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衝突处理之剖析

 

文/王兰馨

 

▲同工团队的关系需要长期经营,平日相互信任、守望,一旦出现不愉快,要马上和好。

 

教会衝突最让人心疼的地方,就是双方因为爱主的缘故,各自坚持立场,互不相让,造成两败俱伤。这些情况多发生于牧者与长执、同工与同工之间。他们高举真理,不为自己,乃为基督,目标如此崇高,所以理直气壮,什至有时候理不直,气也壮,毫无妥协馀地。双方争执到最后,个个伤痕累累,却不明就里,满腔事主热诚,却走到如此地步,最后心灰意冷,不再服事,什至离开教会。

 

如此的衝突戏码不断在各教会上演,越是热心服事,对事工火热的基督徒,越容易与人产生衝突。放眼看去,教会伤兵处处,神的僕人们经常身负重创,却还要忙著抢救别人,继续奋战。

 

难道这就是教会的光景?衝突之后必然的结果?在这些衝突里,神的心意究竟是什么?神的儿女们在面对教会衝突时,要如何行,才能讨神喜悦?让我们从以下案例中来探讨。

 

个案

 

潘老牧师从植堂至退休,已在密州圣经教会服事近三十年。当邓传道就任后,为了不给他压力,潘牧师平时到各地带领特会,什少参加密州圣经教会的聚会,偶尔在市场遇见会友,他们对邓传道的热心服事极为讚赏。

 

大约过了半年,一天潘牧师接到冯执事的电话。原来,执事会商讨明年事工计画时,邓传道极力要求增加对外宣教的经费,拨出预算作为海外短宣之用。执事们说教会著重本地宣教,对外宣教虽然重要,但可以先分享异象,教导会众对宣教基金额外奉献。

 

邓传道没再说什么。然而接下来,他以使徒行传一章8节为主题,连续几个主日證道都在讲「普世宣教」。冯执事无奈地歎气,「潘牧师,您说我们这些执事,是不是在阻挡神的工作啊!」

 

潘牧师听了心里有点不是味道,多年前成立的学生团契和餐福团契,花了多少苦心经营,怎么可以捨近求远?

 

他答应去拜访邓传道,做进一步交通。

 

潘牧师回到熟悉的教会办公室,邓传道坐在他从前的椅子上,静听他的关切。然而他也看出如今位置对调,与邓传道间的这张桌子,犹如红海般深广。

 

邓传道客气地回答:「潘牧师,谢谢您给了我这么多好建议。您可能还没看到,海外宣教是现代教会事工的新趋向。教会成长三十年来,应该要有更宽阔的眼界。我在神学院里接受许多宣教训练,请您放心让我来领导吧!」

 

往后的日子,潘牧师常常接到执事、会友的电话。他们说邓传道在讲台上推崇那些支持海外宣教的教会,也在执事会中明言暗喻该把宣教摆第一优先,还鼓励青少年参加暑期短宣。这些孩子一听,便吵著要去南美、非洲,父母都受不了。

 

一开始潘牧师还劝会友要顺服传道人的带领,但久而久之抱怨听多了,之前受到的奚落渐渐发酵,他也改变了态度。「我们要为邓传道祷告,求神开他的眼睛,看见自家后院的宣教工场。」

 

主日崇拜,大家还是客客气气与邓传道寒喧,小组查经却常成为「怀旧」分享。「唉!以前潘牧师多好。」眼看即将召开年度会员大会,冯执事对潘牧师说:「执事会再也不能忍受了。潘牧师,我们决定罢免邓传道,请您再回来吧!」

 

异象之争

 

在本案中,很明显是新任传道的普世宣教异象与教会的本地宣教不同。已退休的潘老牧师与教会长执们苦心经营多年的学生团契与餐福团契,将因教会事工方向改变而付诸流水。为坚持教会的本地宣教异象,教会打算罢免年轻有异象的邓传道。

 

对邓传道而言,普世宣教是耶稣的大使命,是神的心意,也是他在神学院所受的训练与教导。教会做宣教工作,是必然的趋势。他忠心为神的工作摆上,为什么这些执事们不明白?更何况他是教会的牧师,有异象,有使命,有委身。如此领导教会,有什么错?教会应顺服他的带领,尊重他的属灵权柄,而非与他唱反调。如果因此而被免职,对年轻的邓传道而言,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对教会而言,邓传道才来半年,对教会的过去与现在还不清楚,就开始推动他的宣教事工。他不知道教会花了多少心血带领学生团契与餐福团契,才有今天的成果?普世宣教固然重要,但本地也有许多福音需要,何必捨近求远?虽然邓传道是教会的全职传道人,但他才刚来,尚未完全得到弟兄姊妹及长执们的接纳与信任,马上要改变教会行之多年的宣教方向,有点强人所难。

