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镜中的关系】

具有再造力的静默

 

文/李文屏

 

 

编者按:作家李文屏将从本期起于本单元开闢专栏,深入剖析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关系䑐,以及信仰中发人省思的问题与现象。

 

邂逅静默

 

很多年前,当我初信耶稣,带著几分理想主义的雀跃从世界走进教会,却赫然发现身后的世界也在眼前的教会中。世界的文化有内在的传承性,源远流长,凡人都难倖免,因此世俗文化到了教会就像一道味道浓郁的菜,并没端上来,气味却在教堂的这里或那里撲鼻而来,什至缭樑。那时,我醒悟到文化的影响力非同凡响,不小心它什至可以渗透「圣洁」的信仰。

 

而这样的醒悟也让耶稣的教导更具穿透力,吸引我的心渴慕祂「世外」的特质。

 

后来遇到一些对我这个「属灵幼儿」极具挑战的事,如巨浪砸下,灵程上的小舟几乎颠覆,体会到根深柢固的男权文化心理与人性深处狡诈的罪性,以及它们与属灵争战纠合在一起的波诡云谲。我的心不由往深处沉。对比沉甸甸的心,常规的聚会与活动显得异常表面化。我发现内心渴望一种深刻的真实,不由自主从各样活动中抽身出来,有半年之久。那是我第一次避开人群,进入信仰的旷野,「主啊……」这一声深长的呼唤,成为那时期的「背景声音」,开启、伴随我那一段历时数月的静默。

 

当然,这样的静默不同于一些其他的静默,它有一个极其独特的要素:对神的呼唤及与神的对话。这样的静默,用傅士德的话说,「具有再造力」。它其实是一种朝圣之旅,边走边嚮往神,撇开了许多活动,只为更专注地默想祂,默想祂的话。

 

▲信仰路上可能遇到一些极具挑战的事,如巨浪砸下,但在神里面的安静却具有再造力。

 

我那时会这样做,不是因为属灵,而是因为饑渴─急于确定我所信仰的值得成为人生的支柱。所以,有时候我一天只想一句耶稣的话,反反覆覆,好像是要把自己揉进那字句里,或让那些字句渗进我的里面,让我真的得到它们。这个过程中,省察内心的活动自然发生了,会不由自主对祂说很多掏心窝子的话。例如:

 

「请容我暂时退回我的蜗居,本是爱的神啊,我在世途行走,我的心在不知不觉中捡起了许多不当捡的东西,却丢掉了祢。

 

请让我回到内心,让我在蜗居中独自与祢说话。这是该与祢单独相对的时光。让我独自将心中的橱柜一一打开,让橱柜里的东西在祢的光中一一照曬。

 

请让我无语地静坐在祢的身旁,让那些该做的事和该有的活动等在一旁。如果不是带著祢的香味过去,我又何必过去呢?如果祢不让我的心充满祢的安宁和智慧,不让我的手充满祢的怜悯和慈悲,我的手要做的事,该是何等的重担和苦役呢?」

 

「让我等候祢,只等候祢。本是爱的神啊,若是祢不对我讲话,我就是一个失聪的人,我的言语也没有準绳,我的心情也有了善变的水性……祢并不撇下我独自去了,祢说过祢不会的。祢的声音要在我的梦笛中对我轻轻耳语,……祢又要用我懂得的色彩,把我必经的台阶画给我看。没有这样的台阶,我又怎么能够到达祢为我预备的目的地呢?」

 

后来我知道那样安静的寻求状态,尤其是将内心活动放在主的灯下的默默静观,其实有一个灵修词彙来描述:「意识省察」。

 

▲以神为中心,安静寻求,通过「意识省察」,关注神的作为、内心动态,及对神带领的信心与期盼。

 

但它不是一般性的自我分析,「自我」并非中心,如叶美珠牧师所言:「意识省察的祷告是一种学习留意及辨别每日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也认识及反省自己的内心动态,并期待及相信神会在明天继续引导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将过去、现在及将来的生活整合在神同在的一种祷告。」1

 

也就是说,意识省察关注生命中三方面的事:神的作为、内心动态,及对神带领的信心与期盼。它的中心是神。

 

回头去看,当初我那半年「停止聚会」,实际只是停止了与人的聚会,密集加强的却是与神的聚会,是直接来到耶稣面前来「得生命」(参考约翰福音5:40),并做了许多意识省察,看到神的作为和自己内心各样的正负光景,经历神的同在并期待祂的带领。这个过程,信仰不只是头脑中的信,而是进入了情感层次,神的宝座更深地安置在我的内心,我也更多地经历了祂,感情上与祂更紧密地相连。一首钢琴曲的名称可很好地描述这一情感关系:〈奇异的关联〉。

 

