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期神國家人 Kingdom Families

【臺灣KRC報導】

穿越時空,走進畫家的心靈世界

「從畫像看人生」網路講座

 

報導╱何富美

 

 

1.馬諦斯畫作

 

2.芙烈達•卡蘿畫作

 

3.愛莉絲•妮勒畫作

 

4.弗洛伊德畫作

 

臺灣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於2021年8月24日在Zoom上舉辦「從畫像看人生」網路講座,由旅美畫家周蘭惠老師親自授課。畫像和自畫像是藝術家常用的題材,他們描繪的不僅是人的外像,也是自己的內心。

 

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所畫的人物,呈現出獨特的人格特質與人物力量(1)。堅忍的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作品中讓人看見支撐承受苦痛的生命力(2)。愛莉絲‧妮勒(Alice Neel)以豐富的色彩與靈活的線條,呈現出對弱勢族群的關懷(3)。

 

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則以大地色色調和雕刻般的筆觸,在光影間顯出更深刻、更具人性的表情(4)。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以超寫實畫出精細毛孔、髮絲。受傷後把筆綁在手上,以點描方式作畫。畫風改變,對生命的關注仍躍然紙上。

 

馬克斯‧貝克曼(Max Beckman)善用黑色,但畫像中總有鮮明的紅或藍,凸顯人物特質。菲利普‧加斯頓(Philip Guston)早期較為抽象畫風,後來受立體主義影響,晚期作品加了類似黑色幽默的卡通象徵人物造型,用色簡單且豐富,筆觸生動有意境。瑪麗‧斯蒂文森‧卡薩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擅於柔美細膩的仕女,以及母親與孩子的親暱,受當時法國畫風影響,成為知名的印象派畫家。

 

周蘭惠老師表示,很高興分享、討論不同的藝術風貌,期待未來有機會談談自己作品背後的故事。

 

郭淵棐老師分享,這次講座提高生活與靈命品質,也擴大眼界,以不同角度看藝術的表達。不論喜不喜歡這些畫家的作品,他們在藝術史上都占了重要地位。鄭宏志長老則驚訝於畫家的人生歷練;張同凝看到畫家對人的關注。賴蓮娜從老師的解釋,看到畫家從風格、筆觸,呈現對生命的捕捉與描繪。鄭斐如感恩與這些畫家在課堂上邂逅,欣賞畢卡索早期的畫作時,甚至有流淚的悸動。何雅勤體會畫家的特質:苦難背後仍有上帝賜的福;他們積極創作,是值得學習的榜樣。「一字眉」芙烈達‧卡蘿和專注「眼睛」的愛莉絲‧妮勒,則在宋宜丹心中留下印記。

 

 

何富美(Angel),現任臺灣神國資源為基督協會秘書長。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