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镜中的关系】系列4

关系的底层决定要素

如何看待自己

 

文/李文屏

 

 

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如何,最底层的决定因素,是如何看自己。

 

对自己的看法如何影响人际关系?

 

肖华(化名)来接受我教练服务时,非常愤怒、痛心和悲伤。现在美国不仅被新冠病毒席捲,如火如荼的政治活动与分歧也像野火蔓延,她也被捲入其中。一位好友因与她意见不合,骂她「愚蠢」,并在微信将她拉黑、绝交。

 

愕然,之后愤然加伤感:友谊原来这么脆弱,容不下不同意见!以往多年的情谊是真的吗?她很想反击。

 

转折点在于当她能回到对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个满有价值的人。我没有敌人,只有对手,而我的对手只有一个:我自己。」

 

对「我是一个满有价值的人」的进深探讨,让她达到以下结论:别人来结交或断交,是基于别人对我的看法。看法是一种意见,人人都有意见权。我尊重人的意见权,包括自己和前友人的,但不一定要同意其意见,也不必愤慨。前友人觉得我愚蠢,只是她的看法而已,我也有权利坚持对自己的看法。

 

再者,人人都有自由择友的权利。不与我做朋友不等于我不值得,而是两人不合适。退一步,即使对方觉得自己不值得,那也只是对方的观点。观点不等于事实。

 

所以她对前友人的断交能够从愤慨转为接受─接受前友人的意见权及择友权,但不认同她对自己的看法,从而于愤怒中得到释怀,走向泰然。

 

「我没有敌人」:这意味著无论别人如何看待她,是否与她断交,是否把她当敌人,不会影响她的自我立足点:没有敌人─她不把这人当成敌人,更不会花精力去与之争鬥。世界上值得用心记取的美好事物有那么多,她的心有选择性,不作情绪垃圾桶。

 

「我只有对手,而我的对手只有一个:我自己。」把焦点放在自己要做的事上,让自己比昨天开阔、充实、更上一层楼。这让她更进一步脱离断交事件对她的影响。

 

因此,从「我是谁」的角度来看待这一事件,新的「景观」出现了。「自我看法」像一个锚,将翻腾情绪之舟安定下来,接下来再接受与友情等方面相关的教练服务,便能安然度过这道友谊的险滩,以笃定、安宁的心态在与前友人共同的群组里面与人互动。

 

她告诉我两件事:

 

1.         因为她没有愤慨地反击回去,与前友人的关系没有更加恶化。什至为她们之间友谊的重建提供可能性。

 

2.         她的态度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获得更多基于认同她人品与胸襟的友谊。

 

人际关系往往具有骨牌效应,在因己而起的事件中,如何看自己就像第一块骨牌,发生在内心,却决定我们以什么样的风貌与人来往,如何与下一块骨牌碰撞。而在因他人而起的事件中,它又决定自己是不是一碰就倒的那一块,有足够的稳,成为让浪止步的岸,或让事件出现转机的一个拐点。

 

如何看自己深刻地决定著:1)我们在关系中的感受;2)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3)会如何行事为人及对待人际衝突;4)当生活的风雨临到,重心是否稳健等等。这会依次影响、什至决定人际关系的走向。

 

 

自我看法的类型

 

一、如何看待自己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人所固有的价值感。既是「固有」,它就独立于外在的因素。它是人的尊严,深植于灵魂中。能在这个层面肯定自己,人才能有很深刻的安全感,行事为人的根本出发点在于自己是谁,而不完全在于别人怎样看自己或对待自己。

 

例如肖华,经过教练协助后,她回到自我的价值层面,即「我是谁」的核心层面,于是朋友对她的宠与辱失去了威力,对绝交一事的回应有了成熟的风度。

 

纳粹集中营倖存者、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说:「在任何既定的情况下,人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而如何选,却与如何看自己息息相关。著名电视传道人乔伊斯‧麦尔(Joyce Meyer)与弟弟,从同样的问题家庭出来,她的创伤什至更重。她的正面影响力遍及全球,弟弟却毒瘾缠身,离开姊姊帮助他创造的新生活,最后在一间废弃建築中孤独身亡。乔伊斯一直持守的,是她在基督里的身分─神的女儿。她如此看自己,也如此选择人生道路,在与人的各样关系中,这一点也往往起著决定性作用,包括与性侵过她的父亲的关系。

 

人若不能肯定自我的核心价值,往往需要更多外界的认同,也容易掉入不少关系的误区,如:

 

‧成为讨好者、懦弱者、人云亦云者,或对人容易诉诸软性操纵。
‧成为高傲者、欺凌者、不可违逆者,或对人容易诉诸力量控制。

 

当然,人很複杂,每个人的人性弱点有不同的「发作」程度。不同的是,能肯定自我核心价值的人,能回到与这价值相符合的心态和行为上,通过这核心价值一次次建立自己,从而建立趋向健康的人际关系。反之,不能肯定自我核心价值的人,容易在生活的风雨中失去重心,失去自己。

 

▲人际关系往往具有骨牌效应,如何看自己就像那第一块骨牌,发生在内心,却决定以什么样的风貌与人来往,如何与下一块骨牌碰撞。

 