这次长长的静默后,当我重新回到教会,信仰生命已经有了明显的成长。我心中尊敬但不再仰望牧者或者「明星传道人」,而只仰望三一神,只仰望基督。我对自己的渺小和不足也更认识,因而更真诚地谦卑,奇异的是,也更接纳;而对人也更宽容,更理解,更有爱。我以发自内心的热情投入新一轮的教会服事中,成为一个更好、更健康的姊妹。

 

当然,从外在行为看,半年不去教会,非常「不属灵」。也因此,我这一细线般的小溪被赋予了一种理解力,可以想像大洋般深阔的神的世界,不再根据一个人是否参加所谓的「属灵」活动来看他(她)是否有心跟随基督,知道许多人在教会大墙之外追求神,经历神,神也在教会大墙外广施恩惠,祂的手牵领墙内的羊,也牵领墙外的羊。祂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宽得太多,简直无法对比。

 

但上述用词「教会」,仅仅是狭义的,或者是普通用法上的。「教会」的原意是信仰、跟从上帝的人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一直有「教会生活」─与信仰基督的作者们在书中、文章中交流聚会,共同渴慕真神;也与一些主内姊妹及女性传道人有些非正式的团契。这类的「教会生活」是相当重要的,我在旷野,却非独行。

 

但最美好的,还是与神的直接交流,它们把时光变得贵重。在这样的过程中,神让我进入更纯粹的心灵世界,活著有一种别样的新鲜感,久别的诗意因此也浮现出来,我写下了一些诗篇,有感而发,它们是我的祷告,我的灵修,我的惊歎,也是我的感恩。例如上述对神的倾诉,例如这篇〈以乾净的心爱祢〉,篇目表达了我对自己的期盼:

 

以乾净的心爱祢
又在祢的爱中得到洁净

 

与祢约会之后
晨镜中虽然我容颜平平
然而它所散发的美
却让我自己也感到惊异

 

凝视镜中那是我也非我的影像
我的心中浮现著祢
我是多么幸运啊
祢的光芒温柔地弥漫著我整个胸膛
又润物无声地渗透我的骨髓
我就在祢的光芒中安身立命

 

这个早晨就如许多早晨一样
在人迹和想像之外,我默默地,幸福地
进入祢所在的永恒里

 

这让我如何不轻轻歎息:
帮助我,帮助我继续
以乾净的心爱祢

 

其实这些随手记下的心灵之语,在灵修传统上也有一个词来描述,叫「灵程札记」。

 

当然,不论是我的意识省察,还是灵程札记,都是樸素自发的,未必完全与灵修教导中总结出来的步骤一样。神不拘泥,注重精髓,只要能让人靠近祂,经历祂,更紧密跟随祂,都好。不过,传递下来的灵修传统经过了无数人的实践,跟著练习就像走在一条铺好的幽径之上,值得尝试。

 

▲随手记下「灵程札记」,能够深入心灵幽微之处,与神更亲近、生命日渐成长。

 

静默中的恢复、疗癒

 

在神脚前的静默,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包括上面提到的意识省察和灵程札记,以及未提及的归心祷告、默观经文、默观自然等(实践体会将于其他篇幅再叙),其实共同点都是完全聚焦在与神的交流与祷告。

 

这样的静默让人获得安慰、盼望、勇气与力量。主耶稣自己在得知施洗约翰的死讯时,内心似乎起了狂澜,所以「就从那里上船,私下退到荒野的地方去。」独自在神面前的静默之后,随即就能因怜悯而医治那些寻祂而去的众病人(参考马太福音14:13-14)。历经狂澜和坎坷的大卫也说:「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因为我的盼望是从祂而来。……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难所都在于神。」(参考诗篇62:5-7)

 

大卫的话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我自己也深有体会,能静默在神的脚前,才能恢复服事中的疲倦,并面对各样的风暴。翻看日记,里面留下了一些我经历的恩典,其中一部分仍然是散文诗形式的灵程札记,例如〈光阴被洗涤过了〉:

 

我的心灵蹒跚地回到祢的花园。我是从困途中归来,陪伴了困途中的人。祢所给我的香草都用光了,我在疲惫中渴望著祢,带著一路走来的满身尘泥。

 

祢用薰衣草的芬芳迎接我,祢的气息清洁著整个大地。我在树木的根部又与祢相遇了,祢清泉的声音从深处将我更新和洗涤。

 

我是多么满足于祢的泉声,在祢这简单的音乐中我可以从容又安静地闭上双眼,细细地感觉祢的泉水从时间的那头流淌过来,流淌过来,永恒,连绵……

 

年轮似乎在我的朦胧中旋转,被充塞与污染的时光在祢的手中飞溅无声─光阴也被洗涤过了。

 

