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的良牧

访李秀全牧师

 

文/余国亮

 

 

李牧师于1977年3月赴波士顿郊区华人圣经教会牧会。当时笔者在该教会聚会,有机会领受他和师母的教导,获益良多,是主的恩典。牧师知道我写了《物理学家看圣经》一书后,特别鼓励多做文字事工,他实在是我的良师益友。现能代表神国资源杂志访问李牧师,深感荣幸。李牧师事主超过四十年,推动宣教事工不遗馀力。其经验之谈,肺腑之言,很值得我们深思并付诸行动。


 

您事奉主已超过四十年,您的事奉可以分成那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对你的国度观和宣教观有何启发呢?

 

李:我事奉主已有四十二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63年至1977年。这十四年我在台湾校园福音团契从事学生工作。第二个阶段是从1977年3月至1994年12月。在波士顿郊区华人圣经教会接替焦源濂牧师牧会达十八年之久。第三个阶段是从1995年至2005年年底,神带领我们夫妇在这十年中学习跨文化的宣教工作。

 

感谢主,让我先后有机会在福音机构和地方教会参与事奉。我深深地感到福音机构和地方教会的互动和整合,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求主给今日华人教会的领袖有胸怀地方教会和机构的「国度观」。

 

我过去有机会在学生中做福音和牧养工作,特别留意到在近两百年来西方教会的宣教史中,记载了许多大学生参与海外跨文化宣教的事例。比方在历届美国尔班那(Urbana) 宣教大会中,上帝感动呼召成百上千的「宣教士」投入宣教的行列 。 因此,前后二十多年在「校园福音团契」(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的事奉,也给我带来极强烈的宣教使命感。

 

 

回顾您过去的事奉生涯中,最难忘的场景是什么呢?

 

李:难忘的场景有很多,但其中有两个对我有很深的影响:

 

第一个场景发生在1973年的尔班那宣教大会,在16,000位出席者的大会中大开眼界,同时也看见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该次宣教大会带给我极大的震撼,直接影响了我人生下半场事奉的方向。

 

第二个场景涵盖事隔四十二年的两件事。首先是在1961年大学毕业后,因服兵役被分派到台湾前线的小金门。每次当我遥望彼岸的神州大地,为了自己的同胞,流泪求主早早打开福音的门扉,让我的骨肉同胞早日得救。2003年我在厦门,站在面对金门的岸边,流著眼泪向神祷告说:「主啊!感谢你,垂听小子四十二年前的祷告,你已打开了中国福音的门,让福音进入了中国。现在,你僕人恳切地求你;动员神州教会把福音带出中国,让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宣教的中国』。

 

这两件事给我留下永难忘怀的印象。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让我可以分享我的感受。

 

 

在事奉的路上,有那几个人对您的影响最深?为什么?

 

李:在我学习事奉的路上,有四位主的僕人和使女对我的灵命、生活和事奉有很深远的影响。

 

第一位是内地会(海外基督使团)的艾得理牧师。我在他中文传记的序言中曾说到他是:「一位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的外国人,一位比中国人更爱中国人的宣教士。」他深深地帮助了我属灵生命的塑造。

 

第二位是基督之家的寇世远监督。在我大学毕业前后,如影随形地跟著他,参加他带领的查经班、营会和特别聚会,在读经、研经、解经上给我打了很扎实的根基。

 

第三位是张明哲教授,我们称他为张伯伯。他不断地耳提面命,提醒我们在跟随主、事奉主时,不忘「生命→生活→事奉」的次序。

 

第四位是我的妻子李林静芝。在我们结婚四十多年来,她一直靠主努力学习作一个「才德的妇人」(箴31:10,A Wife of Noble Character)。常用爱心说诚实话,支持我、提醒我、鼓励我。

 

那处经文是您事奉生涯的座右铭?

