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父的爱“借景”

 

文/滋恩

 

(图片来源:http://www.flickr.com , Dietmut Teijgeman-Hansen 摄)

 

父亲缺席的成长岁月


马来西亚华裔作家陈团英在他荣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的英文小说《夕雾花园》中提到,在日本庭园艺术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借景”。无论是近树远山、精心安排的盆栽奇石,甚至是偶尔投影湖心的云朵、朝阳初现时蒸腾的雾……都可以被收纳融合,成为花园的一部分。

 

他透过这样的概念来阐述人的记忆:“我们不只向我们自己的记忆借贷,也向我们周遭人的记忆借贷。创造我们生命借景的不仅是记忆,而且也包括我们所见、所听和所体验的一切,包括我们所遇到、与之谈话,以及他们向我们谈话的每一个人……我们向过去和现在借贷。我们向未来借贷……我们借贷这些事物,将其放进我们的人生,而它们形成变化多端的风景,任我们游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果说记忆是花园,那么,我们童年的景观,必定也曾向家人“借景”。无论是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透过他们倾注在我们生命中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地建构出花园的雏型。

 

曾经,在我先生的记忆花园里,父亲无法成为他借景的对象。他的父亲,有十一年时间不在家人身边,无法与孩子一起建构童年景致,而是为了生计,于先生七、八岁时,远渡重洋,一个人来到美国讨生活。先生从孩童到青春期的成长过程里,父亲都是缺席的。

 

“爸爸先去美国,安顿好就会来接你们一起去。”这是我公公离家前给家人的承诺。小孩年幼,天真无知,对于父子分离的当下并没有太多伤感与不舍,反倒因着当时国人出洋不易,觉得“爸爸好厉害,竟然可以去美国工作!”而与有荣焉!

 

父亲离家后的困窘挑战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先生才渐渐体会到,爸爸离家去美国,除了带给大家一圆美国梦的期待,也带来现实生活里无情的挑战。

 

原来公公当时是“跳船”到美国的─原本担任船员的他,在加州长堤“跳船落跑”,一去不回。消息传回后,替他当担保人的朋友气冲冲地找上门,质问婆婆,要求赔偿。孩子见妈妈低声下气、拼命赔礼的模样,觉得不解又害怕。

 

公公因为跳船到美国,是无证的非法移民,在工作过程中碰到了许多阻碍。曾有好长一段时间,无法按时寄钱回家。家里没有想象中过年过节应该寄回来的礼物包裹,倒是常常需要打包装箱─因付不出房租而搬家。妈妈到处寻找张贴在电线杆上的租屋红纸,以及细细翻阅报上征人广告的情景,深深烙印在我先生的脑海中。

 

因为身分问题,公公无法回台湾。曾有一段时间,学校上作文课写到“我的父亲”这类题目时,总让先生觉得为难─爸爸不在身边,生活故事实在乏善可陈。爸爸的形象越来越模糊,就连声音的记忆,也因为当时长途电话费相当昂贵,久久一次才有几分钟通话而慢慢稀释、淡化。

 

童年的花园里,父亲像是偶尔出现的一片云,风一吹,就散去,摸不到、抓不着。什么时候,云朵才能聚集成雨,带来甘霖?

 

久别重逢情已生疏


十一年过去了,公公总算取得美国合法居留身分,也有了稳定的工作。终于可以实践诺言,接妻儿赴美团聚了!

 

父子重聚之后,头发已见少许灰白的公公迫不及待地带着已长得和他一样高的儿子到处“见识见识”。逛迪斯尼乐园,一路上表现得比儿子还兴奋,不停地比手划脚,指给儿子看:“哇!米老鼠!”“看!是唐老鸭唷!”“要不要坐云霄飞车?”“我们买棉花糖吃好不好?”