光阴被洗涤过了。我在缥缈的睡意中感受著围拢过来的安详,脱去泥尘的灵魂就像雨后的新莲,又像婴儿明澈的眼……

 

 

而生命中的风暴和曲折,也成为经历上帝之恩的机会,回头去看,才知道自己曾有过〈被托住的夜晚〉,是一个被恩典托住的人:

 

让夜幕落下,让月亮升起
让我藏进祢柔密的翅下 歇息
让眼泪流出,让悲伤浮起
让我在祢无边的温柔里
脱下坚强的外衣

 

中秋夜啊,好圆的月
沧海桑田的人间 一再枯荣情变
而她皎皎高洁,像祢的爱
永不爽约

 

持受承诺的代价 痛
抱痛匍匐爬上祢的云山之巅
月辉带著祢的爱俯身亲吻
用永远的情与思,和亘古的念与爱
缓缓托住了
这个悲痛的夜

 

因而我可以哀而不伤
在月光的触摸下,从深渊里缓缓浮起
并沿著月光铺就的小径
慢慢抵达祢为我预备的 幽境

 

夜晚,往往是最脆弱、最真实、最隐私什至最孤独的时刻,如果曾有创伤,它也有可能在这样的时候以某种形式偷袭复发,这样的夜晚对没有神的人一定加倍难过。于我而言,在静默中养成的依靠神的习惯,让我能够比较快速地恢复心中的安然,若不是日记留下了那些片段,它们可能就在生活的车窗外一闪而过了,不留痕迹。而它们不该被忘却,例如〈岁月内外〉所录的恩典:

 

我又在梦中痛哭了,长久都没再经历的悲伤与痛楚,又如洪涛将我席捲了去。

 

祢把生命的盛宴呈放在我的面前,可是我还没有坐定,它却已经杯盘狼籍。我是如此惊痛,伸出的手却像狂风中的柔荑一般无力;于是,我只有用痛哭来拒绝和抗议那个叫做命运的东西。

 

然后我醒来了,我被自己的哭声惊醒。刚刚恍觉我已经不是梦中的那个女孩,祢的吻就已轻轻地盖在我的眼簾。我感觉到了,在祢的唇上,我的泪水有多么鹹。

 

真实与梦境交错,在祢的臂弯中我安静下来,梦变得恍惚,而宁静变得真实。岁月的河流再次从我的面前默默地流淌过去,而我又重新置身于岁月之外。

 

闭上仍然有些泪湿的双眼,我让自己沉浸在祢永恒的平安里。

 

祢一定在我微笑的嘴角看到了我那不是问题的问题吧?─祢究竟用什么方法,让我这片失去树枝的花瓣,得以在岁月的外面与祢相遇,有祢为伴?

 

▲静默的实质,其实是让灵魂敛翅入「巢」,回到神坐王位的过度,沐浴在祂的爱与大能中,重新得力,让生命焕发生机。

 

静默的实质

 

世事如流沙,危机也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此起彼伏,但神为祂的儿女内心建造了「不能被震动的国度」(参考希伯来书12:28)。静默的实质,其实是让灵魂敛翅入「巢」,回到这个有神坐在王位的国度,沐浴在祂的爱与大能中,从而像面对面相处一般,明白祂,爱祂,亲近祂,也重新得力,让生命焕发生机。

 

但静默的出发点却不应该是为了「重新得力」,而是爱神,尊崇祂而为自己与神划出「高品质时段」。重新得力不过是爱祂尊崇祂而自然具有的结果,是祂赐给爱祂之人的礼物。

 

而爱,其实可以很简单,很单纯。对我来说,有时候就体现在很日常的一句「晚安」的问候中,而这问候因为爱也会变得甜蜜:

 

总想对祢说点什么才肯让一天落幕,有祢陪伴,我多么愿意在光阴中行走。

 

小鸟在它树上的小家里,依偎著父母,恬然满足;我依偎在祢的话语里,单独却不孤独。

 

这是我与祢相会的时间,时光那无形的手指轻轻抚过,如流水缓缓,细緻温柔。

 

月光下那岛屿半环的海湾银波潋潋,恰似我微微荡漾的心语,在这寂静无人的时分,向祢道一声:晚安!

 

对神的爱的渴求与静默,这样的静默说是「静默」,其实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充满神圣的音乐,让静默的单独不是孤独,让静默者在静默中经历神丰富的再造的恩宠。

 


 

*本文原载于丰荣团契网页 https://www.ficfellowship.org,蒙允使用。

 

叶美珠:意识省察─「拥著麵包入眠」,https://www.ficfellowship.org/Reflection-with-the-Divina.html

 

 

李文屏:作家、生活教练、丰荣网刊主编、本刊特约撰述,曾任本刊执行编辑。认为自己是旅者—身旅,心旅,灵旅。旅程也是目的。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