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期神國知行-關係 Knowledge & Practice

【屏鏡中的關係】10

誰的局限,成了你的局限?

 

文╱李文屏

 

 

美國一位華人姊妹在公司人緣很好。有一陣社會出現的種族衝突占據各大媒體,各社交圈也議論紛紛,這位姊妹覺得哪有種族歧視?全是臆造,是政治企圖!兩位朋友與她意見不同,她熱血沸騰,在社交圈將朋友拉黑。

 

另一位華人弟兄,升職受阻,堅信是種族天花板的緣故。跳槽去了別家公司,卻發現天下烏鴉一般黑,變得憤世嫉俗,與老闆同事的關係也受了不好的影響。

 

在關係中,個人經驗既可以是祝福,也可能是詛咒,關鍵在於是否為之所限。上述這位姊妹境遇順好,本是好事。可惜她以個人經驗代替別人的經驗,甚至代替不同族群的經驗,因而好經歷也成為她視野的限制,以致與同事關係的好,造成了她與朋友關係的不好。

 

同樣,上述這位弟兄的個人經驗以及他對自己經驗的詮釋,讓他看待事情時,比較局限在種族的角度。或許他的老闆的確有種族歧視之嫌,但為此憤世嫉俗,不能不說也是讓老闆可能有的局限,成了自己實實在在的局限。

 

他人的局限和你的「命」

 

讓別人的局限成了自己的局限,這一種現象在其他關係中也常見。例如,不少人都會說,我今天怎樣怎樣,是因為原生家庭如何如何,是我爸媽如何如何。有一部分人在說的時候,言下之意是沒甚麼辦法,生米煮成了熟飯。這其實是讓父母的局限成為自己的局限。

 

類似,有人同意了配偶對自己的低看,於是配偶的局限成了自己的局限;顧客被店員傲慢對待而大發雷霆,於是店員的局限變為他的局限;親戚不尊重我們,我們便也不尊重這親戚,以牙還牙,於是這親戚的局限也就順勢變成了我們的局限⋯⋯。

 

這一類的局限出乎意料,在人際交往中層出不窮,我們受之似乎也「自然而然」。在流水的日子中,這樣的「自然而然」一個接一個,一系列延續下去,鋪排在生活與生命中,許多人看出了它的影響力和重複性,把它叫「命」。

 

心理學家榮格說:「除非你讓潛意識變成顯意識,否則它將指揮你的生活,而你將把它稱作命運。」

 

「潛意識」說白一點,就是根深柢固的信念和願望,無需經過理性而對我們發生巨大的影響,也是已成自然的思維習慣。我們如此深信,如此習慣,以致不會去質疑它,覺察它。

 

而覺察和質疑,是改變這種局限和「命」的開始,有時需要外界某種方式給予提示。我在教練服務中遇到受困於原生家庭的情形時,常常會用不同的方式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好消息!那些都過去了,今天作為成年人,你可以選擇讓它對你有多少影響力。」

 

「好消息」一詞,常常讓這些心情低沉的客戶一愣;有些客戶會若有所思,或恍然大悟—那一瞬間,潛意識層的東西浮現到了意識層,第一次被覺察和打量。而那一覺察一打量,「真理般」的存在遭到質疑,於是自由的小荷露出了尖尖的角,「命」這種東西遇到了剋星。

 

還記得不久前一位小夥子的表情。他頻繁地更換工作,因害怕在會議中發言而沉默不語,卻又感覺被忽視,心中不平又無奈,把原因歸咎於原生家庭,說他命不好。當他聽到我的「好消息」時,非常吃驚,之後眼中出現了星光。結束時非常感謝我提供了這麼一個角度,說發現自己眼前的道路突然開闊了許多,原來他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

 

我相信,這個小夥子的「命」,會因他對自己習慣思維的覺察和改變,而開始往積極的方向轉變。因為自我覺察是發生在自己裡面的行動,是發生在根部的行動,是有效自我管理的起點,它從裡到外,影響深遠。

 

那麼,如何避免不知不覺「襲來」的局限?

