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危機對未來世代的衝擊

 

文/溫英幹

 

 

前言:筆者在《神國雜誌》40期刊載「普世經濟前景對千禧世代的挑戰」一文中曾提到過去兩世紀的快速經濟發展造成幾種影響全球的環境危機。1 該文已經簡述最嚴重的是氣候變遷使地震及自然災害增加,生態面積的估量已經超過地球的負荷能力,人口增長失控、導致饑荒與貧窮惡化以及自然資源的耗竭。這些危機衍生出來許多其他的環境危機,因為篇幅所限,未及討論。本文將上期未克提及的其他環境危機簡述如下,目的在提醒這世代及千禧世代未來的領導人重視這些危機,並設法解決或減緩其危害速度,使下一世代的人在這地球上能安居樂業。

 

水源缺乏的危機


美國加州旱象持續四年,州長布朗4月1日破天荒下令全州節水25%,加州人不禁反省: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用水習慣是否超過大自然的極限?布朗說:「目前的生活方式不能再持續下去,……現在加州有3,800萬人及3,200萬輛車,每個人都爭著要過舒服的生活。這種情況一定要改變。」研究環境的奧克蘭「太平洋研究所」水資源專案主任庫利說,本來加州人把重點放在開發新水源,現在大家知道我們已經開源到極點,重點變成節流。」(轉引自聯合報2015年4月6日新聞)


二十一世紀水資源缺乏是許多社會及全世界要面對的嚴重問題之一。過去一世紀以來,人類用水量的增長率超過人口增長率的兩倍。水源缺乏是自然及人為的現象。其實地球有足夠的淡水供給七十億人口使用,但由於分配不均、過度浪費、污染及管理不當,造成水源缺乏的問題及危機。2 氣候變遷造成冰山溶解,河水水流量減少,湖泊池塘蓄水量下降,使淡水供給日益減少。


預估未來三十年對水的需求將增加50%,但那時世界許多地區的地下水水位將下降以及大地區將缺水—主要原因是乾旱、大規模灌溉、污染、建立水壩、甚至戰爭。屆時水資源更加供不應求。5 世界每一處的淡水生產率都在減少當中。


根據聯合國全球環境展望報告第四號(2010),「在2025年之前,有18億人口將住在絕對缺水的國家或地區,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都有用水困難的情況—也就是無法滿足農業、工業、國內使用、能源及環境的用水需求……」6 而根據一些非政府組織的估計,2015年之前,非洲的二十五個國家將遭受到嚴重的缺水情況。7

 

全球乾旱危機


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地球呈現不平衡現象—有些地方水患連連,洪水肆虐,有些地方卻因乾旱而缺水。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最近報告,因乾旱已經連年在歐洲、印度及巴基斯坦有破紀錄的熱浪來襲,而北美則遭受更多野火焚燒山林之害,初步研判可能與氣候變遷有關。根據聯合國專家及氣象學家的估計,因為地方性農作物的損害及農民生計的困難,中東地區出現好幾十年來最乾旱的冬天,對全球糧食價格可能會帶來威脅。8 


2012年美國農業部即預測國內糧食價格將在次年上升3-4%,而在美國超過上千的郡已經自我定位為受災區。9 最近美國農業部宣稱,因為加州是各種水果、蔬菜、堅果及奶製品的主要的生產地,因此該州的連年乾旱對美國這些產品的供應及價格將在今後帶來負面影響。數據顯示,糧食平均價格從2000年到2015年上漲已經將近一倍。10 由於自然氣候的變化,美國已經避免長期的乾旱,但在未來20-50年可能有持續性的乾旱現象出現。11


土地使用及森林砍伐


森林砍伐指將森林或樹林砍除,將空下的土地移作他用,例如成為農場、牧場或都市用地,聯合國一個機構指出,砍伐森林後最多的用途在於農業。森林砍伐是地球暖化的原因之一,也是提升溫室效應的殺手。熱帶地區的森林砍伐約佔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

 

▲森林砍伐是地球溫暖的原因之一,也是提升溫室效應的殺手。圖片來源:https://texasstateaquarium.org/tag/deforestation

 

▲圖1:全球乾旱危機及地球平均溫度1900-2010。資料來源:Palmer Global Drought Survey Index-- http://thinkprogress.org/climate/2010/04/14/205781/the-complete-guide-to-modern-day-climate-change/


