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畔的奇女子

 

受访者‧照片提供/茂蔼玲(Irene Maurer)

采访/杨韩甲华

 

▲1965年,蔼玲以优异成绩荣获神学学士学位,当时她在埃及革迦镇,无法参加毕业典礼。

 

前言


美国宾夕凡尼亚州中部,广袤丘陵、林荫掩映中,座落着一处质朴小镇─都悌(Doutyville),居民大多以开采煤矿维生。二十世纪初,此镇人口近百,只有一爿小店;一间为主日学查经使用的社区厅堂,还有一所独一教室的学校。镇上没有教堂,人们经常步行两三英里,至邻市参加主日聚会。

 

1924年于都悌,一个敬虔爱主、子女众多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小女孩─茂蔼玲(Irene Maurer)。当她还在母腹里,神就认识她,且为她设计了一张不寻常的人生蓝图。蔼玲一生怀着原乡故土质朴的性情,追随基督跨越三大洋洲逾一甲子,实实在在活出了神的命定。

 

记者以电话、书面多方采访茂教士并佐以她的自传,向读者报导这位高龄八十七的姊妹精彩不凡的一生,尤其着重她在埃及尼罗河流域宣教的精彩故事。

 

蒙受呼召

 

蔼玲以优异的成绩自高中毕业,遂赴邻近新泽西州一家制作高档睡衣的车衣厂工作,她手巧聪慧,勤奋努力。

 

1945年的秋天,她受邀去听宣教士艾肯(Elkins)师母的分享见证,那刻,神的手指翻开这年轻生命的篇章,静悄悄地写下序言。当蔼玲又坐在缝纫机前,“达达”的车衣声中,似乎有声喟然叹息:“唉,这个工作有许许多多的妇女能做。然而,我的工作呢?”

 

离家三年,小女孩乡愁日深,返回都悌镇,张开双臂迎接的岂止是慈爱的父母?1946年3月一个周五,她参加青年聚会,聚会结束,跪在坛前祷告,又有话语临到─神呼召她作宣教士,而且晓谕她在众人面前作见证。

 

这一切与神相遇的经历,蔼玲守口如瓶,即使亲如父母、牧师都不曾泄露。

 

星期六,撒但赶上来,在蔼玲的耳旁嘀嘀咕咕:“喔!说不定你并没有蒙召吧?倘若在众人面前表白,你会显得很白痴耶!”迷惑、踌躇……蔼玲恳求神印证他自己的心意。

 

主日的教堂里,会众唱诗敬拜,间或有人上台作见证。蔼玲注意到坐着的牧师一下子跪下祷告,一下子又起身回座,坐坐、跪跪地,举动很不寻常。

 

这时,神命令蔼玲:“起来!去见证你宣教的呼召!”是如此的明确,令她无法推诿。

 

蔼玲鼓起勇气向会众见证后,牧师立刻跳起来喊着:“正是!正是!”

 

他激动地解释:“今天来教会的途中,神给我一段很不寻常的经节传讲,似乎是神呼召某人进入服事工场,或是,他给某人最后一次得救的机会。这经节是约翰福音十一章28节:‘老师来了,叫你去呢!’(吕振中译本)”

 

那瞬间,神的大能与荣耀充满了教堂,有人欢呼,有人冲向讲坛。至此,蔼玲获得神要她成为宣教士的印证。

 

奉献婚姻在祭坛上

 

隔不久,神启示蔼玲,她的宣教工场在埃及,于是她与“信心宣教差会”(Faith Mission,后改名为“福音信心宣教差会”,Evangelistic Faith Missions)的主任葛维特(Victor Glenn)联系,这个机构创建时的异象是往金字塔的家乡─埃及宣教。维特建议蔼玲先赴佛罗里达州代祷城的圣经学院(Biblical College, Intercession City, Florida)就读两年。

 

身无积蓄,也没有富裕的父母支助,蔼玲将需要告诉神,仰望他的供应。提着简单的行囊,蔼玲搭上维特介绍的善心人士前往代祷城的顺风车,从此跟随主的脚踪,勇敢步上装备自己的道路。

 

第一学年结束,心仪蔼玲的同班同学F向修长清丽的她求婚。蔼玲一心念着拥有同心的伴侣共赴宣教工场是多么美好的祝福,就答应了,两人立刻订婚并计划在第二学年底成婚,还禁食,好确定婚姻是行在神的旨意里祷告。他俩在繁重课业中穿梭,筹划婚礼细节。F家住代祷城,在乡里素有好名声,是故,热情的邻居自愿烘焙喜宴蛋糕。

 

婚礼前几天举行预演,预演完,F驱车至邻县补货,带回来的却是晴天霹雳的告白:“我无意去埃及!”