 

一,要意識到存在著這種從他人、環境「襲來」的局限,並拒它。

 

前美國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萊斯(Condoleezza Rice),作為非裔且出生在種族歧視相當嚴重的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Birmingham),記者問她能達到如此高位有何秘訣。萊斯說,從小父母就對她說一句話:「不要讓伯明翰的局限成為妳的局限。」(Do not let Birmingham’s limitation be your limitation.)

 

對萊斯而言,伯明翰的局限不是襲來的,而是一出生就當頭罩下的。「伯明翰局限」的確局限了很多人,不過不是所有的人。而意識到它的局限並拒絕它的局限,是走出它的前提。

 

二,定下自己的生活意向。

 

生活意向是知道自己要怎樣生活,是一種指導原則,猶如指南針,讓人可以做出打破局限的選擇,成為選擇的根據。

 

曉月有一陣血壓高,難入眠,常緊張、頭疼,焦慮,傾向於逃避事情,縮小生活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眾多的應對方式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協助她探索並確定自己的生活意向。之後,面對一些事情,她能夠以「活出美好」的生活意向為依據來做出選擇。例如,本來傾向於逃避,後選擇迎上去,有恩典有原則地面對;本來感到厭煩的人,後能選擇以恩慈和智慧來相待。如此一件一件積累下來,心理肌肉得到訓練,幾個月后,生命狀態大有改觀:有了更多的自由感、歡悅感、開闊感,遇事也更大膽及淡定。當初臨到她的局限,因為她有意識的選擇,而無法繼續成為她的局限。

 

三,建立自己的核心身分。

 

核心身分彷彿一個人的「重心」。生活可以千變萬化,而重心穩的人能以不變應萬變,內心也就篤定;重心不穩,人的內心就容易被身邊的人和發生的事所左右。

 

有位姊妹很有才華,婚後為養育孩子,與先生達成共識而全職在家。然而,先生與初衷漸行漸遠,常以自己掙錢養家為由而頗具優越感,覺得她沒用,言語間常有貶損。先生每次出差回家,她都感到緊張和懼怕,因為先生又會說他多麼多麼成功,得到多少人讚譽和仰慕,而她多麼平庸無用,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好。她很難受,不過覺得先生說的也有道理,於是越來越壓抑。先生的局限成了她的局限。

 

後來,我們一起探討她的身分問題,她重新清晰確認自己的核心身分是上帝的女兒,是基督捨命救贖的。這意味著她的價值不由掙錢多少來確定,而是由她的身分,由基督的眼光所決定;她有沒有用,也不是由掙錢多少來衡量,也不由先生的眼光所裁決,而是由她對家庭和在其他方面做出的貢獻決定。重拾與先生的衡量標準完全不同的衡量體系,她內心的層層浮塵很快落下了,笑容重新浮現在她臉上,先生眼光的局限不再是她的局限。夫妻關係的互動,也從這裡開始有了新的積極的方向。

 

四、接觸更高、更大的格局。

 

記得初中時,我們那偏遠的小鎮中學來了教英語的實習老師。他們都是中專生,第一次當老師,很緊張。一位實習老師發“she”這個音時,我們哄堂大笑,因為那場景,加上那發音實在與本地老師所教的相差太大。實習老師的臉一下變得緋紅。

 

後來我考上縣重點高中,走出偏遠小鎮,才知本地老師所教原來是錯的,被哄笑的實習老師才是對的。太汗顏了,我們錯得那麼自信滿滿,本地老師的局限成了我們的局限;而若不走出去接觸更寬闊的世界,小鎮的局限就成了我的局限。這,不只是一個詞的發音問題。

 

聖經中的以斯帖王后,在國王30天沒在內院召見她(似乎失寵)的情況下,為了族人,冒著擅入內院會被處死的危險,前去見王,並通過後面的一系列行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沒被環境的局限而局限住的勇氣,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因為心中有更高的君王—上帝,以及比個人安危更大的格局—全族人的安危,這讓她跳出了國王給她的局限,成為勇敢、智慧、蒙恩,並做出卓越貢獻的女子。

 

有誰的局限成了你的局限嗎?你如何可跳出那局限?

 

 

李文屏,教練培訓師及國際教練聯盟認證職業教練(PCC),美國西方神學院認證高級生命教練(ACTC),美國基督徒諮詢師協會會員,退修會及文化營講員,書籍及雜誌專欄作者。生命教練網站:www.betterlivingcoach.com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