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实务营/退修会 2014 台湾 家庭故事书写坊

多姿共学大课室——另类亲子互动 

文 / 李怀文

                              

大公园生物课

 

说到亲子共处,若在家门外,场景多半会在学校、游乐场。而我要说的这一家亲子最常流连的户外场所是——偏僻却多姿的大公园。

 

“你看,在台北市,到哪儿去找这样的地方?长长的步道可以走路运动,又有大树一长排,那么浓密,可以遮大太阳。”这是为母者最喜欢的特色。

为父者总是一股劲儿地走走走……“这里最好了,没人!”
绕过一小池塘,为母者喜欢介绍高挺荷花和低矮睡莲有何不一样。
“你看,最近花苞开了一点哦!有没有看到?”
“看到了!叶面上露珠好圆哦!”
“是不是有点清香飘过来?”
“有!淡淡的。”
“喏,还有莲蓬,有没有看到一颗一颗的莲子?再注意那边叶子旁的小石头……有只小乌龟,看到没?”
“有!有!”  
再往大树林立的长步道走去……
“松鼠!这里!那上面也有!”子女辈边走边四处张望,“还有白鹭鸶,『田中ㄟ白鹭鸶无欠缺什么……』”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
“你看,那长树枝上有只颜色好特别的鸟!”
为父者不时加入一句:“动物,植物,这个种,那个种,都不一样……”
为母者应和着:“神造的啊!”
“太奇妙了!”为父者边摇头、边啧啧称奇。
一阵凉风吹来,三个人此起彼落地高呼:“啊~~好凉哦!好舒服哦!太棒了!”

 

他们在“太棒了”的大公园上过一堂又一堂神的“生物课”。

 

历史剧人性课

 

一般亲子间的话题,多偏重在孩子的学习、和邻居或亲戚的人际关係、休閒活动等等。而这一组亲子最常谈论的是——历史剧。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民国初年,许多版本的故事都在他们眼下“走过”。但是亲子三人看的重点、意趣大不相同。

子女辈常是静静地看,像一杯清茶摆在桌上,偶尔才晃一晃抛出个意见。

 

为父者几乎是随着人物对白,逐句跟它对上,有时应和某人讲话,有时怒斥人物的反应,有时骂编剧乱写。总是在意情节“要有进度”,例如:唐高宗驾崩,武则天必须按照“他所读过的历史”,快速进展到儿子李显继承皇位、后来又被废被贬、儿子李贤后来被杀……但武则天怎么哭那么久?哭哭就好,哪能尽着哭?

 

为母者就会下注脚:那是她在表达情绪啊!而且演员表现演技就在这儿啊!她还会注意到:这女角脸型很漂亮、那女角鼻子好尖;那男角演技很好,演出了李治的懦弱;那背景好美;那束花好假;那桌饭菜是假的、塑胶做的,硬梆梆的!

 

有时看着看着,为父者会忽然不见了,再一会儿,就从书房里捧出历史书籍,要针对那段剧情,查清楚!戏剧播一段,会叫停,必须听他朗读一遍关于这帝王、皇后、几个皇子、哪些臣子被杀的来龙去脉。

 

于是,他们在一朝又一朝诡谲多变的历史中,藉着电视剧上过一堂又一堂的“人性课”,自己也流露出个性本色。

 

咖啡馆多元课

 

这一家亲子还有个多元学习课室——西式简餐咖啡馆。
用餐时,为父者常常将三明治所夹之物,一片片翻开,有些挑出,撇在盘边。
“爸,你都挑出来,三明治就变一明治了。”
“没办法啊!起司有油啊!沙拉酱也有油,对心血管不好。以前我多爱吃,自从那年心肌梗塞,医生交代少吃脂肪、油。你也是,少吃这些东西。”
为母者通常会将生菜沙拉分到三人盘里,“吃蔬菜,你多吃一点。”
于是子女辈成为“保健课的受惠者。

 

用餐到一个段落后,通常有一位会拿出iPad。
“我昨天在Youtube找到讲圣经的哦!讲先知书、历代志,是整体性的,但至少让我有个概念……还有好多诗歌,我点《这是天父世界》给你听听……”
“对啊!妈妳都会运用这媒体,找到妳可以听圣经、诗歌的方法。”
“感谢神!可是你爸好像还是听不进去,老打瞌睡。”

 

通常为父者会极力辩驳:不是不想听,是难以信服。圣经,谁相信就是摩西那些人写的?为什么神选以色列人作子民,而不选中国人?我们遇到这事、那事,既然神都知道,还有什么好说的?既然神都知道每个人将来的命运,干嘛还传福音呢?

 

子女辈觉得这些问题常是一环扣一环地反覆好几轮,没有一题能完整答覆。解说不了,转成大声辩论;辩论不清,就怨声对怒容,有时甚至泪如雨下。

 

为父者也无奈,“我才说说而已,怎么就哭了呢?”

 

于是子女辈知道信仰沟通课”还没有修得很好。
   

珍惜共学良辰

 

以上是这一家亲子几乎每周相似流程的浓缩综合版。

只是为父者是八十高龄的家父;为母者是年过七十的家母;子女辈正是中年的我。

也是啊!谈谈而已,我干么因辩论不了而急得哭呢?

神在我们生活中安排这么多课室供学习,不就是希望我们一点一点认识祂吗?我对神、圣经不也是经过数十寒暑才渐渐了解一点点?

或许“一起看、一起查、一起讨论”就是我们共学的机会。

 

紧紧抓住神

 

妹妹因结婚、生了两个女儿,以致她和妹夫有属于他们凝聚家庭的亲子功课;而单身的我,自然就有更多和父母的“亲子”功课有待继续学习。

而这股继续进展的推力、引力是来自四年前,一百岁的外婆在病榻上意识还很清楚时的最后一句话——紧紧抓住神。

第一个听到的是我母亲,母亲又告诉我。

四年前,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我从中华福音神学院毕业,两天后,六月二十八日,外婆也从人生大学堂毕业!外婆见到了一生从圣经所读到的一切,而我们还要继续学、继续追求,直到我们也从人生大学堂毕业的那一天……

 

对苏老师修改之回响

 

1. 修改说故事者的性别角色:原本将自己隐藏于“为子者”的代名词中,到全文结束前才揭晓。苏老师改为“子女辈”,是避免最后揭晓的性别对不上,提醒了我“谁在说”(Who)的元素之一,性别也是要注意的。
2. 用字再洗练一点:如“接作皇帝”改为“继承皇位”、“吃餐”改为“用餐”、“拚命地走”改为“一股劲儿地走”。果然,修饰一、两个字,咬字时的力道改变了,听起来也文雅许多。
3. 语气再简洁一点:如“一般常听到凝聚一家的亲子故事”改为“说到亲子共处”,长句缩短,让读的节奏变轻巧明快。
4. 苏老师的鼓励是“生动,幽默,有情有理有灵,文字美好,意境动人”。要感谢上帝,因为是祂在我们家庭中“写”祂要带出的故事,让我有机会藉着KRC营会这课程,将故事的一小段书写出来。
5. 苏老师每次给出作业,都会要学员除了修文章内容以外,再写对老师修改的回应,表达出苏老师看重学员吸收多少、学到多少,可看到苏老师在启发教育上、与学生互动的用心。

  1.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