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期神國管家 Kingdom Stewardship

展翅上騰

 

文/陳德堅

 

 

最壞的時代?最佳的時機!

 

狄更斯《雙城記》的卷頭詞說:「這是最佳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昧的時代⋯⋯」。

 

現今科技文明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對火星的探索已到研究「人類移民」的具體計畫。谷歌公司的Alpha Go Zero更進一步,利用人工智慧(AI),在戰勝人類世界圍棋冠軍的基礎上,能夠不需人類的任何教導,自學圍棋、自我升級,圍棋戰力遠超人類。谷歌也正將此技術應用於相關領域,AI和5G將成為時代技術前沿。

 

然而2020年的一個小小新冠病毒,至9月中旬導致全球超過三千萬人感染,將近一百萬人死亡,各個國家、地區,大幅停工、停學,城市關鎖,經濟停滯,影響甚至超過2008年金融風暴。

 

新冠疫情衝擊各行各業,影響每個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他們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卻因停課,失去和朋友、同學、老師面對面的接觸,各種活動全面上網。然而網上充滿各種干擾與誘惑,許多孩子措手不及,為了舒緩壓力,就沉迷網路遊戲,或者消耗大量時間在各種社群媒體(例如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等)。許多人的專注力和學習效率急速下降,使家長憂心。

 

如何在這個急速轉變的時期,更好地了解、帶領、牧養青少年,讓這個看來愚昧的敗壞時代,也能轉化為獲得智慧的絕佳時機?

 

了解與接納從何來?

 

在教會服事青少年,也是兩個青少年的家長,深感教養下一代極為不易。感謝上帝使用許多愛我的弟兄姊妹,將我從2015年妻子去世的困苦中救拔出來。祂讓我看到這世代年輕人的需要,將我在Executive Leadership所學,服事年輕一代。尤其給單親的青少年一個平台,讓他們接受裝備和訓練,期盼將來為上帝所用。

 

處於後現代主義的年輕人,一般而言都非常獨立、有主見、不怕挑戰,也不懼權威,且願意突破求新。因著網路科技的發達,各種的知識、理論、資訊,已經通過谷歌、百度,一問就有。

 

碎片化的學習,加上Facebook,Tik Tok 等社群軟體使用推薦引擎 (Recommendation Engine),推送大量淺層的內容給青少年,使他們不再「知識缺乏」,而是「資訊超載」。於是更加不容易聽從父母或前輩的教導,因為已經習慣在社群媒體上發聲。所以最近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浪潮,要求正視種族不公和警政改革,都出現大批年輕人的身影。

 

青少年為甚麼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其實主因不在於遊戲佔據他們的注意力,也不是抖音等社群媒體敗壞了他們的心靈。而是他們從某個時刻發現:曾經非常尊重,非常信任的家長、老師、屬靈長輩, 也會言行不一,雙重標準(例如不讓孩子看手機或社群媒體,自己卻毫無節制),甚至不願承認錯誤,拒絕改正,使原本的彼此信任出現了裂痕。

 

年輕一輩在與家長、輔導老師互動當中,不再能感受到愛和了解。以前家長對孩子呵護、關懷,他們會覺得如同溫暖煦陽;曾幾何時,孩子就只會看到刺眼的烈日(規條、苛責),而不能體會溫暖。兩代間原有的依附,開始產生疏離,從此孩子向外追求其他能得到接納和了解的團體。

 

在此情況之下,若家長對信仰的傳遞仍抱持「按我說的做」,或是「交給教會就好」的態度,也難怪孩子們會認為「這是父母親的信仰」,或是「跟我的學業、生活無關」,也就不願深入思考信仰,甚至在離家上大學後,乾脆不再去教會。

 

助他們展翅上騰!

 

有感於此,2019年在真愛國際家庭協會單親事工負責人黃麗薰牧師的支持下,筆者與兩位從南加州大學和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所畢業生一起,投資三個月時間,密集培訓五位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參加在匹茲堡舉辦的「國際青少年人工智慧大賽」(Worl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etition for Youth,簡稱WAICY)。兩支參賽隊伍均獲得各自年齡組的第一名,而且其中一隊還得到全體最高分的總冠軍。

 

現今青少年需要的,不只是知識的教導,他們覺得在谷歌、百度上,可以「擁有」「知識」;他們需要的是「愛的關懷」以及「實際操作的經驗」,尤其是從困難中再站起來的方法和毅力。只有當家長和輔導老師明白他們真正的需要,進入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感受到關心和愛,切實體會得到了解和接納,青少年才會打開耳朵,聆聽我們所要傳達,從上帝而來的教導。老羅斯福總統曾說:「沒人關心你知道多少,直到知道你關心他們多少。」

 

在現今「宅經濟」大環境中,教會對青少年的牧養,更要考慮調整方向,主動出擊。不是將青少年「帶回」教會,而是藉由最新的網路科技,包括Zoom Conference、Online Small Group、Daily Bible Study App,進入他們每天的生活;將教會「帶進」他們的生命當中,真正實現「信仰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信仰」。