 

李:你问了我这么多好问题,访问完后可能替我写传记了。(笔者大笑,内心连说不敢当。)

 

影响我的经文有很多,在这里只说四处。

 

马太福音1章14节「道成肉身」,在我日常生活和宣教事奉上是我的座右铭。

 

约翰福音3章30节:「祂必兴旺,我必衰微。」对我属灵生命的成长,以及团队事奉的配搭上有十分实际的影响。

 

在牧养教会上对我影响最大的经文,是诗篇78篇72节:「于是他按心中的纯正牧养他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这一节经文就是我们常说的「内方外圆」。

 

从牧会到参与宣教,以赛亚书49章5─6节给了我们夫妻突破性的影响。神用这一段圣经来呼召我从同文化宣教走向跨文化宣教。

 

据您的观察,在未来十年,普世华人教会要面对哪些重大的挑战?我们要怎样回应呢?

 

李:未来的十年,我深深觉得不管是海外和中国国内的华人教会,都责无旁贷地面临「普世宣教」的挑战,在这个十分严肃的前题之下,我简单分享几方面的负担:

 

第一,交棒与接棒的落实-特别在海外的华人教会,两代之间似乎渐行渐远。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之间需要更紧密「薪火相传」的衔接。

 

第二,华人教会与非华人教会的合作-华人教会一向保守,如果要参与普世宣教,我们一定要谦卑的向西方教会学习并与他们配搭。

 

第三,中国大陆教会与海外华人教会的呼应-海外华人教会应先带出可行的宣教策略及可用的管道,在中国大陆向外宣教之门敞开的时候,『里应外合』投入大使命,等候主耶稣的再临。

 

 

可否分析比较台湾、香港、东南亚、北美华人教会,以及中国大陆教会的差传现况及特色?

 

李:台湾的差传正在起步。过去十年来台湾的教会有两个可喜的现象:很多教会陆续举办『第一届』的差传年会;神学院也开始注重宣教事工、设立宣教系。

 

香港的宣教工作比台湾进步很多,可以对台湾起鼓励作用。香港差传联会担任了策略性的重要角色。他们很认真地探讨了一些有关宣教的重要课题。例如:如何解决宣教士子女(Missionary Kids)所面对的问题;如何关怀辅导宣教士的心理问题等。

 

东南亚华人众多的国家很多,包括印尼、寮国、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以新加坡来说,他们的英语教会比华语教会在差传方面活跃得多。多年来,神学院也亟力推动宣教教育、培育宣教人才。

 

中国大陆幅员广大,不易掌握最新的全面资料。就我所知,三自两会绝大多数的教会在宣教上是一片空白。相对的,家庭教会则相当积极。家庭教会推动「宣教移民」,向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传福音。但在外在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下,普世宣教力量仍较薄弱。

 

北美华人教会走在台湾、香港、东南亚之前。他们得天独厚,有更多、更好的资源,教会常有差传年会,鼓励信徒直接、间接参与跨文化宣教。

 

多年前不少教会有文字事工主日,强调文字事工的重要性。现在似乎已被互联网和差传大会取代。您对基督教文字事工的前景,看法如何?

 

李:我不觉得文字事工会被取代,因为互联网、差传大会等事工,仍需要使用文字作为工具。现在VCD、DVD等事工,基本上还是要用文字,故文字事工仍是相当重要,我们要多培训这方面的人才。我个人非常佩服苏文峰、苏文安等同工在北美推动文字营,训练写作人材。事实上,现在高俐理姊妹发起「神国资源中心」也是由文字事工起始。他们是很了不起的文字尖兵。

 

知道您将在世界华福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参与,请问我们可以怎样为您代祷与您同工呢?

 

李:李师母和我非常需要你们的代祷,我将在2006年7月底接手担任世界华福联络中心的总干事。我觉得责任很重,道路很远(任重道远),需要神特别的恩待和怜悯。我希望能在过去近三十年来历任总干事奠定的基础和开闢的方向上,继续往前推进和完成天父对普世华人教会的託付。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