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容易?相处难!

 

文/陈惠琬

 

 

罗大佑在〈恋曲一九八零〉这首歌中有这么一句:「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一语道出恋爱时难解难分,却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心酸。

 

「相爱容易相处难」的论调,一度在台湾也十分盛行。不久前还坚称爱的伟大,男女间只要有爱,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但为何一走过婚礼,跨过家的门槛,便发现关起门过日子和想像中大不相同,而且会有许多的失望?

 

照台湾《张老师杂志》机构的调查研究指出,婚后六到十年是幻灭期与忧苦期,夫妻两人会经历许多婚姻波折,对婚姻的满意度降至谷底。有的熬不过去便走上离婚,或发生外遇。如果我们对两性间的相爱与相处没有一些认识,很容易觉得人会变老,爱会变质,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不肯结婚。或是觉得遇人不淑,「误上了贼船」,换一个人也许可另起炉灶,东山再起。

 

所以,要拉近「相爱」到「相处」的距离,必须先对两者的差别,有清楚的认识和準备。

 

拉近「相爱」到「相处」的距离


1.相爱是感觉,相处是关系。

 

爱情是一种感觉,在恋爱中会牵扯出许多心动、猜测、思念⋯⋯那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包括花时间去认识对方、迁就对方、与对方互动,让对方生活在你百分之百的注意与关照下。

 

但相处是一种关系,婚姻更是一种长期的关系。没有人能维持长期高昂的情绪,天天魂牵梦萦、茶饭不思,只要有爱便可以饱足。婚后是两人由「面对面」转为「肩并肩」,彼此扶持共同渡日的一种关系状态。

 

尤其婚姻中还要工作、持家,面对公婆、亲友等,都属于非常不浪漫的一面,十足考验夫妻双方过日子与处理人际关系的实力。

 

当一方过日子的条件不够,或生活习惯上没有与人协调的能力时,婚后另一方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全心全意地迁就。因为此时两人是真正「上场」了,必须全力以赴地应付生活,怎么还能以「我不会」、「我不愿」、「我做不好」来撒娇、耍赖、逃避呢?

 

处理人际关系的实力,决定了婚姻的品质。婚姻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组合:夫妻、公婆、子女⋯⋯等。如果一个人不能善处关系,婚姻的成功率恐怕不太高。

 

反之,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人格愈成熟,愈懂得照顾人、体贴人,什至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化解衝突,其婚姻生存率也愈高。

 

▲餐桌最能显示一个人从原生家庭所承袭的家教。

 

2.相爱是一种爱的慾望,婚姻则需要爱的能力。

 

很多人心中有爱的期望,但心里没有準备好面对相处中的一切牺牲、奉献。殊不知在婚姻中,不只多了可以照顾你、关心你的人,你也要照顾对方、关心对方,而这正是需要爱的实力的地方。

 

你在爱的方面有多少实力?很多人有「爱的慾望」,但没有「爱的能力」。很多人什至不知道两者的不同;他们不能分辨,当一个人说「我爱你」时,不是指真正「爱你」,而是「我需要你」。那是一种依赖感、安全感,渴望被人了解、倾听与陪伴。但许多人完全不知怎样成为别人的依靠,既不会照顾人、安慰人,也不会了解人。

 

所以,男女双方都要培养爱的能力,关系才可能建立。基于需要而爱,那是一种慾望,也就是情慾。这也是为何外遇多半不会成功,因为相爱容易相处难,外遇者只想在婚姻责任之外,抓一个对象来爱他,却不想付出自己的爱。

 

3.对爱难免有幻想,婚姻关系则需务实面对:

 

不可否认的,恋爱时多少带一点虚假。为了讨好对方,我们总会把自己最美、最好的一面摆出来,争取对方的怜爱。

 

我与先生交往时,他曾号称喜欢文学、电影,让我觉得我们好配。结果他喜欢的文学是漫画文学,尤其是「老夫子」之类,然后是武侠小说;看电影则和他的文学口味一致,喜欢笑闹片、战争片,最好是科幻、动作、星际大战等。于是我的爱情梦便破灭了。

 

谈恋爱时多少都会有这些不自觉的善意欺骗,这是每个谈恋爱中的男女都免不了的。但许多人没有心理準备,到了婚后就产生适应不良症,心惊:「怎么会这样?我嫁的人、娶的人怎么会这样?」

 

揭开「神秘」的面纱

 

通常婚后,家中有三个地方最容易显出一个人的本质,也最会让人觉得自己的爱情梦破灭:

 

1. 餐桌:一个人表现最基本社交礼节的地方

 

夫妻两人,一个喜欢吃饭时讲话,另一个吃饭非常专心,吃饭就不能喝汤,喝汤就不能吃饭。喜欢讲话的多半是女士,谈天说地,叽叽喳喳,婚前先生可能还觉得对方怎么讲怎么可爱,婚后却只觉对方聒噪不堪,嘴巴没一刻閒的。

 

而太太气先生吃相不好,狼吞虎嚥。作了几个钟头的一顿饭,几分钟他便风捲残云一扫而空,好像天天都把他饿得半死一样。还有的气对方吃饭怎么那么大声,或老到别人的盘子里去夹菜,或夹菜从不考虑别人还要不要吃。

 

洗碗也常发生争执。为什么每次都是我洗?好,我也不洗,看谁撑得久?通常撑不下去的就会去洗。或作饭,谁作?太太不会作怎么办?到底我娶了谁?嫁了谁了?