 

当时的先生很不习惯爸爸这般天真、幼稚的举动。不是不想念父亲,也不是不愿意亲近他,只是十一年的分离,实在无法在短时间内将父子感情急速加温─先生早已不是当年分开时那个昂头仰望父亲的小男孩了,非常不习惯父亲还当他是小学生,用哄小孩的口气对他说话。久别重逢后父亲热情的举动,反而让早已习惯没有父亲在身边的先生一时无法适应,下意识地想和父亲保持距离。

 

先生本以为十一年的分离,会像一个被撕裂的伤口,纵使伤口逐渐愈合,伤疤却仍存在。父子之间的亲密与依恋,将仅仅是一段属于童年的记忆而已,永远无法追回。

 

甜蜜回忆重现心田


直到信了耶稣,生命得到更新,先生童年的记忆花园,竟也彷佛经历了一番整修,荒废的园林景致再次灌注新生活力。特别在他为人父后,透过与孩子的亲密互动,以为再也无法填补的空白回忆,似乎慢慢由上帝的恩手一点一滴地上色,再显缤纷图画。

 

▲难忘睡前的盖被仪式。

 

回忆之一:睡前的盖被仪式

 

我们有了孩子后,每晚为儿子们念床边故事,用乳液抹抹脚ㄚ、轻轻按摩后,先生就会为小孩祝福祷告,最后再替他们一一盖好被子,将露在床缘的边角给塞好,让他们像两只安安稳稳被藏在茧里的蚕宝宝。爱吃越南春卷的大儿子说自己是“裹在春卷皮里的虾子。”小儿子则说自己是墨西哥卷饼burrito。“爸爸快来做卷饼!”儿子们会这样说,每晚,他们都期待爸爸来替他们盖被子,将他们严严裹好,像一团包得密实、馅料丰富的面饼。

 

先生后来透露,这是承袭儿时父亲每晚为他做的睡前仪式。公公还在台湾时,每晚上床后,总会到房里替儿子盖被,把棉被的边角全往内侧塞好,像折信封一样,让他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给包在里头。那是个很温暖的回忆,先生说,躺在床上的自己,仰视着父亲,他的身形是如此伟岸高壮─当自己被高大的父亲细心温柔地裹卷在被子里后,彷佛所有的寒冷、黑暗、不安都被隔绝在外,可以安安心心地闭眼睡去。难怪先生睡觉时有个习惯:喜欢用被子将自己像蚕宝宝一样裹卷起来。新婚时我们小俩口常因此上演“被子争夺战”!后来想了折衷办法,冬天时买一床特大尺寸的被子、夏天则一人用一条凉被,才解决了“双人被太小不够两人盖”的尴尬局面…

 

关于父亲的美好回忆,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慢慢聚拢。先生因着自己也为人父,向“天父”的形象“借景”,开始重温过去美好时光。

 

(不知道儿子们长大后,为人父亲时,是否也会将这样裹卷被子的温暖记忆传承下去?)

 

▲父亲离家前亲手为儿子做了一个游戏沙坑。(图片来源:www.flickr.com, ericaxel)

 

回忆之二:那年夏天的专属沙坑

 

除了睡前的盖被仪式,先生还想起了另一个珍贵的回忆:他七岁左右的夏天,爸爸亲手为他做了一个沙坑。

 

有一回我们夫妻俩带儿子到公园玩耍,小孩看到游乐区的沙坑开心得不得了,整个下午就蹲在沙坑用小杯舀起沙子,或拿铲子挖个不停。在旁欣赏的先生若有所思地说:“我小时候有一个专属的沙坑呢!那时我们家住公寓最顶楼,父亲就在顶楼的阳台弄了一个沙坑让我玩!”

 

先生回忆,某个夏天,公公不知是去哪里用麻袋装满沙子扛回来,在顶楼阳台堆筑了一个沙坑,上头还摆了小铲子、小水桶。那时先生大概才六、七岁,这个沙坑让他开心得不得了,整个暑假就在他专属的沙滩上玩得不亦乐乎,还会把家里养的乌龟也带去。小乌龟就在他堆的城堡上爬来爬去,不然就在他挖的护城河里游泳戏水。

 

这是一幅多么可爱温馨的画面!相信沙子从指缝流下的感觉,印刻于先生心内,以致多年后记忆犹新。

 

不晓得公公是怎么把那包沙搬回家的。先生说那时住在城里,离最近的海滩也有好一段路;如果是从工地得到的沙子,家里也没有交通工具。那么重的沙包,他又是怎么扛回来的呢?就算是坐公车或搭计程车,应当也是费尽千辛万苦吧!

