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欧洲更待何时?

专访欧洲校园事工(ECM)范钱致渝宣教士

 

本刊采访小组:江冠明、吴信惠、王建华、翁静育

 

 

Q 请描述德东华人留学生的现况。


德东学生人数多,困难大,渴慕福音,正是发白的禾场。2001年我们被密西根的奥克兰华人教会差派到德西去短宣,在大城校园里、实验室里,惊见成百上千的中国学生。连在火车经过偏僻古樸的德国小镇时,都看见黑髮黄肤的中华学子,背著沈重的背包,低头隅隅独行。原来近年来,因为美国签證的困难,留学潮已经以相当于美国数倍的威力,湧向了欧洲。然而这个当初马丁路德复兴改教的重镇,今天在属灵上却是疲软无力,华人福音资源更仅仅是美国的三百分之一。

 

然而,神把人群从一个地方大量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往往是祂要作大事的时候。欧洲的留学生工作,背后有神的手在推动。

 

德东的留学生,大的有二十六、七岁快念完的研究生,往下可以小到高中刚毕业,才十七、八岁刚来学语言的孩子。其中有很多是快要坚持不了,将带著满怀忧伤和挫败回国的。

 

德东留学生绝大部分是大陆来的独生子女,出生于中等家庭,很多是第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经过父母多方牺牲打拚才能来到德国,到了以后就身肩两代六位老人的重望。他们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些学生已经全奖去了美国,他们也不是最富裕的,那些学生会选择去英国、澳洲等英语国家,他们选择来德国,是因为德国大学基本不收学费。

 

可是在德国,特别是德东留学生的生涯是特别艰苦的。头一个是语言关难过,上了两年课还听不懂,记不下笔记,靠带来的中文教科书学习,然后猜考题作答。

 

德国的学制特长,一般不授学士学位,高中以后得到的第一个学位是一种證书,相当于硕士,但至少要经历七、八年的奋鬥。

 

经济也加增压力,每月压缩到300欧元的开销,包括房租、健保、30欧元的伙食,还必须靠去德西打工维持。人生地不熟,双重的房租,高度的竞争,体力的耗损,都带来颠沛流离的心酸。

 

但是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那吃人的孤单。由于文化、语言的隔阂,中国同学跟德国同学几乎不相来往,鬱闷时和中国同学聊天吃饭,喝酒赌博,或是一人通宵看碟。但这一切往往舒缓不了压力,更驱除不走独生子女,漂泊异地他乡的孤单。不会作饭有一餐没一顿,上课开不了口心里苦闷,考试过不了害怕退学,这么多超量的压力,使很多学生渴望有个依靠和倾诉的地方,男女同居因此司空见惯,随之而来的是身心灵深层的伤害。

 

他们的父母是在信仰真空状态下成长的一群,到了他们这一代,自我价值就失落得更厉害。德东学子形容留学之路好像「走在漆黑的隧道中,看不见光⋯⋯」。在迷失中,他们渴望见到真光。

 

Q 欧洲校园事工(ECM)如何开始的?

 

在德西带领信主的几个学生回到德东念书以后,就失去了联络。后来,听说德东没有团契、没有教会!怎么可以有人听不见福音?就想到那里去传福音,当时得到的忠告是:「不可能!你们连生活都成问题,怎么传福音?」2002年夏天,大胜发现罹患两个不同的原生癌症,此事自然暂搁。

 

可是这个感动一直没有离开。

 

2003年复活节,两人仍悬念不已,遂在主前同心祷告⋯⋯打电话给海外校园同工俞培新、陈庆真夫妇,电话的那一端竟然惊跳起来!原来神感动我们成为彼此的印證。如今ECM作拓荒和团契牧养,邀请海外校园来作培训,有很美好的配搭同工。

 

2003年圣诞,我们夫妇和同教会的吕孝培弟兄,三个老人租了一部小车,在雪地中走访德东九个校园,寻找失落的孩子们,为的是把基督的爱和光带给他们。学生们接待我们如亲人,对福音的反应很热烈,于是一个个团契建立起来。

 

然后我们在美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基督徒,成立了德东校园事工(EGCM),后来看见更大的异象,更名为现在的欧洲校园事工(ECM),愿意以德东为起点,跟随神的带领,在欧洲华人学生中间广传福音。

 

▲董事会家庭,左起:吕孝培、丁同甘夫妇、张路加牧师夫妇、范大胜。

 

Q 欧洲校园事工现况如何?

