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下)

與讀者為鄰

 

文/馬睿欣

 

 

【前文提要】

對基督徒博主而言,博客可以成為「鄰居」,也可成為「無國界牧羊人」。在鄰居的層面上,有「我在這裡、無侵略性、關係導向、多元性」四大特質;而在「多元性」這個角度,基督徒博客可以用的窗口有「社會義工、社區大賣場」。本期續談其他四個窗口,並論及「無國界牧羊人」與「文字練習場」等面向。

 

3 )心靈餐廳


有個退休教授,是個酷愛閱讀的老弟兄,七十幾歲時建了一個博客,裡面專門轉貼和心靈食物有關的文章,或介紹可以餵養心靈的好書和好電影。他心裡的客人是不上教會但對心靈食物有渴慕的非基督徒,所以他的博客裡所有文章也都圍繞著這群專門對象。你不會看到他貼一篇神學文章,也不會看到他介紹查經書,當然,更沒有食譜或介紹好車的文章。


許多博主都喜歡在自己的博客裡貼一大堆文章,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學問。但是這個教授的博客,我當時去拜訪時,就覺得文章篇篇都不會讓你覺得白讀,這就是一種細心經營過的服事。可惜我當時忘了標上書籤,現在找不到了。


我們談到文字事奉時,曾說不懂得寫,但懂得看好書、介紹好書給人讀,也是一種文字事奉。


現在挪到網上,懂得收集好文章,集中、歸類,在博客裡介紹給讀者得益處的心靈餐廳老闆,也是文字事奉者。

 

4 )網上主日學


我自己在教會教成人主日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所以我把課文重新邊排,文字表達改一下,開了一個「天國店小二」。


這個博客在國內生意不太好,在臺灣的生意倒還可以。


我發現要同時經營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博客很吃力。對我來講,問題不在出稿,而在照顧客人,並且,也沒有心力去豐富博客。


等到這個博客上場,我才真正承認,博客不是書,不能只想內容好,文筆不錯就夠了。基本上,多數人上博客就不想純上課,尤其老師不是大講員,讀者更不覺得有必要,除非是我自己主日學的學生要上網補課。


還是回到博客的鄰居特質吧!鄰居就是朋友的對等關係,博主擺老師的臉孔,真的沒多少人肯看。


所以我認為要弄個博客主日學,需要多點創意,把圖畫、影像,甚至聲音應用進來,和讀者多一點互動。「天國店小二」雖然沒有高朋滿座,但是我收到的留話裡,有許多想在信仰上認真追求的讀者,是可以建立關係、牧養他們的。

 

5 )網上小組


作家黃瑞怡的讀書會算是這類型的博客。


我知道很多教會的團契或小組都開博客,主要是聯絡、交流和分享—「順便開放」給外人參觀。

 

6) 見證(生命故事)博客


目前,我覺得很可惜的是,還沒有看到一個好好經營以見證故事為主的博客。


有很多基督徒博客都有見證,但是那些見證的表達都太粗糙,太自言自語,達不到文字事工那種讀者導向的水準。同時那些見證零零星星,夾雜在一些講道,甚至神學文章當中,整個博客散發出濃烈的宗教味,很難吸引慕道友。


這個類型的博客,我認為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也很鼓勵你們嘗試。


其實一個好的生命見證博客,不但可以向慕道友好好傳福音,也可以提供基督徒一個見證寶庫,當他們周遭的人有需要時,隨時可以上去找見證跟朋友分享,鼓勵他們。


所以我很期待,能有一些細心經營純粹都是生命見證的博客出現在網上。

 

二、無國界牧羊人


經營自己的博客可以成為多人的鄰居,但如果你暫時無法定居博客,還有一個很棒的角色可以扮演,我稱之為無國界牧羊人。


聖經裡,巴拿巴跟着保羅到處行走,被稱為勸慰之子,我深深相信,網路上也要有許多巴拿巴被呼召出來,藉由文字去鼓勵、安慰、勸誡、引領許多徘徊的靈魂。

 

1. 回應


博客文章能夠遇到好的回應者,不單博主得到鼓勵,同時,使讀者利上加利。如果你對文字事奉有熱情,但基於種種原因,暫時無法成為一名作者,那麼,你可以考慮成為一個回應者,提供他人不同角度來思考一些值得思考的課題,或是藉由已經寫成的博客文章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以豐富讀者的眼界。


