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期神國知行-關係 Knowledge & Practice

【心情拼盤】系列11

有關年齡

 

文╱苗卉天

 

 

有位朋友曾經這樣說:「我總以為在同事當中,自己是最小的一個,沒想到長江後浪推前浪,轉眼間就老了。」

 

年齡作為指標?

 

說起來挺有趣,年紀小的時候總是期盼快快長大,心情就像期待每年能拿到壓歲錢那樣興奮!但通常在過了25歲後,就會漸漸失去起初追齡的「熱情」……常見某某人將自己定格在永遠的「29」,以「凍齡」為傲;曾幾何時,只要不老,就會被封號成某某女神或男神。姑且不論這是自我催眠或是轉移焦點,三十而立呼之欲出,年齡擺在那裡不會動搖,鐵打的30,似乎就是一個分界的里程碑。

 

在華人世界中,對女性的年齡尤其關注,從前以「30」歲為上限,作為拉警報的設定,據說最近數據又提前到「27」歲。即使在21世紀現代社會,這種催婚現象仍然普遍存在,自然會帶給許多單身女性很大的壓力!於是數據更往前移,產生了以「25」歲為結婚標準的設定。根據考量原因是―如果離婚了,還是在「青春年華」的範圍內,就算再婚仍然會有許多優勢。

 

然而每個人的「適婚年齡」都不相同;有人是19;有人在49。比起年齡的考量,更重要的不是應該考慮性格是否成熟?價值觀是否正確?自我成長是否發展良好?還是僅以醫學的角度出發,擔心母體高齡生育?

 

無可否認,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依照年齡走過人生時鐘:求學、求職、成家、立業、退休……遵行規範,甚麼年齡做甚麼事。但有句話說得漂亮:「別讓年齡綁架你的人生。」少年可以得志,大器也能晚成,怎麼活跟活多久其實沒有太多關係。人們卻常有一個迷思:認為「年齡」與「成熟」成正比,「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觀念經常伴隨人心。然而,成熟與否並不能用年齡作指標,因為年輕人可以很成熟,年長者也會很幼稚。

 

一個人可以同時成熟又幼稚嗎?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人際關係中,許多人傾向對外人態度成熟,表現得穩重體貼,而對關係親近的人則顯得任性幼稚,時常撒潑耍賴。

 

認識一對夫妻,丈夫性格幽默,平日熱心接待朋友,對剛來乍到的新人,接機、搬家、領人購物、親自下廚請人吃飯……是大家心目中的暖男大哥。在一次單獨與妻子相處時,她幽幽地對我說:「你以為某哥在家也是一樣嗎?他總是往外跑幫忙別人,家裡的事都放著不管。其實他在家很少開口,因為都把精力在外面花光了。」先生則回答:「因為家裡都是大事,解決不了,那就出去解決些小事吧!」

 

成熟與純真同框

 

人心如同波浪,難免起伏變化。也許是體內荷爾蒙改變,也許是其他情結糾纏,不管是「少年老成」或是「老來番顛」,某些時候,內心年齡與實際年齡的邊界還真是令人感到撲朔迷離。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是曾經走過的日子累積成你我現在的年齡。且不論走到日正當中,或已夕陽西下的歲月,人生不能回頭,惟有珍惜今天。莫為消盡時光歎息,當欣賞眼前風景,因為現在正是不多也不少的剛好年紀。

 

當生命的口袋裝著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時,是否可以現象逆轉?好消息!身為基督徒,還有另一種年齡―「靈齡」。在基督裡的生命,也有一個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稱之為「靈命」。

 

靈命成長的過程中,屬靈成熟的程度與肉體年齡或信主的時間不一定成正比。關鍵在於是否追求渴慕真理。許多所謂的資深基督徒,在信仰上可能四、五十年如一日,始終如一,聞風不動。如同馬太福音11章16-17節:「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在與主同軛的路上,就該回到起初該有的感動,在此刻成人與孩童共存,成熟與純真並不衝突。

 

可以用甚麼作例子呢?就像欣賞野獸派大師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的作品,尤其是paper cut-out ― 剪紙作品。無論在顏色或是造型,都有一種經過洗鍊的純粹,大師的成熟與孩童的純真同框,耐人尋味!

 

▲野獸派大師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的 paper cut-outs作品,無論在顔色或是造型,都有一種經過洗鍊的純粹,大師的成熟與孩童的純真同框,耐人尋味!

 

靈命的成長,是一個奇妙而又專屬個人的打造過程。其中需要經歷行走曠野,途中不論是後有追兵被迫跨越紅海,還是向前進擊渡過約但河;前者看見神已開路,後者要踏入河水才會有路。兩者都需要信心前進,向前每一步都是增長的年輪,幫助靈命往深處扎根!

 

對於屬神兒女的人而言,靈命屬於永恆;在世上的年齡會日見消殘,然而靈齡只有長大,沒有衰老!

 

擁有「靈齡」,才能夠真正不被「年齡」綁架!

 

 

苗卉天,大齡單身,有錢旅行、沒錢散步。可以慵散、可以勤奮、能動亦能宅;欣賞美景、美事、美物,喜愛美食、美文、美樂。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