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古典文學對話

 

彙整/吳信惠

 

 

當代華人基督徒亟需對中國通俗文化經典深深凝視,

並且開始更多對話……

 

「國度文化」單元自第十六期推出蘇文安牧師撰寫的「品四大奇書,思人生人性」專欄後,得到各地讀者熱烈的迴響。蘇牧師已於今年5月間結集出版《品奇書,覓真我》一書,其中包括尚未在本單元刊出,佔全書篇幅逾三分之一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紅樓夢中的靈魂告白〉一文。


當年躲在衣櫃裡偷讀《西遊記》的小孩,長大後以信仰的體會及文學素養,為讀者在中國古典文學與基督信仰中搭橋,成為這塊少人開發之地的文字拓荒者。正如語文教育學者黃瑞怡博士在她的回應文首句說:「是時候了,當代華人基督徒亟需對中國通俗文化經典深深凝視,並且開始更多對話。」


以下特擷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文之部分內容、大綱及迴響與大家分享。既是踏上這片少人發掘的沃土,希望各位看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與驚豔。


紅樓夢的另一種聲音


「《紅樓夢》?不就是古裝版的青少年愛情小說嗎?」


「《紅樓夢》?嗯,文筆很美,書中人物全時間談戀愛,談得死去活來,其他啥事兒也不用幹,很瓊瑤式喔!適合愛好文學的女生看。」


「《紅樓夢》?在一個美麗大園子裡上演的親情倫理愛情大悲劇啦!一個帥哥+幾位美女,三角、四角習題鬧了老半天,讓人讀得好辛苦,最後卻通通沒有好下場!」


以上評論,全中,亦全不中。因為,它們只觸及了《紅樓夢》這部經典鉅著的皮毛。在風花雪月、悲春傷秋的吟哦背後,《紅樓夢》還發出另外一種深沉而悠揚的聲音,就是中國古典文學傳統中難得聽聞的「靈魂告白」—真摯愷切的懺悔。


要真切聆聽這來自兩百多年前的懺悔之聲,從而在今日獲得人生與信仰的啟迪,同時與廣大「紅迷」對話,基督徒賞書人必須放下一切成見,認真享讀、欣賞、理解這部震古爍今的文學瑰寶。

 

 

 

曹雪芹及他在《紅樓夢》中的靈魂化身賈寶玉,的確走完了「欠淚→還淚→淚盡」的懺悔情感流程,而且極其淒美、真摯、深刻。因此,洋洋百萬言的紅樓悲劇,在讀者掩卷之後,留下的是極其深沉的一份惆悵、無奈、憾恨與失落!


誠然,能生動細膩地刻劃這些人類心靈中最微妙、最深刻的情感,帶讀者領會悲劇之美,本身就是偉大的藝術成就。只是,欲在「不如意事常八九」,性格悲劇、環境悲劇、莫可奈何的悲劇不斷上演的人世間安身立命,卻萬萬不能只停留在揪心悔恨,甚至也不能單單停留在向神認罪悔改的層面。


從詩篇五十一篇,我們可以看見,對神子民而言,「懺悔」絕不僅止於以悲切哀哭、誠心認罪來紓解心靈中沉重的罪咎感、覓得精神上的解脫。懺悔,是基督徒修補生命、重建生活的一道門,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獲得醫治自己、彌補別人、超越環境的熱力、愛力、生命力。這樣的懺悔,乃是以聖經真理為自我省察的底線。以神為悔過求恕的終極對象。在懺悔過程中,除了與自己的靈魂對話,更與全知全能的神對話。

(本文圖片摘自網路)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紅樓夢的靈魂告白〉迴響

 

迴響1:銜接古典與永恆

初讀《紅樓夢》,將其輕易歸類為封建時代士族豪門的興衰史。經過蘇牧師的梳理,點出書中對上至王妃下至丫鬟諸多女子的刻劃,賦予她們性情、見識,使得她們成了有對白、有動作的演員,不再是幫襯的活道具。