 

这三年半以来发展很快,从拓荒,一个个建立团契,开始举办小型营会,到现在带动学生再拓荒。目前ECM照顾七个团契,各团契人数二、三十不等。

 

虽然现在我们还是ECM仅有的一对常驻德东的同工,但至今已经有三十多位同工,看见德东禾田的需要,从美国各教会来德东宣教,其中大部分是牧师和长执夫妇,许多每次来超过一两个月,几乎全部同工都继续回来,长期关怀德东的学生,其中有些正在考虑提早退休来德东服事。

 

除了这些出到前方打仗的以外,还有分属不同教会的弟兄姊妹,默默忠心,作财政管理、宣教士资格审查、奉献和代祷的服事。这许多见證人,如同云彩,激励著我们,继续奔走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我们的董事会除了创始的两家以外,有张路加牧师,他从头就是属灵的带领和鼓励,还有亚特兰大的丁同甘长老,联系美东南七所教会的联会(SECCC)支援ECM的事工。

 

Q 常听宣教士回到本国,反而会受到文化衝击,请谈谈你们的经验。

 

文化衝击还是真有其事呢!那天回到自己服事了二十年的教会,站在那么豪华宽敞的大厅里,诗班、青少年乐团、挤不进书架的属灵书刊⋯⋯我们竟像陌生人到了异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想到ECM在德累斯顿(Dresden)的「中心」,八百平方英呎的迷你公寓,同工居住以外,客厅充当聚会场地,卧房就是陪谈室,及短宣队的接待站。但学生们走进门会伸展四肢:「唉呀,太好了,我们有个家了!」去年圣诞夜,四十多人挤进公寓,欢乐而温馨的圣诞歌声中,茶水都免了,因为没有人能转动身子。

 

回到母会的当晚有家庭小组,走进弟兄家,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美国房子的配置都必须「成双」:两个客厅、两处饭厅、两间书房!更不说几个卧房,几套卫生设备!厨房柜台上堆积如山的食物,足可以餵饱德东五倍的学子。纸杯盘一个人一个晚上就用掉几套,可是德东的学生每次清洗纸杯盘,长年使用⋯⋯

 

「均平」这两个字总在心里打问号,物质和属灵的大大不均平。有的团契「图书馆」里仅有的珍藏就是福音小册子,没有一个团契有整本的诗歌本,都是複印的夹页⋯⋯有个团契每个月坐单程三小时昂贵的火车来我们团契,就为了流著泪听神的话,就为了弟兄姊妹的拥抱。有的团契里信主一两年的弟兄们火热地轮流讲道,有一个团契没有牧人,主日信息靠看VCD,但是他们背了自作的食物,欢天喜地换三次火车,去一个小城请客传福音⋯⋯

 

这是怎么回事呢?同是神的儿女,有的撑著,有的饿著。是谁富足,是谁贫穷呢?

 

Q 欧洲校园事工为什么要寻找退休人士?

 

拓荒后的门徒造就,要有牧人常驻才能打好根基。欧洲生活费高,一对年轻宣教士到德国,每年需募款六至八万美元。但如果有退休金,生活无虑,是最经济可行的办法。这些人灵命上已成熟,又有服事经验,可面对宣教工场上信仰和生活各样问题,名正言顺作爸爸妈妈,从怎么生活、做人、念书管到读经祷告、爱主献身。

 

欧洲各地莊稼已发白,在有全职宣教士以前就得有人去。过去我们总喊教会缺少能独当一面的年轻人,总觉得棒交不出去。到了宣教工场,才知道北美教会实在是资源丰沛,人才过剩。我们想北美弟兄姊妹多年上神学课,却没有机会站讲台或独立教成人主日学,仍停留在装备阶段。现在我们会鼓励北美五、六十岁的长执带领事工时,重视新人的培养,在每一件服事上,第一年摸索,第二年带人,第三年交棒。这样就可能放手教会事工,下到宣教工场,到了广大的禾场,看见团契在新信徒信心的带领下,蓬勃成长,就看见神比我们在北美所认识的要伟大太多。

 

Q 退休的工人具体如何在工场上服事?