 

思想与角度

 

面对如此之不同,双方都言之有理,是否有解决的办法呢?或者应如何看待这个衝突呢?我们要从几个角度来思想︰

 

一、面对差异

 

当别人与我们有不同的意见时,我们会感到不舒服,或受威胁。总觉得当差异产生时,答案只能二选一,不是你对我错,就是我对你错。为了表示我的看法是对的,我们常会为自己辩护,或指出对方看法有缺失。双方就在不知不觉中对立,什至找人支持,成了两军对峙。其实,是神让我们有不同的意见,让事情有更多元的呈现,可以看得完全。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12至14节用身体各部位不同,却可以互为肢体,在基督里成为一身。新生铎夫伯爵(Nikol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 1700–1760)的原则在我们处理差异时给我们作参考:


「基要事,求合一;非基要事,求弹性;所有事,凭爱心。」
(In essentials, unity; in non-essentials, liberty; in all things, charity.)

 

二、面对教会文化

 

邓传道初到教会,面对一个长期以本地宣教为重心的教会文化,如何将心中的异象传递与执行,随即成为他的挑战。关于本地宣教与普世宣教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并非绝对真理,且无迫切性,所以文化的考量极为重要。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圈内人已经习惯的互动模式,常成为他们的舒适圈(comfort zone),对于外在要求改变力量的衝击,通常觉得被强迫,起而反抗。但若改变的力量始于圈内,因是自省而非批判,所产生的阻力较小。如果此改变引发共鸣,即能产生助力,达到推波助澜之效。

 

邓传道到教会之初,在教会文化上算是圈外人,他的首要功课应是与教会弟兄姊妹及长执们建立关系,增进彼此了解,得到他们的接纳与信任,成为教会圈内人。此后他要改变教会的宣教异象,就会从教会内部的角度考量宣教事工,再做出合适的调整。这种调整,与贸然从圈外角度要求改变是截然不同的做法与结果。

 

三、面对内心争战


雅各书四章1节:「你们中间的争战鬥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鬥之私慾来的吗?」许多衝突的产生,是从我们心中那个「我」的欲望而来。因为「我想要的」、「我想做的」、「我的看法」、「我的优先次序」,是所有选项的第一优先,什至包括我对神心意的了解与诠释,比别人更正确。

 

别人的看法与我有异,乃是别人的问题,而非我的问题;是别人要放下,而非我要放下。虽然外表高举神的旗号,内心却是「我」在做王,什至为了「我的旨意」成就,可以牺牲与弟兄姊妹的关系,与同工的关系,什至牺牲了教会的合一,神的荣耀。

 

因此,真正的衝突点不是「本地宣教」或「普世宣教」,而是邓传道和长执会在面对不同异象时内心的取捨与回应。「本地宣教」与「普世宣教」,都是神的心意,但当两者产生衝突时,究竟是神做王?还是「我」做王?

 

解决方案

 

当邓传道与长执会出现衝突时,如果双方能自行协调解决最好。如果不行,请出第三者—德高望重的潘老牧师出面处理,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此时潘牧师的处理方式就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潘牧师应该扮演调停者的角色,了解双方的想法与立场,协助找出一条双方都同意又可行的解决方案。

 

身为调停者切记要保持中立,不可选边站,他的责任不是要判决谁是谁非,而是要帮助双方正视衝突,按照上述原则去明白神的心意,考虑对方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角度,以爱彼此服事。在本案例中当潘牧师跑去告诉邓传道本地宣教的重要时,他可能已选择站在长执这边─邓传道的对立面,就很难被神使用,成为影响邓传道的工具,因此很快被邓传道拒绝。

 

潘牧师可以先花时间了解邓传道的心声,而不带批判,同时肯定邓传道普世宣教的胸怀,爱主救灵魂的心志;也帮助他体念长执们的顾虑,在本地尚有许多福音的需要;或指出弟兄姊妹的心尚未预备好,在执行上需要放慢脚步,以爱心与耐心等候教会弟兄姊妹及长执们。

 

同时潘牧师也要鼓励长执们以正面的眼光去看邓传道,并寻求神的心意。或许神透过邓传道的普世宣教异象要挑战教会,加快脚步,不只做本地宣教,更要栽培更多的基督工人,扩展教会的疆界,到外地传福音。

 

潘牧师可以在两者间做协调与鼓励,不仅帮助了邓传道结出圣灵的果子,也挑战了教会的弟兄姊妹与长执们,在服事与生命的成长上都有突破,神的名因此而得荣耀。(本文照片由台北真理堂提供。)

 

 

作者小档案
王兰馨,拥有「衝突处理」硕士学位,为KRC文化实务营「和平使者工作坊」讲师之一。经常与夫婿刘哲沛律师共同带领夫妇营及衝突处理讲座。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