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危準备,同舟共济

 

文/林施丽辉

 

 

宣教士因著主的呼召,因著福音的缘故,离乡背井走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这些地区往往受政局不稳、宗教逼害、恐袭阴霾及不可预测的天灾威胁,危机四伏,如主耶稣所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马太福音10:16)

 

以服事被逼迫的基督徒为使命的机构「敞开的门」(Open Doors),2018年列出50个基督徒受迫害最严重的国家,包括北韩、阿富汗、索马利亚、苏丹、巴基斯坦等地,这些正是最需要福音的未及之地。但并非只有这些国家才高危,一些我们熟悉或邻近的国家,如委内瑞拉、日本、中国等,也因政局、天灾、宗教政策的不友好而变得艰危险恶。据悉每年有数千基督徒因信仰而被杀害。

 

宣教士,甫出工场便得随时面对种种的危机与挑战,什至付上生命的代价,故有些差会在宣教士出工场前,便要求签下「生死状」。

 

宣教工场危机四伏,随时随地发生,似乎避无可避。然而危机不一定危险,没有危机意识才是最危险;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最可怕;危机不一定成为灾难,但若没有预备好如何应对,一旦灾难发生,则不但危及宣教士的生命,什至对家庭、宣教团队、当地人、差会及教会等群体造成严重影响。

 

那么如何及早预备,制定应变计划,化危为机,什至在诸般的危机中,绝处逢生呢?

 

原则与态度:常作準备

 

1. 灵巧防备

 

主差派门徒出去的时候,教导说:「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你们要防备人……。」(马太福音10:16-17)「灵巧像蛇」,原文的意思是学习「蛇」的智力,及其小心翼翼的特徵和辨别能力。就是要洞察局势,对当下自身及环境作适当评估,做好应做的事。如:有些宣教工场治安很差,单身女宣教士便不宜在晚上外出,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危机的到来往往无法预知,「所以,你们要儆醒……」(马太福音25:13),提高意识(Awareness)、保持警觉(Alert),作好準备(包括在心理上及实际应对措施上),这既是宣教士的责任,也是差会及教会的责任。

 

2. 宣教士、差会及教会之间预先达成共识

 

面对工场危机时,往往需要在电光火石之间、压力重重之下作重大的决定,如撤退还是留守?这些决定及反应往往受一个人的价值观、信念、属灵的认识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故不同的团队领袖可能有不同的思考和做法,产生不同的决定。事前制定危机应变措施便显得至关重要,它能引导领袖作出谨慎又合宜的决定,也让宣教士、差会及教会之间有默契及共识。

 

信任、尊重及沟通是面对及处理危机时不可或缺的基础。基础(关系)建立得愈深厚,愈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处理的过程便愈流畅,减轻危机带来的严重性及杀伤力。

 

3. 清晰权责,同舟共济

 

宣教士、差会及教会有不同的角色与权责,彼此分工,各按其职,以便能更有效处理危机,叫属神的人不受亏损。处理危机时,没有绝对的答案或对错之分,因每一个处境都不同;即使处境一样,其他的考虑因素,如涉及的人及可用的资源等,也各有差异,故要避免莽断别人的决定及行动。例如,批评宣教士在地震时撤离工场为不够委身;差会为宣教士买保险,被视为对神信心不足等。作为宣教的夥伴,我们需要同舟共济,彼此接纳提醒,互相合作,也互补不足。

 

具体的措施与準备

 

居安思危,提高工场危机意识,及早制定应变计划,有助作出迅速的回应行动,减低危机发生时带来的衝击及创伤,增加整个群体的抗逆力及复原能力。以下是一些实务建议:

 

宣教士的应急预备:

 

认识危机守则:出发前必须认识差会制定的危机守则,客观而谨慎地评估在工场可能出现的危机,及早作出相关的準备。学习一些基本的求生及急救知识(如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姿势,被绑架时应持什么态度面对绑匪等等)。

 

备妥资料及求生包:紧急联络资料包括重要證件(如护照、居留證、车牌及医疗卡等)及副本,当地领事馆的电话及地址等。求生包除上述重要文件资料外,还有现金、證件相片、钥匙、需长期服用的药物、饮用水、少量乾粮、手电筒等。

 

制定撤离安排:包括路线及清单,事前备妥,能减低忙乱中的错漏。如需紧急撤离工场,可行的路线/交通的安排如何?订立一个合适的集合点(不一定马上返回原居地)。需要什么资源配合?离开时带走什么物品?