 

季宣接力,短宣配合。退休年龄的人可能自己需要体检,可能有老父母或孙儿女需要照顾,也可能教会还有需要,所以不能全年在外。我们的建议是他们每年来同一个宣教工场一学期(一季),下一个学期由另一对同工接替,中间是学生大考,回乡或到德西打工的时间,一时没有工人问题不大。

 

季宣的工人与当地团契紧密连接,回头带动所属北美教会,奉献资源,差派短宣队。短宣队要有季宣的工人作为连接,才能切合当地的需要;由季宣工人接待,才不致对当地团契造成太大的负荷。季宣工人作经常的教导和牧养,短宣队来有具体的任务,或是教导某一门课程,或是作音乐佈道,或是支援营会等。

 

这样北美教会和宣教工场频繁交流,福音在宣教工场传开,又带动北美教会的灵命更新,对两边都大有好处。

 

一般人在退休以后,没有了过去工作的重心,生活容易变得散漫无力。教会的服事因长久不换人,也容易渐趋老化。我们深觉退休或提早退休,用季宣接力的方式走入宣教禾场是极大的祝福。在抢收禾捆中自己更喜乐更强壮,强似在研究保健妙术和等待下一次旅遊之间度日。更何况这样的「服事第二春」能带动教会的「宣教第二春」!教会若是传福音、宣教,就能避免停滞不前,只在知识上成长,而无信心上的更新。

 

▲在德国德累斯顿参与ECM短宣的美国盐湖城教会同工,左起:陈兴福牧师夫妇,周天健、刘复生夫妇,钱致渝,及ECM学生同工金磊,范大胜。

 

Q 你们的工人常常是夫妇档,请解释夫妇一起出去服事的重要。

 

夫妻团队,是生命的见證。一般都知道宣教工场上困难多,容易孤单,需要夥伴,夫妻经过几十年婚姻生活的磨练,到了服事工场,配搭上较有默契。但是到了德东的工场,我们才发现夫妻团队的另一个作用,是生命的见證。

 

原来在这后现代的文化里,这些大陆来的年轻学生,一方面希望对婚姻有美好的憧憬,一方面竟然常常认为幸福婚姻是不存在的,婚姻因此是不必要的。常听见学生们回应:「看见你们这样恩爱同工,给我们好大的希望!」

 

身为宣教士,整个人与生活必须是透明的,无所躲藏。求主恩待我们,不断操练夫妻彼此谦卑顺服的功课,用生命见證神的美善,和祂所设立婚姻的美善。求主藉著祂儿女婚姻的见證,给这一代的年轻人在感情生活上有希望和方向。

 

我们诚恳地邀请神的儿女,看见欧洲发白的禾田,藉著信心和爱心走上禾场,用自己的生命来见證神的荣耀,让这一代欧洲的留学生和当初北美的留学生一样,能够认识救主,更因为他们绝大多数必须回国,而把福音带回更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禾田。

 

--------------------

了解、支持欧洲校园事工

 

事工项目
1. 拓荒佈道。2. 关怀牧养。3. 门徒训练。
4. 肢体联络。5. 分享异象。

 

福音策略
*拓荒:从小型生活化的座谈方式开始接触,建立友谊,继以个人谈道。
*跟进:生活和信仰的全人关怀,重视生命改变和灵命进深。
*训练:每季举办小型训练营会,在互动中成长。
*再拓荒:带动学生,出去拓荒。
*再跟进:以电话和电邮联系,从德东到中国。

 

邀请您加入这蒙福的行列
*迫切的代祷:定期收到代祷信,为我们守望。
*成为宣教士:每年固定二至三个月(或一至二个月)去作开荒,跟进,牧养,关怀,训练,营会。
*为经费奉献:近期可供事工中心开销、工人旅费住宿、营会奖学金;远期可用作神学生奖学金和长宣工人的支持。
*网站技术支持。

 

请与我们联络
*电话:256 883-6283
*电邮:[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ECMinistry.net
*奉献请寄:
ECM
P.O. Box 4376 Huntsville, AL 35815
支票抬头:OCC, Memo: ECM

------------------------

 

德东学子生命故事

 