 

他们决定将婚期延后。那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电话,他们得一一拜访主礼牧师并通知宾客改期;原本是大喜的日子却匆匆赶着去摄影师处叫停;已经烤好的精致蛋糕也被迫送给同学与学校员工分光吃完。

 

学业结束,蔼玲黯然返家前与F相约持守婚约。埃及宣教是蔼玲的命定,也是她的持守。她请F在神前分辨,这是否也是他心中的负担?

 

等待又期盼,一年过去了,蔼玲参加一场营会,巧遇一位同校学妹,这位初识不经意地谈到:“F快要和B成家了!”蔼玲大为震惊。


蔼玲写信给F结束订婚,收拾起成家的想望,以一首杨爱笛(Edith Lillian Young)的诗作〈失望〉诉说感怀:

 

人的失望(Disappointment)
正是他的指望(His Appointment),
一个字母之差,我看见神的抉择,
明白挫折是与我有益。
神的指望终究是祝福,
虽然以化妆的面貌来到,
自始迄终,展现了他的高度智慧。


召唤回家

 

1949年11月10日,蔼玲登上停泊在新泽西州赫伯肯港湾的巨型客轮“穆罕默德阿里号”往埃及出发。暮色中,轮船缓缓驶入大西洋,悬挂的埃及国旗在风中狂舞,“啪啪”价响,与蔼玲心中鼓胀的各样情绪应和着。

 

航行廿天,客轮绕过葡萄牙、义大利,来到地中海之珠─亚历山大城,蔼玲兴奋地自窗户欣赏摇曳的棕榈树、平顶屋、泥砖房……典型的埃及风光!

 

信心宣教差会派出接她及同行宣教士的人已经在岸头等待了,一行人僱用马车抵达滨海的孤儿院,女孩们面露愉悦笑容奔跑出来,唱着歌欢迎。来自美国密苏里州的舍监桂开莉(Carrie Craig)也兴奋地迎上前来。

 

傍晚,在客厅里,蔼玲吹奏着小喇叭,与其他宣教士的吉他、手风琴、钢琴声,和着孤儿清越的歌声,一齐敬拜颂赞。蔼玲噙着喜悦的泪,望见墙上横幅写着:“欢迎回家!”神呼唤了四年,是的,有阿爸父神等待的地方就是家!

 

▲蔼玲(中)与孤儿院里最年幼的孩子们。

 

1949-1955 金字塔的家乡

 

孤儿院收容四十五名女孩,几乎人人都有一段坎坷的生世。就如,L婴儿时期就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地来到孤儿院,她的父母有片枣园,一天俩人吵架,L的爸爸猛踢妻子腹部,导致她和怀中胎儿双双死亡。

 

又如,两岁的A与她近四岁的姊姊被外婆送来,他们的母亲是基督徒,父亲有外遇,于是威胁要杀死才廿四岁的妻子,奶奶更狠心嚷着:“烧死她!”即使媳妇腹中还孕育着另一名孙儿也不怜惜。

 

埃及的女性地位在男性之下,人口占13%的基督徒地位又落在穆斯林之下,以至于女性基督徒是弱势中的弱势,被看为第四等公民,备受歧视,有时连性命也没有保障。

 

蔼玲主要的职责是簿记,记录孤儿院所有用度花费;其次要教导、养育孤儿。每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卧室灵修时,想到孩子们用阿拉伯语对她说的:“Ahibic zay el bahr”(我爱你像海那么深),就向神深深感恩,甜蜜地享受那仅有的一点睡眠。

 

1955-1958 首次返美

 

时光飞逝,蔼玲来到亚历山大城转眼六年,依照差会惯例,在辛勤的工作后返美休养并筹措募款。她进入学校修课,同时,代表差会到处演讲、介绍事工。

 

一天,蔼玲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台下有位刚决志信主的青少年史朗纳(Ronald Smith),听到了神呼召他去非洲宣教。更奇妙的是,蔼玲播下的这粒宣教种子长成硕果,日后偕同妻子安娜(Anna)在非洲衣索比亚与蔼玲同工,后来甚至与她合写自传。注

 