 

安排定期演习:按上述的安排作演习,像火警演习一样。演习能帮助你面对实际处境时作出较迅速的反应。演习后可再检讨及调整应变计划。

 

正视及处理情绪:不论是属于哪种危机,在面对及处理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绪,如惊恐、悲伤、愤怒、内疚自责等负面的情绪,严重的可能出现急性压力症候群(Acute Stress Disorder,简称ASD)或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带来不少长期影响,需要时可寻求专业的辅导。

 

差会的应急预备:

 

制定守则:差会宜在与工场团队沟通了解后,制定危机守则及应变计划。守则及计划须有宏观性,又有独特性;内容须清晰及周详,以适用于不同处境,并对可能有的最坏结果作出安排。对同工进行危机培训。

 

沟通讲解:所制定的危机政策必须下达至每个成员,尽可能让每个人明白背后的理念与原则。除了在宣教士入职时讲解外,差会宜每年举行週年演习,提高前线宣教士及后方同工的危险意识及协调能力。

 

事前安排:事前指派及成立「危机处理小组」,清楚列明各成员(包括前线及后方同工)的职责及行动流程,并提供足够的资源协助他们落实执行。危机发生时,差会需不时评估小组成员(特别是负责人)的压力及承载能力,必要时可安排后备成员接力,继续参与行动计划,确保负责同工有足够的休息,能作出清晰的判断及安排。

 

发放消息:差会作为工场与母国的桥樑,也作为宣教士与家人及教会的联系人,需要主动及定期发放消息,避免因失联而引起不必要的猜测,什至要花大量时间处理不同的查询,亦好让关心宣教士及工场的弟兄姊妹了解情况,并一同为面对的危机祷告。

 

事后跟进:后续跟进评估及医疗保险的索偿等行政安排,包括为参与其中的成员进行解说(Debriefing),营造出安全的环境及接纳的气氛,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表达感受,欣赏彼此的付出(无论结果如何,相信各人在过程中均已尽全力),拥抱失落与哀伤,并一同发掘上帝的恩典。检讨整个过程,有哪些做得好,有哪些需要改善,作为日后的参考。

 

教会的应急预备:

 

认识危机:认识宣教士的工场及可能潜在的危机,了解宣教士所属差会有否制定危机政策及应变计划,也了解教会在当中的角色与职责。若平时已和宣教士及差会建立了沟通管道及模式,有助危机时彼此的联络更有效率。

 

可用资源:评估教会的资源,在有需要时可怎样与差会配搭,提供适时的支援给宣教士及其家人。

 

避免焦虑:人在未知中会产生不安和焦虑,当知道宣教士正面对危机时,教会不免焦虑掛心。但宣教士和差会在水深火热中处理危机时,有时未能第一时间通知教会,这时,千万别误以为宣教士及差会不重视、不尊重教会。小心避免因这些负面思想及情绪而大失方寸,什至出现另外的危机。

 

实践同行:这是教导弟兄姊妹为宣教士祈祷、实践与宣教士及家人同行、一起经历及见證神恩的好机会。

 

给予空间:宣教士回来后可能心情仍未平复,不要问太多事件的经过。有时过度关心可能会让他们有压力,尽量给他们过渡的空间。若宣教士未能在短期内返回工场,请继续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让他们可安心休养和恢复。

 

不在牺牲与否,而在叫耶稣显大

 

西方谚语:「抱最好的愿望,作最坏的打算。」(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我们也常说:「全力以赴,上帝包底。」(We do our best, God will do the rest.)踏上宣教之路,早已奉献生命,置生死于度外。然而宣教士的终极使命不在于是否牺牲性命,而在于是否顺服基督,做所当做的。常作準备(We do our best),能让我们好好面对工场危机什至种种逼迫,相信上帝在掌握一切(God will do the rest)。深愿「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立比书1:20)

 

註:
1:www.opendoors.org.hk/zh-hant/christian-persecution/wwl/

2:www.romereports.com/en/2018/01/18/persecution-of-christians-intensifies-in-2017-3066-were-killed/
www.christianpost.com/news/over-900000-christians-martyred-for-their-faith-in-last-10-years-report-173045/

 

延伸阅读

1.〈宣教士紧急撤离工场备考〉,周伟坚,中信国际差会会讯第114期,2018年6-7月,页6,www.ccminternational.org/site-c/newsletter/CCMINL/CCMI114.pdf
2.《惊魂未定─创伤后心理辅导档案》,胡洁莹,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3.〈光荣的受创者实战篇─跨文化工作的压力〉,傅美惠,香港宣道差会,2012
4.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Managing Stress in the Field. Geneva: Federation. 2009.

 

 

林施丽辉为婚姻及家庭治疗师、资深差传同工,现职中信国际差会协调主任。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