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Out 走出墙外

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

访问玛潮关怀协会理事长吴慧美

 

采访/提摩西 供图/玛潮关怀协会

 

 

前言

 

位于台湾中坜市的桃园玛潮关怀协会,是由国度领袖圣教会所成立的社区关怀事工。创会牧师、国度领袖圣教会主任牧师苏信行的异象是「由小至大」。于是,玛潮关怀协会便在教会弟兄姊妹全体总动员的努力之下,一点一滴成长茁壮,帮助了许多桃园、中坜地区的清寒国中生及弱势家庭。

 

这次在《神国》杂志编辑的引荐下,记者很荣幸亲自参访了玛潮关怀协会,也见到了苏牧师,及现任理事长吴慧美(以下简称吴),更了解他们的异象、负担、努力及成果。以下是访谈内容:

 

▲玛潮协会同工,左三为国度领袖圣教会苏信行牧师,左四为玛潮关怀协会吴慧美理事长。

 

请您介绍玛潮关怀事工的源起,例如何时展开?关怀弱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吴:社团法人桃园市玛潮关怀协会的事工是于2007年初的冬季展开,当时尚未成立协会,只是国度领袖圣教会的事工。当时许多年轻志工前往邻近的新明国小,帮助校内的弱势家庭儿童。

 

国小辅导主任担心放寒假时,孩子们因老师休假,无人照料。而辅导主任知道教会有许多大学生志工,就向苏信行牧师求助。所以,2007年寒假,我们便接起这个任务,举办营会。

 

没料想到透过营会,给我们相当大的衝击!这二十几个孩子来自弱势家庭,当他们第一天来到教会时,有些孩子就一直黏著大哥哥、大姊姊。这些大学志工们刚开始感觉有点烦,后来才知道有些孩子竟然从未被人抱过!于是,志工们展现了怜悯心,频频询问可以如何帮助孩子,也想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那时,还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恰巧在营会的最后一天生日,我们便帮她设计了简单的庆生会,没想到她感动得哭了出来,因她从未庆过生。

 

太多、太多的第一次,让我们了解到原来还有这么多弱势的孩子、家庭需要关怀,更使我们「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国度领袖圣教会存在于桃园、中坜地区已近六十年了,可以为这社区做些什么?需要尽哪些责任?这是玛潮关怀协会的源起。

 

 

玛潮关怀事工是社团法人设立的协会,当初为何想成立社团法人?而成立社团法人有何优点?

 

吴:因苏信行牧师认为,教会应走出围墙,不要内向性太强,要与附近的学校、中小企业连结,成为一个平台,抛砖引玉,使更多人得以一起投入、参与。因著这样的信念,便成立了社团法人桃园市玛潮关怀协会。我们本于「国度」、「领袖」的信念,很自然地与学校、公部门、企业连结,无形中,成立协会可以产生更大影响力!并且透过连结,使社会大众对教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使教会与社会连结的极佳管道。

 

孩童的需要易于打动人心,透过协会从事慈惠事工,得以与许多非基督徒建立好的关系,得到共鸣。所以,透过如同主耶稣所行的无条件给予的慈惠事工,我们从担任志工的过程中,与非基督徒建立关系,再向这些志工传扬福音;而受供应的清寒学子、弱势家庭,端看时机成熟时,再向他们传福音。这是成立协会的宗旨及策略。

 

▲圣诞慈善嘉年华,协会与当地企业连结,赠送冬衣给需要的学子们。(图片采自玛潮关怀协会网站)

 

服事对象是哪些群体?为何特别有负担帮助他们?

 

吴:我们常思考,什么样的慈惠事工是较容易开展的?想到早餐,一样把新明国小当作夥伴,供应弱势孩童早餐。然而,提供一阵子之后发现,小学生似乎对于早餐还不是那样迫切需要,于是我们便想将早餐事工提供给附近的国中生。

 

的确,经过我们联系后发觉,清寒国中生的早餐确实容易受忽略,这是我们可以做,更是社会大众容易参与的。于2013年起至今持续供应清寒国中生早餐,目前共有32所国中的450位学生固定接受供餐。

 

此外也供应弱势家庭食物包,与中华基督教救助协会合作,由救助协会提供二十多个食物包名额。但看见这个地区确实有需要,所以我们也独立关怀42个家庭。包含救助协会的名额,总共关心65个弱势家庭,每两个月发送物资给他们。

 

我们针对弱势家庭中的国小学童,在寒、暑假,由青年志工举办营队,帮助这些孩童能有充实、富有意义的寒、暑假。

 

▲为清寒学童营养早餐募款,玛潮协会请企业、学校及社区人士参与一年度的亲子慈善园遊会。

 

在从事玛潮关怀事工的过程中,有哪些令您难忘、感动场景或事件?