埃及与以色列于1956年10月爆发战争,差会不得不关闭位于尼罗河西岸的革迦(Girga)圣经学校,所有宣教士都被迫撤离埃及,迁移至西非。在这之前,孤儿院也被差会关闭了。

 

1958-1963 重返蒙召之地

 

蔼玲重返亚历山大城,既然孤儿院关闭,她就移居上埃及的革迦小镇,协助圣经学校复课,授课内容包括主题式查经、英文、音乐,并与差会建立的当地教会搭配服事。忠心的使女勤奋为主作工,许多人灵命复兴,得救的人数日日加增。

 

蔼玲特别欣赏一位当地的姊妹瑞福佳(Rifka),她十三岁在祷告时听到神说:“起来,你的罪蒙赦免了!”生命从此改变。瑞福佳受栽培为圣经妇女(Bible women),教导儿童主日学,探访家庭妇女,为女宣教士翻译。她与毕夏(Bishay)成婚后同心牧养教会,直到毕夏安息主怀,瑞福佳由一位长老协助,继续牧养近百人的教会。蔼玲常提心吊胆地走过一条没有扶手的危桥去探望、坚固她。

 

在埃及福音派的教会里,五十多年前,瑞福佳牧养教会,是了不得的革命性改进,如今,妇女教育渐次普及,女宣教士展现出全新的视野,在地教会也尝试改变,这许多因素,皆使得妇女逐渐扩展服事的范畴,然而,埃及女性基督徒若要在社会与教会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善任,还有一段遥远的路要走。

 

▲本地妇女瑞福佳在蔼玲鼓励下,勇敢牧养教会,成为当时罕见的埃及女传道。

 

▲瑞福佳教会里的妇女与孩童。

 

1963-1965 二度返美

 

世界急速改变,蔼玲第二次休假,搭乘喷射机,廿四小时之内从开罗飞抵纽约,和从前乘船至少两星期的旅程,不可同日而语。可惜,从纽约市飞到宾州的航班硬生生被取消。

 

蔼玲傻了眼,住旅馆,没钱!饥肠辘辘,钱不够!掏出身上十分钱投入的贩卖机,吞下硬币竟不吐花生米,又傻了眼。早期拓荒的宣教士很苦,常常囊空如洗,若发生任何意外,忍饥受饿更是家常便饭。幸好,航空公司服务员于宾州机场广播联系上接机的家人,两个小时后他们赶到纽约市,才急忙购买食物让她解饥。

 

1965-1967 逃离危城

 

重返革迦镇,继续于圣经学校执教,培育当地牧者,暑期则参加主日学以及少年复兴特会。回顾在埃及的日子,最遗憾的是没有在青少年的田地深耕广植,她劝勉埃及的牧者要关注和开垦这片沃土。

 

1967年,由于埃及与以色列的政局紧张,美国领事馆发出撤离通告。圣经学校提前结业,教员们立即清理学校财产,蔼玲通宵未睡整理账目,移交给当地忠心的弟兄接管,随即赶往亚历山大城与众人会合。

 

以埃冲突节节升高,以色列轰炸开罗机场,史上有名的六日战争爆发,西奈半岛的天空被战火染红。福音信心宣教差会决定撤离所有宣教士,即刻赶办出入境护照,每人只分配到十一美元现款逃难。

 

亚历山大城的美国领事馆被焚烧,美埃断交,几个年轻埃及人挑衅地围绕着宣教士和孩子们的住处,惹事生非。宣教士将行李放上两辆计程车要离开时,角落里十几个人拿着棍棒狠毒地盯着,幸有退休的警察老友护驾,才镇住一触即发的暴行。

 

三个家庭带着八个孩子与两位单身宣教士气喘吁吁地赶到码头,轮船却不顾他们,扬长而去。在旅行社交涉折腾两天之下,大伙不敢离开计程车,巴望着一旦有船位,能立时赶赴码头。

 

出海关时,由于是美籍身分,蔼玲所有的幻灯片、日记、论文……都毫不留情地遭没收。两百五十个舱位的客轮挤进超过一千两百位乘客,成百的人在甲板上以椅为床,船一驶出港口,蔼玲松口大气,也难忘这最令人伤心的时刻。

 

惊悸之余,蔼玲从那儿转赴非洲的衣索比亚,继续为主作工。

 

1975-1981 调回开罗

 

蔼玲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圣经学校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并以阿拉伯语教授神学、英文与钢琴等课程。

 