 

2. 厕所:一个人表现最个人生理习惯的地方

 

马桶盖是放上去还是放下来?卫生纸用完为什么不换,有没有公德心?换,也不换成「合乎逻辑」的方式,别人又怎么用?

 

为什么每次用完浴室对方都不收拾?浴缸里跟狗掉毛一样掉得一塌糊塗。换洗的衣服怎么丢得到处都是?丢的意思又是什么?等人来捡,谁捡?好啊!你把我当成老妈子啊!我到底嫁了谁?娶了谁了?

 

3. 卧室:一个人表现最私密行为的地方

 

对方为什么没洗澡便上床,是不是对我不够尊重?东南亚有一位先生曾嫌太太吃了榴槤上床,臭气熏天太不体贴。盖被子又要怎么盖?有人头、脸与手一定要露在被子外,有人一定要被子拉上蒙头大睡,被子只好抢来抢去。

 

睡觉姿势也挺够瞧的,有人一躺下便不动如松,有人是360度打转,脚碰到谁都踢一下。或作太太的觉得先生怎么那么现实,每天面对她都面无表情,一进了卧室却忽然变得细心体贴了,一定是「别有居心」!

 

或有人生活规律像时钟一样,十点半一定入睡,对方再多的柔情蜜意,他的眼睛都盯在时钟上,一到时间便:「对不起!我要睡觉!」然后睡觉时猛打呼。如果太太作恶梦,婚前什么事都说要保护妳、呵护妳的英雄,现在只睡眼惺忪地拍妳一下,说:「不要一天到晚神经紧张好不好?」

 

这些其实都是结婚后的自然生态。然而很多人对婚姻没有足够的认识,婚后的幻灭感便十分严重。太多人认为求爱、成家,是人的天性,像女人怀孕生孩子,不过是瓜熟蒂落。生下来后,天生天养,何必去学习怎么爱、怎么经营、怎么教养?于是,对婚姻便边走边瞧,等到发现一切不如所想,失望至极,觉得爱消失了,关系便出现了裂痕。

 

揪出相处困难的变数

 

1. 双方的个性组合

 

性格在夫妻关系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性格牵涉到待人接物的方法与行为模式。你对自己与对方的性格有认识,两人在相处上就更知道如何适应配合了。

 

性格组合可能包括:乐观/悲观;思考型/感受型;急性/慢性;作梦的,只注意高层面、大图画/执行的,注意细节、一板一眼;跳跃形思考/线性形思考;擅长处人/善于处事⋯⋯

 

人的优点、缺点是相对的。在找伴侣时会倾向找互补的,但婚后那些吸引你的优点往往全成了缺点。然而要改变对方也很难,只能用自己的优点去补对方的缺点。当然,最好是婚前先了解,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在这世上除了神的爱,人的爱不能克服也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脾性,因此未婚者万不可高估自己。

 

2. 各自的成长背景:

 

成长背景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金钱价值观,什至亲密关系。我父母曾为一枚戒指起了争执。当初父母成婚时都穷,后来家境好转,母亲便想买一枚戒指。但因母亲出生在北京的大户人家,一直喜欢宝石,而父亲出生在海南岛,认为戒指只有姨太太才戴。两人自然起了争执。

 

相处时,我们成长过程中曾受过的伤害会介入两人的关系中,更影响夫妻间彼此的信任或接纳。不把这些因素摸出来,常让两人吵得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

 

也能相处也能爱——爱四律

 

所以,当如何相处又相爱呢?弗洛姆曾说:「真爱必须靠四个条件来维持:承诺、责任、照顾与了解」。这四项,我认为是关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才会有厚度、有实质。两人是否愿意彼此体谅配合、愿意有所牺牲、割捨,是不是会顾虑对方的感受,如此才是把爱落实到生活,而能拥有一份爱的关系。

 

1. 真爱是承诺:

 

婚姻誓约中有一句:「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开」。这个人指的是谁?不是外人,常常是我们当事人。

 

什么是承诺呢?消极的说是「不离不弃」,道义上不忍落井下石。小自外表改变,女人怀孕身材走样,男人中厚、头秃。大至遭遇病痛、失去工作、人生路上一切的不顺利时,两人的字典里没有「分手」字眼。

 

谈到未来永远是带著「携手同行」的看法,而非过了今天不知明天。承诺是不为自己留出路,没有后门才不会一脚留在门外,也才会在婚姻中死守。想想:如果一家银行老喊要关门,你还会不会继续存钱进去?