然而賞讀所引發的並不止於此,蘇牧師的聯想更往作者內心看。原來《紅樓夢》所書寫的,不僅為屬於特定世代的故事。原來曹雪芹以自傳小說為體裁,透過人物描寫投射人性真相,以虛構情節呈露人生現象;他試圖表達懺悔,勇敢反省性格、環境的悲劇。只不過滿腔悔恨無處投訴,更無力扭轉莫可奈何的結局。


《品奇書,覓真我》剖析了有血有肉的經典著作,試圖開啟教會內外文化的對話。或者,原被視為屬世俗物的古典小說,亦能成為銜接的橋樑,延伸你我目光至永恆,從中看見「神的榮耀」?

~林敏雯

 

迴響2:紅樓夢未完
有人說:「一本好書,可以在年少時閱讀,中年時又讀,老年時再讀;正如一座偉大的建築,可以在晨曦中、午日下、月夜裡欣賞。」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正是這樣的經典作品。


年少時某夏日午後,悶熱的空氣裡飄散著絲絲微風,我倚坐在舅舅家院子裡,津津有味地尋思《紅樓夢》裡每一首詩詞。正是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林黛玉和大觀園女兒國裡的小姐丫鬟,晴雯、鴛鴦、尤三姐、秦可卿、薛寶釵……等,個個哭泣而死、淚盡而亡;讓我結結實實地沉迷在每一場淒美絕倫的悲劇之中,無限感歎!


如今,人過中年,讀到蘇文安老師所著《品奇書,覓真我》一書裡的《紅樓夢》賞析,再次細細品味《紅樓夢》裡那種「浮生若夢」的境界,並發現更深層的出世思想。


蘇老師指出,在《紅樓夢》風花雪月、悲春傷秋的吟哦背後,可以聽見「一種深沉而悠揚的聲音,就是中國古典文學傳統中難得聽聞的『靈魂告白』—真摯、愷切的懺悔。」他要我們這一群「基督徒賞書人」,撇開成見,認真地聆聽書中的懺悔之聲,用心體悟這部珍貴的曠世名著。


我相信,待我老年再重讀《紅樓夢》時,又會是另一番風景!因此,對嗜讀《紅樓夢》如我者,紅樓夢,未完。

~簡海蘭

 

迴響3:從紅樓夢看悲劇之美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先生作古快三百年了;我們身在美國各地和他的時空背景相隔遙遠,然而,當展讀《品奇書,覓真我》一書時的感覺卻是:雖然時空如此浩瀚,但《紅樓夢》在今天現代華人的心境裡,仍然可以折射出千百種不同的亮光。我想,這就是所謂經典文學的魅力了。


《紅樓夢》裡人物的性格、觀念、信仰、人際關係、傳統包袱等,與大環境的因素交互作用之下,讓我們看到,主角們一步步走上了悲慘的結局。令人感受深刻的悲劇,可以在人的心湖上投下無數的問號。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問:一定要是這樣的結局嗎?可不可能有別的路走?黛玉一定要死嗎?寶玉一定得出家嗎?


《紅樓夢》在兒女情懷、家庭瑣事上另拓格局。以儒道理想對立為經,以時間推換為緯,交織出無可奈何的悲劇結構。而當作者體會到自己也是共犯之一,而生無限罪疚、懺悔之心,所滴下的這些辛酸淚水,成就了「紅樓」的悲劇光輝。


千百年來,少有中國文人能夠達到淚盡,嘗試贖罪的層次,也少有《紅樓夢》如此深刻婉轉的悲劇,但是基督信仰,卻讓我自己在悲極了,美絕了的清埂峰頂上,問:淚盡以後,是否還有另一座山?太虛幻境(境與鏡同音),彷彿映照出人世的虛幻無常,萬般皆空。我也想問:是否還有另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人世中永恆的真實?我承認,《紅樓夢》是中國悲劇美的極致,但我也相信基督信仰是中國人轉悲為喜,從沒有盼望的嘗試、自我救贖,到有被救贖的盼望的開端。

~黃瑞怡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