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与真爱

 

文/姜洋

 

 

与一位很要好的朋友,通了近两小时电话,
觉得很闷、很压抑,想找人说说话,倾泻一下自己的情绪。
又怕折磨了别人的耳朵。
经好友同意,我提起笔,写下心中感触⋯⋯

 

这位朋友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城市,家中尚有姥姥、父母和一个姊姊。电话中他向我诉说发生在他家,种种人与人相处的矛盾。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他姥姥年迈,姊姊离婚后与姥姥同住,负责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父母虽已退休,却无心照看老人,再加上沉迷传销,三天两头往外跑,忙著参加各种名目的活动,拉下线,很少过问老人的事。因此,老人在背后抱怨连连,但当著他们的面却又笑脸相迎,唯恐得罪了唯一的儿子。

 

他姊姊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一心一意照顾著姥姥,老人的生活费也全包。可是姊姊婚姻不幸福,再加上没什么学历,父母总是瞧不起她,嫌她没出息。给老人的花费上,态度更是冷淡─「谁让妳花的,妳自己甘愿!」这样的话常刺伤她的心。父母也很少说鼓励姊姊的话,张口就是:「她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据朋友说,其实他父母的关系也很紧张。母亲常嫌弃父亲没本事,挣不到大钱;只因碍于面子,怕人笑话,才没有离婚。又像个女强人,总是想方设法挣钱。可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点子想了很多,却一事无成!

 

在这样的家庭中,没人能感受到一丝温暖,有的只是抱怨和斥喝。儘管,这位朋友身在美国,每当想起老家,就愁眉不展。每次与家人通电话,他们也总是敷衍了事,根本听不进他的建议。他实在感到心有馀,力不足⋯⋯

 

钱权万能,陶醉其中

 

放下电话,我心中多了几分凄凉、沉重,也多了几分不解。自问,真情何在?亲情怎么会沦落到这般地步?说什么孝敬老人、为人父母,到头来,统统为金钱让步。人人为我可以,我为人人没门!难道,这就是世人普遍的心态吗?

 

现今,以金钱至上、物慾横流的社会中,钱、权似乎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活著只为了那些虚假的尊严或情义,人们迷失了自己,什至放弃了自己。连人格和自尊,这些最后的精神防线都可以不要,还有什么值得保留?

 

人们对待钱、权以外的事物,态度已冷漠到让人胆战心惊的程度。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有权,就有钱;没权,也得有钱;没钱也没权,一边凉快去。」人与人之间似乎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已渗透到家庭生活中。

 

现代家庭亲情、真爱的联系越来越淡漠,取而代之的是,自我私慾的膨胀和个人主义的蔓延。夫妻就像同居一室的房客;想的是如何利用对方,为自己获得更多利益。对婚姻的态度就像在玩遊戏般缺乏真诚、信心和耐心,只要感觉不满意,就散。

 

面对这些现象,我不禁要问:「人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发现,在这种对爱的冷淡以及对钱、权的狂热现象背后,是人们的无奈与随波逐流,「人人都在捞钱、捞权,我不这样做,岂不是吃亏了?况且没钱、没权,谁瞧得起你,谁会尊重你;夫妻怎么样,父母又怎么样呢?」同时,这些现象也反应了人们自我麻痹的心态;以为钱和权是万能的,错将从中得到的短暂尊严、虚浮友情视为真实,陶醉其中而乐不知返。

 

▲美国名作家欧亨利《圣诞礼物》的意外情节,让人更明白真爱是彼此真心相待及无私给予,此书版本众多,有的还配上名家插画。

 

真心相待,无私给予

 

什么才是衡量真爱的标準呢?我想起中学英文课上,学过美国名作家欧亨利(O. Henry, 1862-1910)那篇感人的爱情故事─《圣诞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故事的男女主角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生活贫寒,却非常相爱。男主角有一只心爱的怀錶,却没有錶链,女主角有一头漂亮的长髮,却没有梳子。

 

圣诞节即将来到,年轻夫妻都希望能送给对方一件礼物表达爱意,他们深爱著对方,也知道对方的需要。但因为囊中羞涩,都没有足够的钱买礼物,而于是各自悄悄变卖了最珍爱的东西,买了对方最需要的礼物。当他们交换礼物时,两人从诧异转为破涕而笑:原来,丈夫卖了自己心爱的怀錶,为妻子买了一把漂亮的梳子;妻子卖了自己心爱的长髮,为丈夫买了一条精緻的錶链。

 

是的,真爱乃表现在彼此真心的相待及无私的给予,而非建立在金钱与权力的衡量。正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那种广义的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
爱是不自誇,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书13:4-8)

 

成为基督徒以前,我无法理解,也很难接受圣经中对爱的定义,因为我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儘管我也有爱心,但那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才具有的属性。特别是结婚以后,妻子及她家人之间,时有利益衝突发生。这些衝突不仅伤害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使我心力交瘁,情绪低落。我曾试图改变自己,却不知从何著手?心里也没有很强的动力,往往有始无终。

 

成为基督徒以后,我有了动力,心中也有了一个不变的人生标竿─顺服主耶稣的话语。主的教导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圣经是为我指路的明灯。我渴望改变自己,脱离罪恶与不义的捆绑,成为一个全新的人。慢慢地,我能接受这种爱的定义,并试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那些标準去行事;学著珍惜别人对我的爱,也积极付出自己的爱。


此后,父母说我变了─懂事多了,妻子说我变了─可爱多了,朋友们也说我变了─亲近多了。儘管我仍常犯错,但神的话常使我儆醒、给我激励。正如加拉太书六章7节所记:「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我渐渐懂得:只有亲自散播爱的种子,才有可能收穫爱的果实;只有亲身品尝过爱的滋味,才知道爱与被爱的甜美。

 

亲爱的朋友,如果我们不使用爱,我们的心也将渐渐枯竭。反之,如果我们都能多爱别人一点,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每个人也会因为这个世界而变得更可爱!

 

你说,是不是呢?

 

 

作者小档案
姜洋,来自中国,现居美国维吉尼亚州,从事脑功能研究多年。婚姻经历过神的修正和管教,也见證过神的恩典与慈爱。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