然而,蔼玲心中常关注地位卑微的妇女,多年来向妇女讲道培育造就她们;也记不清多少次,由于购买的食物不卫生,经常携带自制的干粮,走过尘沙飞扬的道路,探访生病的、坚固疑惑的、安慰受虐的、劝导尚在罪恶中的……。女性不准在公众场合开口,她带领妇女聚会,鼓励她们畅所欲言,述说神的恩典与奇事。姊妹们的苦情,都看在眼里,蔼玲将她们带入至高者的隐密处,住在全能者的荫下。

 

当年曾经照顾的孤儿中,R的父亲过世,她的牧师爷爷将她和妹妹送到孤儿院,R成年后成为蔼玲的探访同工,后来嫁给一位美籍警察,定居美国,继续服事主,而且支持蔼玲的宣教事工。AR继续读书,成家生子后,在埃及任职私立小学老师。E来到纽约市进修外科护理,移居加拿大,不仅从事临床护理,也在多伦多大学教书。蔼玲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将爱全给了这些孤女,也给了她们不再一样的人生。

 

1982迄今 精彩不断

 

受差遣至玻利维亚(Bolivia),神继续在蔼玲的生命书写精彩故事。

 

回溯1970年代初期,聪慧的蔼玲以极优异的成绩,在美国陆续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历史学士与硕士学位,这张学历清单即使在美国都令人眼目一亮,更何况当年处于妇女普遍文盲、民风闭塞的地域。然而,她谦冲自持,在这个国家度过十八年,小心遵守当地习俗,穿着保守,无论是敬拜、带领聚会必戴头巾;坐在讲台上她只交叉两踝,绝不交叉两腿,以免作出当地人认为是污辱神的行为。

 

▲2009年福音信心宣教差会的满思谛主任致赠蔼玲匾额,感谢她六十年忠心的服事,直到今天,蔼玲仍然以恒切的祷告在服事这一世代的人。


蔼玲一生舍己,听凭差会调度,于非洲埃及炽热的课室,以及衣索比亚的沙尘校园授课;于南美洲玻利维亚冷风飕飕的山巅赈灾;于北美洲美国各个教会宗派为主作荣美的生命见证。

 

今日,茂蔼玲,这位曾出现在尼罗河畔的天使,定居于印地安纳州百福城(Bedford, Indiana)福音信心宣教差会总部,依然专心地聆听六十多年前那位向她发声的神,以恒切的祷告服事这一世代的人。

 

机构简介

福音信心宣教差会Evangelistic Faith Mission, Bedford, Indiana

文/满思谛主任(President J. Steven Manley)
翻译/张丽春

 

福音信心宣教差会(Evangelistic Faith Mission, Bedford, Indiana)是一个国际宣教机构,总部位于印地安纳州的百福城。其根源追溯到1905年,一批印地安纳的宣教士前往金字塔的家乡埃及宣教。一百多年来,这个机构将基督的爱传递给世界各地有需要的灵魂。


今天的现况─
‧埃及:建立了超过五十家教会。牧师们在开罗的圣经大学受训。
‧厄立特里亚:当地同工开办八所学校,约有四千位学生;孤儿院牧养一百五十多名孩子。
‧衣索比亚(埃塞俄比亚):当地同工在首都与其他城市为基督得人,也进入苏丹的厄立特里亚难民营宣教。
‧瓜地马拉(危地马拉):非常活跃,已建立了一百多家教会,一所圣经研究院,和一所双语学院。
‧洪都拉斯:有五十多家教会,两个基督教电台,和一间有廿个床位的孕妇急诊室以及一个圣经研究院。
‧哥斯达黎加:事工正在发展,已有两个教会,更多的教会正在筹备中。
‧玻利维亚:有八间教会和一个圣经研究院。孩子们在周六学习圣经知识,通过这项外展事工,有些孩子已经接受了基督。
‧多米尼加共和国:福音事工非常活跃,人们从黑暗的巫术转向了耶稣基督的救恩。在那里建立了四个教会。同工们常去古巴短宣,坚固信徒。

 

福音信心宣教差会在网上也有福音广播,网址是:www.efm-missions.org

 

Irene Maurer, Ronald and Anna Smith, Crossing Three Continents with Christ, The Missionary Life of Irene Maurer, Country Pines Printing, 2009.

 

 

记者小档案

杨韩甲华,与夫婿杨靖亚育有两位成年女儿,现於佛罗里达州定居。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