 

透過這次疫情,上帝打開教會圍牆,經由網路連接,觸及許多以前沒有參加教會的人群。雖然好像是最壞的環境,卻也是傳福音、擴展神國度最好的時機。

 

2020年3月開始,在真愛國際家庭協會的葉高芳會長、黃麗薰牧師,以及廖和健長老的支持下,成立了Uprising展翅青少年團契,目前採用網上聚會。團契的宗旨在於建立彼此相愛、榮耀上帝的團體,培養能夠應用AI的卓越青年領袖;行動綱領為學習(Learn)、成長(Grow)、應用(Apply)、服事(Serve)。

 

團契的目標不只是「用AI得益處」(Use AI for Good)更是「用AI榮耀神」(Use AI for God),由上帝使用最先進的AI技術,贏得並造就下一代。

 

2019 年的冠軍隊成員中,劉思浩(John Liu)和劉思瀚(Kevin Liu)即將進入加州很好的大學,就讀電腦及工程專業。他們為WAICY所受的訓練和比賽經歷,以及之後培訓下一批參賽學生的過程,已經成為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兩位年輕人不單懂得AI的知識,而且生命漸漸蒙上帝改變;服事其他孩子的同時,也培養謙卑的領袖特質。他們更加明白,即使最先進的AI技術,也有許多不足,使他們在掌握最新科技的同時,存謙卑的心與主同行。2020年他們輔導的參賽隊伍,正在設計提供情感支持的AI機器人,用以協助在新冠疫情中需要情緒照護,卻無法從真人實境中得到的人。

 

▲作者(右一)與助理教練Kevin Tang(左一)密集培訓五位青少年(左二起:John Liu,Kevin Liu,Timothy Chen,Perry Huang,Dorothy Chen),參加「國際青少年人工智慧大賽」,此為得到全體最高分的總冠軍團隊。(供圖:陳德堅)

 

看見→感受→改變

 

在傳統只著重講解經文字義的教導模式中,青少年常常發現,知道許多教導卻做不到,知識連不上經驗。他們或許會想:若神的話語是真理,為何在生活中行不出,在生命中用不上?這樣的真理怎值得我去學、去信?

 

哈佛大學的約翰‧科特教授(John Kotter)有「領導變革之父」(Father of Leadership and Change Process)的美譽。他發現傳統的「分析、思考、改變」(analyze, think, change)模式,常常遇到行動力的瓶頸;很多好的概念、方法、教導,就停留在大腦(思考)的層面,不能真正落實為行動,更不能帶來良性循環的改變。

 

因此他提出「看見、感受、改變」(see, feel, change)模式:人們通過真實的眼見,切身感受改變帶來的果效,會更願意也更容易付諸實行。

 

在建立這個展翅訓練平台時,就是以聖經為根基,以主耶穌「僕人領袖」的教導和實踐為模範(參考馬太福音23:11- 12)。當年輕人看到輔導們的服事態度和行動,並感受通過使用AI能讓有需要的人群(例如單親家庭和其他弱勢團體)得到何樣的實際幫助,藉此也讓這些人聽到福音和感受到上帝的愛,便能心服口服地接受「為大的要服事小的」的真理,並改變自己,持續實踐,帶來更多改變。

 

每次展翅團契聚會由輔導廖和健長老以聖經為根基,教導領導力及品格,然後進入AI教導、培訓和練習。整個過程以「項目式學習」的模式,強調實際操作。在培訓AI技能的同時,也訓練其他的輔導同工,以及像小老師般的青少年帶領同工。團隊運作是「以教帶學;從做中學」(learning by teaching; learning by doing);如同提摩太後書2章2節所說,教導「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除了網上團契,也常透過電郵、微信,以及Zoom、LINE、Discord等聯繫平台,關心孩子與家長。甚至有在洛杉磯以外的家長和團體聯繫我們,包括在中國的青少年團契負責人,以及加拿大的家長,希望在他們本地也能夠有類似「領導力 + 人工智慧」的培訓。

 

年輕的一代可以不需要是離開信仰的一代;網路時代可以不需要是最壞的時代。年長的一輩若能「以教帶學;從做中學」,對青少年懷著牧養之心,看到、感受善用工具和資源帶來的影響力,謙卑與主同工、同行,便能改變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也帶來年輕人的改變。

 

祈願年輕一代能成為腓立比書2章15 節所說:「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陳德堅[email protected],現於Oracle 電腦公司任職資深電腦雲端設計師。曾任Computer Association公司中國南方區技術總監,及美國總部的亞太區策略聯盟總監。Executive Leadership領導學碩士,斯坦福大學Dr. B. J. Fogg教授認證的Tiny Habit Life Coach。國際真愛家庭協會展翅青少年團契的輔導老師及總教練。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