 

吴:供应早餐事工,不是我们亲自去做早餐,而是一所学校搭配一家早餐店,由早餐店供应学生。其实,早餐店老闆们皆相当有爱心,都会于供应的早餐中加码,多一点食物让学生吃饱。有的老闆也觉得不能每天让孩童吃一样的早餐,所以他会比对一般的顾客,花更多心思準备孩子的早餐。有许多辍学的孩子便因著早餐的供应,而回到学校上课,皆令我们相当感动!

 

此外,2016年的冬天非常寒冷,苏信行牧师领受一个感动,要送给全桃园市的清寒国中生一件羽绒外套,共要两百多万台币,这笔费用是在例行供餐、关怀弱势家庭的额外支出,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后来,我们连结到一家桃园在地企业─网路服饰品牌Lativ,上帝为我们开路,他们愿意以成本价提供羽绒外套。而牧师有另一个感动,就是要召开一场记者会,邀请社会大众共襄盛举。

 

于是,我们前往台北地区请教一些广告、公关公司,但他们给我们的建议都是不要举办,把钱省下来买羽绒外套。然而,苏牧师觉得可以自己筹办,包括主持人、灯光音响、舞台、背板,省下了很多钱,但需要找到记者会的话题。于是,我们联络当时的中华职棒Lamigo桃猿队。感谢主,他们愿意派两位棒球球星支援,而且桃园市长郑文灿先生也乐意前来参与!在主的带领、开路,以及众人齐心努力下,记者会举办当天来了许多地方及全国性的媒体,连桃园市政府的人员都感受到上帝透过我们的影响力。记者会办完后,不满一週的时间,两百多万捐款便到位,感谢上帝的供应!

 

▲协会请棒球队球员参与赠送羽绒衣活动,鼓励年轻学子。

 

请您谈一谈为何有负担担任事工负责人?

 

吴:创会理事长是苏信行牧师的异象是教会应该发挥影响力、走出去,让公部门、各界可以一起参与教会的事工,于是我们便开始努力。他认为,玛潮关怀协会的事工要由小而大,只要我们有心,便可以一直思考如何突破,于是慢慢地,有了如今的成果。

 

苏牧师其实是起个头,等协会上轨道后,便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其实,玛潮关怀协会是教会众人一起努力的果实。现在三位行政同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例如财务、募款等;还有许多学生领袖、社青领袖一起参与,可以说是国度领袖圣教会全体总动员,弟兄姊妹一起投入。作为负责同工,主要是进行一些整合、处理分配的工作,或有时与公部门接洽。

 

▲玛潮关怀协会提供的寒、暑假活动,让社区小学生与教会青年建立大哥哥、大姊姊的友善关系。

 

若有其他教会领袖或弟兄姊妹也想从事当地社区的关怀弱势事工,根据您的经历,可以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

 

吴:要有长期抗战的心理準备,而非有感动就进行,遇见困难就不做了。其实,真是要由小至大,一点一滴去做,慢慢便会有成果。例如我们跟桃园市政府、中小企业的连结,都是慢慢建立。要「从做中学」,透过实作的过程,对于一些事务便会产生敏锐度,了解如何与各界接触、建立关系。

 

此外,事工需要在地化。因为事工需要时间,若能在地耕耘,无形中,附近社区便会知道这个事工。

 

最后就是无私给予。只要效法耶稣在世助人的榜样,长期下来,附近的居民都会知道我们是真心从事慈惠事工。虽然也会有看不见成果而灰心的时刻,但继续努力,上帝便奇妙地为我们开门,突破瓶颈。

 

 

提摩西,现从事翻译,曾任宣教杂志编辑,采访过许多宣教士。盼望能透过报导,使更多主内弟兄姊妹,关心宣教士的需要。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