保護國際協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在2011年列出十個最頻臨滅絕的森林,包括巴西亞馬遜雨林、剛果雨林、東非肯亞森林、非洲馬達加斯加森林等,都是損失90%或以上的生物棲息地。其中最危險的是印度緬甸一帶的森林及南太平洋的新克里多尼亞島(New Caledonia),只剩下5%的生物棲息地;森德蘭(Sunderland,位於馬來西亞,印尼及新幾內亞一部分的熱帶雨林之總稱)及菲律賓居次(7%)。12

 

沙漠化


沙漠化指土地劣化時較乾燥的土地變成更加乾燥,失去水分也不宜栽種植物及野生動物生存。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包括氣候變遷及人為因素。


沙漠化目前是嚴重的生態及環境問題。乾地佔地球土地面積約40%,有二十億人口住在裡面,大多數是窮人。估計乾地的10-20%地區已經劣化成為沙漠,約有600萬到1,200萬平方公里(比較:中國大陸及美國的土地面積都是約960萬平方公里),乾地的居民1-6%住在沙漠化地區,而有十億人口處在進一步沙漠化的危機中。13 

 

▲美國加州旱象持續四年  圖片來源:http://www.weatherworksinc.com/california-drought


可耕地面積減少


沙漠化之外,可耕地面積也相應減少。每年幾百萬公頃高品質的農業用地都因為都市化而被消減。麥肯錫顧問公司估計在未來二十年內,像義大利有三十萬平方公里的好地將被城市擴張所佔用。聯合國估計,大片的原始森林將被砍伐,將地用來耕種糧食,以應付增加的人口;在2050年之前,所需糧食將增加70%。同時,全世界都如此,將大片自然土地轉變成不同用途,摧毀生態系統的服務設施,例如洪水保護及用來製造保命的藥物。14


全世界的可耕地大約1,580萬平方公里,約佔地球土地面積的11%。除以目前世界人口七十二億,得到每平方公里490人。如果人口增加到八十-九十億,每平方公里的人數將達500-580人。15 由於工業化的增加(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及人口增加帶來對糧食需求的增加,可耕地面積及每人食物及穀物的生產量已經呈現下降趨勢。16 (圖2)

 

▲圖2:世界人口與可耕地面積 1960-2020  http://apfm.net.au/why_invest_in_australia.html

 

全球廢棄物危機17


世界銀行估計,全世界每年產生約有十三億噸的都市廢棄物(垃圾),其數量將上升到每年二十二億噸。解決廢棄物危機需要儘快行動,以阻止其對環境及健康的損害。特別是低收入國家對廢棄物管理不善更增加危險性,回收的廢棄物經常低於50%,成堆的垃圾堆放在河岸邊,燃燒垃圾產生濃煙,部分垃圾帶有毒性及惡臭,蒼蠅及老鼠橫行,對環境及健康都很不利。


造成廢棄物數量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增加,都市化及經濟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使現存的廢棄物管理系統無法負荷迅速增加的垃圾數量。新增的富裕消費者都需要更多更精密及資源密集的產品(特別是電子產品)。都市裡的公共廢棄物系統無法追得上都市的擴張及處理有害及特殊的廢棄物。加上廢棄物貿易的增加,使得廢棄物管理成為最複雜及花費最高的公共服務之一。


廢棄物的不當管理會危及人類基本需求,包括凈水、清潔空氣及安全食物,從而威脅到公共健康。廢棄物的收取不當也會造成疾病的散佈及不當的廢棄物處置,例如有毒的廢棄物與家庭垃圾混在一起,對清潔工人、附近鄰居及整個環境都極端危險。

 

生物多樣化的損失與蜜蜂的消失18

 

生物多樣化的損失


生物品種以比自然生態平均大於1000倍的速度頻臨滅種。單單過去幾十年,海洋珊瑚礁的20%已經被摧毀,另外的20%被劣化或面臨崩潰邊緣;像英國面積一般大的熱帶雨林每兩年就被砍伐掉。全球對地球的野生動物及資源劣化的真實成本─生物多樣化的損失─開始覺醒,是因為至今沒有人要付任何代價。據研究估計,在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美國與英國,引進非土生的農業牲畜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每年一千億美元。對生物多樣化問題再不謹慎處理,對人類本身未來的生存將造成極大的威脅。

