這本大書,也有類似的道理。偶然發生的經歷,常常讓我們只讀到發生了甚麼事,同樣的事多發生幾次,可能讓我們讀懂神正在透過那些事在對我們講甚麼。


而生活當中有些內容會一再重複,比方一個老卡住的、不容易的關係,一條看不見盡頭又必須走下去的長路,整理一個家,總惹我們傷心的事,教會裡重複發生的問題,公司裡重複出現的困難……,這些,可能就是神真正要來影響我們、改變我們的「書本精華」。


原來生活這本書中,有些內容一再重複,並不是因為作者上帝對你我無話可說,而是有一種閱讀,就叫作一讀再讀。當我們願意在不同年紀,不同心態裡,學著與書的內容對話時,漸漸我們會發現,重點不再是自己對書本內容知道多少,而是自己被作者影響改變多深。

 

其實我想,生活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們得一邊讀,一邊跟作者—上帝好好討論。

 

 

 

作者小檔案
馬睿欣,文字工作者,文章曾散見報章雜誌,曾任「宇宙光雜誌」,「真愛雜誌」專欄作者,現任「北京根基雜誌」作者。

同時多年經營網上博客,並有臉書專頁書寫。著書《遊子足音》,《理家理心》,《管教的智慧》。「私塾夫人」博客,「給我,你的真心」博客,「是祢」博客,「搶幸福」臉書專頁。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