作為一個博客作者,我深深體會,好的讀者回應會挑戰自己的包容力,拓寬自己下一篇博文的疆界。有人認真回應,就會有博主認真寫。

 

2. 引介


許多好的基督徒博客需要人帶路。有人用轉貼博文的方式向人推建好博客,也有人直接到博客留言推薦。我就碰過這樣的弟兄姊妹,上了我的博客後,介紹許多網友到我的博客,也在他們實際的生活圈裡介紹人來。

 

3. 勸慰


我收過很多次留言,都自稱是「迷失的羊」︰有些仍然上教會作禮拜,但心裡已經對神很冷淡,只剩宗教行為;有的是受過傷害,裡面對基督徒或教會充滿了苦毒;也有的根本就離開教會。他們會來留言或表態,都因為博文裡有一些話語或描述摸到了他們的心,或者現實生活裡剛好遭遇一些事,讓他們回過頭反省自己的信仰。


也許我們會問:這些人應該叫他們回到教會,或幫助他們和周遭小組、團契搭上線,在網路世界互動,太不腳踏實地。


是,我同意羊群要回神的家中,這是對的。


但,當羊群在外面迷路時,我們也需要在外面尋找他們,勸導他們回家。


網路上這些迷失的羊中,有些人是躲教會、躲基督徒都來不及的,為什麼願意主動對我打開心房?我相信是博客的「無威脅性」。


這,又要回到博客的「鄰居」特質。


鄰居一直都在那裡,但是門關起來,不會彼此觸及隱私。有許多迷失的羊,受傷流浪在外面的羊,躲基督徒追逐的羊,會願意在博客裡與我們對話,因為博客有一個固定性,一直在那裡,不像從前的聊天室那麼虛擬,但又有隱藏在網路世界裡的隱私。


人的心是渴望被知道、被了解的,我們可以藉由博客去接觸到的人心深度,可能遠遠超過平常在周遭小組團契所觸及的。

 

三、文字練習場


博客給對文字工作有負擔的人,開了一個很廣的練習場,不單單在文筆上磨,也給人一個更大的創作空間,結合不同媒體去創造一個影響生命、牧養生命、滋潤生命的網上空間。


除了自己開博,練習用精簡但非常對焦的文字去別人的博客與博主對話,表達自己的看法,刺激其他讀者的思考,這在我看來,是很有意義的操練。


操練自己「負責任」地寫,也操練自己和讀者間有雙向溝通。


臉書(Facebook),是博客戶退燒後的另一波。我們今年由服事了十一年的家庭區轉戰社青,我先生自知他人出現在年輕人當中會被以長老款待,所以就學上Facebook,從那裡出擊,和年輕人作朋友。


果然,網路裡年齡背景的威脅感真的比較淡薄,半年下來,他不但可以打入他們當中,而且也在裡面用文字牧養他們。


我先生不是寫文章的人,開個博客對他的文字負擔仍然太大,但是臉書上一兩句的提醒、分享和鼓勵對他就剛剛好。


他開玩笑說,有個年輕人不靈修,每天就上Facebook讀他的分享當靈修。


我自己會認為,博客能夠以文字服事的深度比較夠,但是臉書更普遍化,無法讀八百、一千字博文的人,在臉書上讀三、五十個字是願意的。


對寫者來說,如果寫博文的負擔太大,不妨考慮從臉書,從你自己所熟悉的朋友開始,並且,你還是可以在臉書上成為博客的推薦人。

 

 

四、思想三溫暖—叛革(Rebelution)


Alex and Brett Harris這一對雙胞胎兄弟,來自敬虔愛主的家庭,是在家教育的孩子。當他們正值叛逆的青少年階段時,為了對抗低期望、低標準、鼓勵享樂的流行文化,他們合開了一個很特別的博客,叫作“rebelution”(暫譯叛革,即叛逆rebellion和革命revolution的合稱),象徵他們把青少年對權柄的叛逆轉化為對自我期望低落的反叛革命。