 

蜜蜂的消失


近幾年來蜜蜂數量已經急劇下跌,主要是因為人為措施。蜜蜂王國大量遷移及死亡,對農人及人類的糧食都是一大災難。蜜蜂傳播花粉到各種作物,如蘋果、藍莓、黃瓜、杏仁、核桃等,是基本的凝結劑,可將農業系統結合在一起,但這凝結劑正在瓦解中。蜜蜂窩大量死亡或消失,可能是因為尚未解決的一種稱為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的疾病,或是因為大量使用農藥,使得許多蜜蜂產業被迫關閉。包括新農藥neonicotinoids,可能對蜜蜂的生存造成危險。


當農場變成單一作物的專業農場如小麥或玉米,這些作物對覓食的蜜蜂提供很少的花粉,使得蜜蜂餓死。如果不設法補救,後果將是沒有足夠的蜜蜂傳播花粉來應付許多作物的需要。更令人擔心的是每年有十萬種生物種類絕種,蜜蜂可能也隨之消失。

 

▲圖3:全球穀物生產趨勢 1971-2015  http://www.wrsc.org/attach_image/global-grain-production-1971-2015

 

穀物生產下跌和糧食危機


世界每人穀物生產量在1984年達到高峰342公斤。但多年來,已經呈現生產量無法滿足需求量的情況,需要用過去積存的存量來彌補供需差距,而目前這種緩衝存量不到二個月。氣溫提高及水位下降造成各處的穀物減產,但最大的問題來自生物燃料產業─泛指由生物質組成或萃取而成的固體、液體或氣體,作為燃料使用。生物燃料產業以每年20%速度增長;佔美國玉米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被轉為汽車燃料,生物燃料提供世界上道路交通燃料的2.7%,其中主要是乙醇和生物柴油。


生產生物燃料的作物被生物質分解或者燒荒種地,導致需要數十年甚至數個世紀的生物燃料才能補償所排放的碳。為了生產生物燃料,許多土地被改為農地,尤其是開發新的農地會破壞生態。生物燃料的大量使用也造成糧食價格上漲,並威脅貧窮人口的生存。20(圖3)

 

結論:神的託付與人的責任


最近才過世的英國著名神學家斯托德(John Stott,1921-2011)在其封筆之作《激進的門徒》(The Radical Disciple,2010)中,呼籲基督徒應該努力維護神為人類所創造的地球。他指出,神的救贖計劃,包括重建祂創世時所立,人與神、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三種和諧關係。因此,基督徒有責任省察人類對地球的態度。人類除了與神和好(藉著耶穌基督)及與人和好(藉著彼此相愛)之外,也要與自然和好(藉著管家治理)。但迄今人類還是沒有達到神創世以來的期望。在與自然和好方面,斯托德提到,人類目前面對四大生態危機:人口迅速倍增、自然資源耗損、垃圾處理問題、及氣候變遷結果。21


本文可以呼應斯托德提到的四大環境及生態危機,以及衍生出來的各種危機。這些危機歸根結柢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也是過去兩個世紀現代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後遺症。


其中包括由於人口增加,糧食需求益增;為追求經濟增長而大量砍伐森林,使可耕地面積減少;由於追求工業化,使用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引起嚴重的空氣污染,造成溫室效應及氣候變遷;為增加糧食生產,過度使用農藥,影響人類健康;綜合效應為熱帶雨林迅速消失及生物多樣化的損失,許多生物頻臨絕種,蜜蜂減少,水源缺乏,乾旱面積增加,土地沙漠化,每人糧食產量減少,以及廢棄物的增加等。


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神是萬有的主宰,掌管宇宙,包括大地(詩篇24:1;115:6)。美麗無比的地球是神創造及賜給人類生活及享受的;神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大地,以及管理自然界各種生物和全地(創世記1:26-28),作大地的好管家,因此不能濫用資源或蹂躪毀壞大地。 讓這片大地真的成為神所賜我們居住的佳美之地。

 

編者按:因篇幅有限,此文在此刪去註釋3、4及19的原文。原文及註釋將全篇上傳神國網站。

 

 

作者小檔案

溫英幹,臺灣東華大學經濟系及財務金融系榮譽教授,冠冕財務事工美國華人外展事工主任,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董事及基督使者協會董事,本刊人才單元企編及使者雜誌編輯委員。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