二、是否能中肯地看待外层价值

 

除了有上述人之所以为人的固有价值─一种内在的、可独立于外在际遇巍然耸立,不被外在条件增加或削减的价值,它不被外在条件所衡量,属于「不能震动的国」(参考希伯来书12:28);此外,人也同时还有外在的、变化的、可被衡量的价值─有关技能、资源方面的价值。这些价值可与外在事物进行交换,是可以「上市」的,按照当下的流通标準来衡量。例如:

 

1. 工作技能。这些技能满足某种需求,因而可用以交换,得到自己的生活、发展所需。它通常需要一定的教育和培训才能获得,逐一发展、增强。

 

2. 拥有的资源。例如土地、思想、人力(人脉)、经验、颜值等,也可用以交换,可被衡量,即可以「上市」。

 

这些外围价值会在人际社会参与交换与交织,即与其他人的技能和资源互通有无,彼此服务,从而成为社会中可以做出贡献的一员。

 

人际关系往往建立于外围价值的相关性和连结性上,如工作关系(技能交织),贸易关系(资源交织),朋友关系(思想、兴趣的交织)等。这些可交换、可连结资源和技能的多寡,也往往决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等级如何。由此,对人际间的给予和收取、你来我往会有比较客观的看法,较不容易陷入脆弱玻璃心或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心态中。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女人在被剥夺教育权、受限制在家庭内时,社会地位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她们没法通过教育和培训,得到可在家庭外的社会体系进行交换和连结的技能,加之社会习俗把她们当成财产而不是财产拥有者,例如女儿得不到遗产的习俗,也使得她们没有权利、没有多少资源来交换和连结。给予女性教育权、财产权、投票权的制度,赋予女性拥有可交换价值和连结性,对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

 

▲纳粹集中营倖存者、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说:「在任何既定的情况下,人们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

 

对价值认识的常见误区

 

对价值认识的常见误区,在于将外围可衡量价值,等同于内在的固有价值,不能中肯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因此才出现恃才傲物、拥权贬人,或低三下四、谄权媚俗的现象,这是将可衡量的技能和资源价值凌驾在不可衡量的固有价值之上,什至完全根据这些外层价值来评估一个人。「戏笑穷人的,是辱没造他的主」(箴言17:5),说的就是以一个人外在资源的缺乏,来代替其固有的上帝赋予的价值。

 

不幸的是,固有价值因为不在市场进行交换,是超乎市场的,所以只看重交换价值的人会对之「盲目」。各种人性的醜陋可能就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或者粉饰一番表演出来,在个体生活上如此,也可能落实在社会制度上。这在历史上并不罕见。

 

而能看到人的内在价值之人,位高权重也可谦和有礼不自骄,或处贫困穷窘不自贱,明白人与人在这个意义上是平等的。这固有价值在圣经里有非常明确的说明:人是神按祂的形像所造的,男女一样(参考创世记1:27)。

 

人对神形像的反映如同一滴水对大海的反映,在微观程度上,体现上帝固有的尊贵。这个形像没有上下高低之分,没有性别、种族、年龄、教育、地域、贫富等条件之分。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文化,更容易对人有普遍的尊重。而只见人的可交换价值的文化,更流行「势利眼」。即使相信上帝的人,若不小心,也会走不出人类等级文化的薰陶,继续在一定程度上势利著。

 

▲我们认知在基督里的身分,能决定我们如何选择人生路。

 

中肯的自我价值观带来什么

 

人如果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固有价值和可交换外在价值,才可能宠辱不惊。固有价值感,让人明白无论宠还是辱,往往是由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外围价值而起,并不能碰触内在价值,因而不轻易膨胀,也不轻易萎缩。

 

而能中肯看待人的外围价值,会尊重这类价值的特性,明白它可以被衡量,可在人际间进行公平交换,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会有以下表现:

 

1. 工作上,员工会敬业,作老板的不亏待员工。因为交换讲究公平,付出劳动得到报酬、付出时间得到回馈。为人提供价值,你才能得到别人提供的价值,关系才能长久下去。

 

2. 生活中,没有占便宜的心理。礼尚往来,不叫人吃亏。对家人与朋友也如此,不把家人与朋友的付出当成自己理所当然的权利。血缘与爱,不是利用的理由。这不是说凡事本于交换,而是说要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这是关系中的连结因素。

 

3. 成为终身学习者,要提供价值,需要有价值可以提供,而学习是提高自己外围价值的途径。它还能让人享受生命过程中不断「生长」的乐趣,每到一个层次,会遇到不同的「价值景观」,会有新的价值收穫。

 

健康的自我观念,是决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要素,包含两方面:

 

1. 是否能对自我固有价值进行完全的肯定和持守。这是尊重他人、宠辱不惊的关键。

 

2. 是否能对自我外围价值有中肯的认识。这是不亏待他人又自强不息、积极上进的基础。

 

当拥有了健康的自我观,我们心里会变得明晰简洁,也较容易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李文屏,作家、生活教练、丰荣网刊主编、本刊特约撰述,曾任本刊执行编辑。认为自己是旅者─身旅,心旅,灵旅。旅程也是目的。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