三年前我女兒因為參加第一屆全國背聖經大賽初賽入選而有機會到華盛頓DC參加決賽,其中有個晚上的講員就是這對兄弟。


他們提到當時開這個博客,兩人只有十六歲,只是想疏發內心對扭曲青少年形象的文化作點解釋和抗議,沒想到這個博客一開,就開始有基督徒青少年上去留言,告訴他們説:「我很驚訝,竟然美國的青少年也有和我想法類似的!」然後許多年輕孩子把這個博客介紹給他們教會的朋友,學校的同學,兄弟不單寫,也和讀者對話。他們兄弟都非常驚訝,之後,一個十幾歲孩子寫的博客,後來變成一場運動“Do hard things”(做難事)。這對兄弟,也成了到處演講的年輕講員。


當他們開始寫博客的時候,原來是一人寫一個,幾個星期以後,他們決定把這兩個博客合併為一。


哥哥開博時,寫了一封電郵給二十個朋友,告訴他們自己要開博客了,我想在此分享一下這封email的內容:


這封信是要向你們宣布我的新博客。


這個博客不是我個人的情感日記,也不會專注在我個人生活發生的一些事,我想做的,是由基督徒的觀點,去討論一些話題。希望當這個博客發表的時間越長,這個博客的目的會越清楚。


我知道你們當中有人已經在寫博客,類似我正要開始的博客。我甚至歡迎再有人加入並寫這樣的博客。我期待這是一個網絡,彼此扶持,直到我們在網路群體中的存在越來越穩固,並且,成為基督徒在各種話題上的真理表達者。


我禱告我們在博客群體中的出現,不單只是一群敬虔的年輕人,更是一些可以提供超過個人認知的、值得信賴的資源供應者。


在如此忙碌的生活裡,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像滴到網路大海裡的一個小水滴,但是,當我們同在一起,在基督裡合一時,靠著恩典,我相信,我們可以填滿那些凹陷之處。願神祝福你們。


打那美好仗的Alex Harris

 

五、結論


當神藉由網路,把世界拉到我們的眼前時,你我要問,我們看見的,現今的機會是什麼?


前幾天在YouTube上看一個作家的訪問,有點感歎。


這個作家在二、三十歲這批網路世代中,非常歡迎,人稱當今最紅的網路作家。他筆名叫「九把刀」,前陣子拍了一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又是大紅,賣了三億多臺幣,至今還在發燒。


他在訪問結尾裡面講了一句話:「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喜歡的東西,都是大部分人喜歡的。許多人愛聽五月天,迷周杰倫,我也是,人家愛上網,我也是,所以我想,就因為我像大部分人,喜歡大部分人喜歡的東西,所以我所做出來的東西,也會被很多人接受。」


我聽了他的話,想了很久。


因為我們在教會久了之後,會努力強調我們的不同,不會太去珍惜我們和外面非基督徒之間共有的需要和立足的平面。


比方說,現實生活裡種種最平凡的話題和關注,比方說,博客、臉書這種大家都在遊盪的網路平臺。


當我們想到這些「世人」喜歡和逗留的平臺時,多半想到的是保護自己和下一代,或者去對抗,怎樣和世人不同。


但也許,普通和大眾化真的是我們可以走進別人生命的機會。


想到要來分享博客寫作時,我有點遲疑要把它當成使命、呼召這麼大的主題來分享。


當我仰望神的時候,神給我的開啟是用與讀者為鄰的角度來談。


要把博客寫成一個運動,不是大多數人的事,但是,也許我們真的需要很多很多普通的博客,派出很多很多基督徒到網路上,和人作鄰居,讓網路上的居民,左也碰到基督徒的鄰居,右也碰到屬神的家庭。當他們要向「左鄰右舍」借鹽借糖時,每敲一扇門,就看到裡面牆上掛著「神愛世人」、「基督是我家之主」的牌子。

 

▲讓網路上的居民要向「左鄰右舍」借鹽借糖時,每敲一扇門,就看到裡面牆上掛著「神愛世人」、「基督是我家之主」的牌子(照片取自網路)。


或者,讓網路上的居民,總是有非常熱情,會關懷的基督徒鄰居去敲門,向他們問好。

 

也許,我們在熱絡邀請人到教會來作家人之前,真的需要先到網路上去,藉由博客,與讀者為鄰。

 

 

作者小檔案

馬睿欣,小留學生,碩士畢業,旅居海外廿餘載,文字工作者。

文章曾散見各報章雜誌,曾任宇宙光雜誌專欄作者,現任《真愛》雜誌專欄「理家理心」作者,著有《遊子足音》散文集,親子教養部落格「私塾夫人」作者。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