 

先生本以为童年关于父亲的记忆是苍白虚乏的,但因着天父的爱,与为人父后的“角色升级”,让他有机会重新定格童年父亲的形象:那是裹在暖被里仰望的高大身影,还有扛着沉重沙包,一步步登上顶楼阳台,为爱子筑一个沙坑的背影。

 

▲和父亲携手重建亲情。(图片来源:www.flickr.com, Dominique Archambault)

 

执起父亲的手,重建生命花园


美国作家安妮‧拉梦特(Anne Lamott)曾说:“哪里有废墟,哪里就有宝贝。”先生体会到,生命中的种种遗憾、错失,在基督耶稣里都可以得着重生与释放。除了因着神的爱而在记忆深处挖掘出关于父亲的美好回忆,面对父亲后来的缺席,他也能试着去体谅其中的无奈。十一年的分离,作父亲的满怀思念、满怀愧欠,恨不得能在一时一刻完全弥补偿还给儿子。不晓得有多少次,他只身在异国的夜里,默默想着儿子,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带儿子去迪斯尼乐园玩!”当终于带着儿子进到这“儿童的乐园”时,就急切想替分别时那个仰头看着爸爸,每晚需要爸爸盖被子的儿子圆梦。那也是一个十一年间没有看到儿子,错过儿子成长点滴的父亲,想从骨肉分离的起点开始,找回失落的片段。这样的心情,岂是当时年轻气盛的儿子所能体会?

 

这样的心情,直到为人父后,先生才渐渐懂了。因为懂了,所以面对父亲时,愿意去拥抱他,愿意去聆听他─不单只是以儿子的身分来听老父亲“讲古”,而是以同为人父的心情,来倾听一位父亲当年如何在环境逼迫下,不得不离乡背井、暂舍亲情、远渡重洋,在异乡挣扎求生的心路历程。

 

在一次“父子约会”中,先生陪着公公,在公园的长椅上就这样聊了一个下午。那天下午他们俩说的话,大概比分离那十一年透过越洋电话讲的话还多。

 

▲生命花园再现缤纷色彩。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随着人生四季更替而有不同的风貌。有时看似枯萎的花木,其实只是暂时冬眠,耐心栽培等待,自有枯木回春、荣华再现的时刻。

 

而我们,也必须跟着成长,才能真正体会春夏秋冬各自的风情。

 

父子之情也是一样。哪怕父亲垂垂老矣,儿子的年龄也比当年他离乡背景时的岁数还大了,两人仍有机会携手,重新替花园建构全新的景致。

 

有时我会想,什么是“神国度里的关系”?或许在世人看来,童年时的亲子关系,不过是普通家庭伦常。如果错过了,那也只能徒呼负负,顶多“忘记”,不再提起;就算弥补,也不可能完全。但在耶稣基督里,旧事已过,凡事成新─无论我们生命的花园中,属于童年的记忆是苦是甜,是否有机会向父母“借景”,这都不影响神创造的美意。如果我们用心经营,怀着“在永恒里投注美好资本”的态度来看待每一段关系,那怕只是替孩子盖被,都可以是日后美好回忆的“资本”,成为花园里真情挚爱的一景。

 

在天父的花园里,一草一木,随着人生四季更替而有不同的风貌。而我们在园丁的呵护下,也将不断茁壮,历经开花结果的喜悦。

 

 

作者小档案
小时写作文,长大写文章。以前书写为自己,现在将笔交给神。煮字疗饥无法带来真正心灵的饱足,惟愿贡献五饼二鱼,烘培文字饼干,让读者“开胃”,进而乐意接触信仰真理,品尝主恩好滋味。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