一个回族女孩的祷告


有个回族的女孩,才信主三个月,没有经过任何的门徒训练,就来到德国。神的灵催逼她火热地传福音,每天敲两个宿舍门传,经常做了饭请客传。有的人嘲笑她,有的信了又不是真的,只有少数真信的。眼泪在孩子乌亮圆大的眼睛里打转:「我可以带人信主,可是我不会牧养。」她才二十岁。小姑娘就每天跪在主面前流泪祷告,求主差人来帮助。

 

就在此时德东同工一行遊行佈道到了她的城市,正是圣诞前,小姊妹拼命作菜招待大家,自己却在为聚会禁食。聚会开始,圣诞桌子的佈置,各式精美的点心,同学们兴奋的聚集。蜡烛光中,圣诞节的故事从圣经中被唸出来,全场先是鸦雀无声,然后三十几个人「啊」的一声,表情震惊,「原来圣诞节是有历史故事的!原来耶稣跟圣诞节有关!原来纪元是以耶稣基督的生日来计算的啊!」

 

那天晚上问题不断,竟问到清晨一点。发圣经时,只有几本,学生都衝上来拿。当同工把小小的新约圣经交给她,她接不下来,像触了电一样,开心得抱著同工哭著、跳著,直呼:「感谢主!」因为她传福音时,有人向她借圣经看时,她总捨不得,深感罪咎。「我借给你,今天就没有圣经读了!」

 

慢慢查经班成立为团契。她去租了一套公寓,房租是原来学生宿舍单间的两倍。她说:「这样,你们来就有地方住了,就能把神的话带来了。」她的家庭并不富裕,自己平日节衣缩食,并不知道房租要从那里来。两年多了,神亲自养活著祂宝贵的女儿。

 

如今,这个五百多平方英呎的小小公寓就是当地团契聚会的固定场所,小姊妹自己和弟兄姊妹共同的家,也是讲员接待站,门徒训练的「营地」。团契十五人平时相约努力读书,锻练身体。每周三次的聚会总是全体出席,包括祷告会在内,连大考时都不例外。更可贵的是,组织短宣队,定期到偏远的大学去传福音。

 

带爷爷信主了!

 

接到一个小弟兄的电话,「可以来蹭一顿晚饭吗?」吃完饭他问ECM的同工:「老师,你有没有去过中国农村?怎么跟文化不高的人传福音?我跟爷爷传,把那些道理来来回回跟他讲,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同工劝他:「跟爷爷作朋友,让他多聊些你小时候的事,藉这些往事去谢谢他这么爱你。」听见这话,弟兄掩面痛哭,原来爷爷食道癌和胃癌已到晚期,他心里难过焦急。

 

过了几天,他来打电话回家,几分钟以后来找同工:「请老师带爷爷作决志祷告。」电话那头爷爷一句跟一句,十分爽快的认罪悔改接受主。「你爷爷这么好说话的吗?」

 

「他可倔了!今天是我二十二岁生日,早上起来我跟主说:『主啊,我要一个生日礼物!』然后我想,是要一个女朋友呢?还是要爷爷的救恩呢?挣扎了一会儿,决定要爷爷的救恩,我跟爷爷说,『今天是我生日,你不要哄我喔。』

 

爷爷笃定地说,『我不哄你,说要信就要信。』」如今爷爷已经安息主怀,神给了小弟兄双份生日礼物,就是一位主里一起成长服事的女朋友。

 

告别同居

 

一对同居的男女朋友过来就吵架,吵得声泪俱下。原来男孩子喜欢上网聊天,包括跟过去的女朋友和其他女同学,女孩子受不了,经常为这件事大吵。

 

ECM的同工告诉男孩:「她生气是因为没有安全感,你既然爱她,就要给她安全感。能不能把名字删掉?」

 

他听从了,还说:「哇,这么简单啊?」于是同工又教他们如何按圣经教导彼此谦卑,以恩慈相待。

 

两人很快接受了主,也有生命的改变。然后同工给他们看圣经对同居的看法:「别的罪都是犯在身体以外,惟独这个罪是犯在自己身体上。身体是圣灵的殿,同居是得罪神的。!」女孩子听了大怒而去。

 

才过两天,心里有话跟她说:「这是对妳的保护!」她想通了,诫命不是神要限制我们,而是要保护我们。两人决定回国见两边家人,两家父母因为看见他们在一起「那么幸福」而接受主,福音开始在两家的家族里传开。两人也正式登记结婚,接受洗礼,喜乐地在团契服事。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