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盼望

 

文、图/简英慧(台湾)

 

 

外婆,听见我在叫您了吗?

 

96岁的外婆,是我最掛心的人。自从新冠肺炎开始流行之后,舅舅下达命令,为了外婆的健康,要众子孙别去探望,我们当然理解,也照样遵守。

 

随著疫情日趋严重,见不到外婆的日子也越久。日前,忍不住到外婆家探望她,却只敢站在三公尺外的大门边看她,对她招招手,她也对我们招手。

 

我最近剪了长髮,而她又耳背,站在门口大喊大叫时,不知她听到了没有?我什至没把握她认不认得是我?离开外婆家的时候,心里觉得沉沉的,很难过。想念以前依偎在她身边撒娇的日子,听她唱歌、跟她聊天……。不知要多久,才能回到那些亲暱的时光,重享天伦之乐?

 

改变模式的人际关系

 

新冠病毒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习惯的互动模式如拥抱、握手,都被禁止。我们习以为常表达爱的方式,也需要改变。上班改成居家办公,上课改成视讯,会议使用通讯软体。亲友间的探望变成压力。教会改成视讯聚会,仍继续举行实体礼拜的教会,也大大隔离会友之间的距离。

 

拜现代科技之赐,虽然不能见面,但透过视讯聊天、开会、做礼拜,也可以透过通讯软体互传动态,看看朋友的脸书。在信仰中很重要的是实践,通常会透过探访等面对面的方式互相关怀。线上的互动又该留意些什么?台湾某教会在直播网路礼拜时,还不忘记提醒会友:请準备圣诗、圣经,专心参加礼拜,不要:只穿内衣裤、躺著、吃东西……。看了令人莞尔!

 

但在社交媒体的背后,会形成什么样的互动模式?或者说,我们的信仰群体会变成什么样的型态?我担心人际关系缺乏互动、失去温度,是否会渐渐地失去凝聚力?因为我相信,人对自己以外的生物,不管是人或动物或植物,会有相当程度的感受力,因此即使瘟疫过去,仍需要花一段时间来弥补。

 

在惧怕与苦难中看到盼望

 

这场忧虑之战,从街上排队购买口罩的人潮,架上被抢光的卫生用品即可见端倪,酒精、次氯酸,什至高粱酒等被视为消毒圣品,深感台湾人的恐惧,心里缺少平安。其实害怕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若没有这本能,人类肯定早就灭绝了。学会害怕,是人类生存的必须。

 

感谢神,让我们会害怕。当然,现在的恐慌,大多基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忧惧。但是,在主爱中,我们不只会害怕而已,上帝的爱有神奇的疗癒能力,与神同行,能提升对恐惧的免疫力,这是任何特效药都无法做到的。

 

苦难让人明白自己的渺小,若不是出于神的恩典,早就在眼泪与痛苦中灭亡了。在面对下一波灾祸来临时,虽然心里还是害怕,却能靠著神的应许,懂得如何沉著应对未来更深层的恐惧。

 

1519年,苏黎世爆发严重的黑死病疫情,造成至少1/4的人口死亡。但慈运理 (Huldrych Zwingli, 1484-1531)依然持续坚守他的牧职。虽然后来他也染病,差点丧命,但写了一首面对死亡的诗,被称为慈运理的〈瘟疫诗〉(Zwingli's Pestlied),之中有一段如下:

 

愿祢旨意成就
我决无畏无惧
我是祢的器皿
成毁全在你手
假如祢取走我的灵魂
必定是为了制止邪恶
不致污秽人敬虔度日                (译:林鸿信)

 

慈运理提醒我们:即使处在艰困的年代中,仍要持守在基督里坚定不移的信仰,即传道人要像传道人,教会要像教会,基督徒要像基督徒。不管是何景况,都不要丧失对上帝的信心与爱,不要失去这种信仰情怀。

 

无可避免,人生在世,都会经历苦难。正因如此,才会懂得珍惜,学会感恩。信仰带来的真平安,不是只在顺风顺水的人生中事事如意而已;真平安的强大力量,在于苦难中,神的恩典显明在我们身上。有神的爱,就有盼望,每一个考验,都觉得自己渺小、有限,也体会上帝的伟大。

 

▲作者与亲爱的外婆合影。

 

永恒的真平安

 

没有人知道这场抗疫之战会持续多久?回顾历史上多次的瘟疫,带给人类惨痛的损失,丧失生命、丧失家人、丧失产业……。日光之下无新事,神所创造的是美好世界,因为人的罪与堕落破坏了完美的世界,惟其如此,更要透过实践信仰,可以改变这个世界,活出真实的生命。

 

就在马可楼,逾越节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在被捉拿前,给门徒们的临别赠言这么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14:27)

 

在这世上,没有一事是永久的,苦难也是,总有结束的一天。欢笑与泪水在苦难与蒙恩中交替反覆,这是真实的人生。然而,信仰带来恒久的盼望、真实的平安,能引领人们经过黑夜,走过苦难,看到盼望。

 

 

简英慧,音乐创作与文字工作者。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