 

因而有承诺的人绝不因受挫、生气,而说出会威胁未来的话。


2. 真爱是责任:

 

责任包括家事分工:赚钱、养家、活口、作家事、带孩子。角色无需太拘泥,以神所给的恩赐来分。有的家庭里拿炒菜铲的是先生,用榔头的是女主人,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有责任感,把份内的事作好,不需要人强催,也不需要别人抓狂了才去作。

 

然而有些人做事天生没责任感,凡事没交待,没担当。早上上班起不来,太太急得要命;下班又跑到PUB,和同事过 HAPPY HOUR、生活过得像单身。或太太答应孩子的事随便就算了,花钱永远是预算透支。

 

关系中若没有责任,就无法信任,责任是我们牵系彼此的重要绳索。

 

责任包括婚姻经营:把对方看为夥伴,邀请对方一起调适,建立共处的模式,不断建立「我们」的观念,而不只是「我」。

 

也就是说婚姻是「二人结为一体」,凡事应从「一体」来看,来处理。一个自我中心的人,作决定通常不会问另一人。有的先生找朋友回家不先告诉太太,然后说:「妳不帮我弄,我自己来」。或太太回娘家,不告诉先生。先生和朋友出去,一吆喝便走了,也不问对方⋯⋯这些思考方式都不是用「我们」,而是像一个「单身」。

 

在婚姻里要不断学习用「我们」,「我们来商量」,「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想办法」,习惯用团队思考方式—什至在外遇发生的时候。

 

外遇也许是单方面发生,但婚姻中所有的问题都是两人的问题,一家人都跟著承受痛苦后果。在此时要有一个观念:外遇虽然是罪,但不是不可饶恕之罪。外遇带来的伤害很深,但有时也不是绝对不可挽回。如果受伤害的一方袖手旁观,抱著「你的问题你自己解决」,只会使婚姻走上决裂,自己也受到更大的伤害。

 

若把态度转为「现在问题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一起来解决看看」,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不放弃关系,使关系不走上抽离、决裂,才能使婚姻起死回生。

 

▲作者陈惠琬与夫婿杜永浩弟兄,同心同行、互补互励。图为他们俩在2003年教会退修会中合影。


3. 真爱是照顾:

 

照顾是「贴心」待人:「贴心」,就是用对方所喜欢的方式来疼对方,而非坚持己见。例如明明对方不喜欢喝茶,还拼命为对方倒茶,这不叫贴心。

 

老实说,这世上没有哪个人比自己的配偶,更会贴心地照顾你了。父母不能,子女也不能,他们与我们不是站在同一个平面上来了解,他们也不会花这样的心思。唯有配偶,可以贴心。

 

照顾是「心疼」对方:赚钱养家、烧饭洗衣,是责任、是分工,更是对整个家的付出。真正的照顾总是表现在一些爱的小动作上,是特地为「个人」而做的,对方接受后心里会有一股暖意。

 

有的先生会在太太过生日时,送她一个炒菜锅,这便不属于「个人」层面。个人层面是看到对方下班实在很累,做一些他最爱吃的菜,或帮他按摩。或先生会把孩子带开,让全职妈妈有些独处的时间。

 

照顾是「分忧解劳」:我们能不能以对方心头的痛为痛?对方没工作时,作太太的是增加先生压力,还是宽解压力?太太对年老病重的父母掛心,先生是支持她付出孝心,还是叫她想开点,人该走便会走?

 

4. 真爱是了解:

 

要贴心、要心疼对方,要分担对方心头的重担,都少不了一个前题,就是互相了解。

 

了解需要投资时间与心力来经营夫妻感情。要固定花时间来彼此沟通,丈夫注意太太的情绪取向、感情状况。太太除了做家事,也要注意先生的工作感受、压力因素与心理状况。不互相了解的夫妻,再怎么爱,也都爱不到刀口上。

 

相爱靠感动,相处靠行动!

 

真爱必须靠上述四个条件来维持:承诺、责任、照顾与了解,但是要实现出来,谈何容易?我和先生当初的结婚请帖上,印的是「有爱的地方,就有神」,但结婚多年来,最深的体会是「有神的地方,才有爱」。

 

所有的相处,在神里面都可经过学习来成长。问题是许多人会心有不甘,觉得相爱容易相处难,是因嫁错了人,娶错了人,而不知那是婚姻关系必要走过的成长阶段。盼我们不只相爱靠感动,相处还靠行动,藉著信仰在爱里建立出一份扎实的实践力量。

 

如此,我们也能相处,也能爱。

 

 

作者小档案
陈惠琬,笔名莫非。十八岁由台湾来美。曾任加州休斯飞机公司电脑工程师六年,后专事写作。现定居洛杉机。曾著有散文《不小心,我捡到了天堂》,与小说《六个女人的画像》、《残颜》、《爱在蓦然回首处》等书。是标準的书癡,生活在脑中。本文取材自她的演讲。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