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的鄰舍?

從愛滋病橫行非洲,看華人教會的省與思

 

文/李道宏

 

 

非洲,世界上一塊愛滋病最猖獗的大陸。今天,在撒哈拉以南和東非許多國家中,有20%至40%的成人罹患愛滋病,或是感染愛滋病毒。在眾多疾苦的這片土地上,這個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還有貧窮、瘧疾和戰爭,使得這裡的人民距離幸福生活十分遙遠。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07年的統計,非洲有2250萬人感染愛滋病,新感染病例約為每年170萬人。令人遺憾的是,許多昔日的非洲傳統宣教士將愛滋病視為「神的詛咒」。他們譴責愛滋病患是罪人,拒絕為死於愛滋病的信徒舉行葬禮。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喚醒全球對抗愛滋病的肆虐,而非對抗罹患愛滋病者。

(取材自http://s31.photobucket.com/albums/c351/ton-amie/?action=view&current=aids_front_big.gif)


不能再無動於衷!


當愛滋病毒肆虐這片大陸,並蔓延全世界的同時,另一種更可怕的病毒也開始在華人教會裡漸漸散播,那就是「無動於衷」的心靈病毒。更可怕的是,這種沉默的譴責抑制了信徒關心並參與有效預防愛滋病的行動。教會的冷漠,助長了人們對愛滋病患及病毒帶原者的侮辱。


基督教在非洲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在許多地方,甚至85%的居民自稱屬於某個教會。而非洲,40%的醫療機構由教會開辦。許多愛滋病受害者是基督徒,居住於宣教士最活躍的地區。宣教士及教會過去兩百年來的成果,正急速遭到愛滋病毒吞食。正如中國河南的農村,是愛滋病感染最嚴重的地區,也是以往傳教士服事最辛勤、教會較多的省分。


「教會做不了什麼!」許多華人信徒帶著這種宿命論,認為感染愛滋病毒是嚴重的社會及經濟問題,任何一個政府、富裕的國家或基金會都無法解決。


「若那些人是跟從神的基督徒,應該不會患愛滋病喔!」也曾有人在心中這麼嘀咕,卻不知很多無辜的病例,是因為已婚婦女無法拒絕與染病的丈夫性交,剛發育的女孩被強暴,以及嬰兒經由母親傳染而來。


對華人信徒而言,我們真需要反思精神和肉體過分二分的神學謬誤,更不能抱持略施口惠卻不親身躬行的服事心態。神呼召我們「去,使萬民做主的門徒」,豈能將人身體上的需要排除於外?為何遇到愛滋病就裹足不前呢?誠然,華人教會需要全人關懷的宣教策略。

 

是空殼,還是避難所?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念的是怎樣呢?」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10:25-27)


當年,在盧旺達的種族屠殺中,不少教堂緊閉大門,不願接待那些尋求庇護和棲身的難民,強掩著耳朵不理會他們的苦苦哀求。事過境遷,社會人士對教會在這慘劇中的表現感到失望、悲憤,甚至鄙視,指責那些教會為一座徒具外表的空殼。


今天教會的見證與信譽來自於如何因應社會的挑戰和危機。是的,我們必須捫心自問:「誰是我們的鄰舍?」當我們這些福音派信徒大聲強調屬靈的層面,甚至揶揄社會福音派過於入世時,我們是否忘了基督所賜的永生,不單是希望我們得著來世的福樂,也是叫我們今生得著豐盛的生命嗎?


在非洲,包括天主教在內的基督教會,皆已得到當地人們的信賴,成為可靠的社區資源及教育機構,而教會醫院也有長遠的歷史及貢獻。故此,教會接觸人民的機會比任何機構都更多。其穩健的基礎架構,系統化的組織管理,在每個國家的角落,不論如何偏僻,都有教會建築物,作為愛滋病教育和事工的據點。同工們,不僅是牧師,平信徒也在社區中有相當地位,可以有力地服事。


愛滋病屬於慢性疾病,隨著藥物的普及使用,讓感染者生命延長,我們面臨了另一項重大的挑戰,就是提供愛滋病患的治療。近年來,許多非洲國家在這方面頗具成效,這也意味著,教會對愛滋病患的服事時間更為長久。

 

▲尚比亞臨終醫院裡,修女幫助卅歲的愛滋病人凱文入浴;即使是簡單的日常活動,對他也是一項疼痛的挑戰。(取材自www.usnews.com)

 

效法耶穌道成肉身


神的兒女應該如何對待這如野火燎原的世紀性疾病?主耶穌的醫治是身心靈的全人關顧,祂從來不怕接觸那些被社會唾棄的漢生病人(俗稱的痳瘋病患)。事實上,主總是親手觸摸來醫治他們(參考馬太福音8:1-3)。讓我們起而行吧!倘若還要再問華人教會可以做什麼?不如學習恩主的溫柔與憐恤,讓在愛滋病中垂死掙扎的人們,有力量、有尊嚴地面對冰冷的世界給他們烙上的醜陋印記。


教會需要平衡的信息與教導:神是愛,祂有豐富的憐憫與慈愛。愛滋病不是神對濫交(或任何種罪惡)的懲罰,然而,這病往往是濫交及性伴侶氾濫的惡果。關心患者的同時,也要譴責並遏止同性戀、婚外情等性犯罪的風氣。雖然,因著天主教會團體竭力提倡禁慾和對配偶忠實,而不認同使用保險套來防止愛滋病的傳播,導致大部分國際救援機構不願意向教會提供資助,但華人教會不能因此迴避,而不去處理愛滋的病根。

 

▲在馬拉威南方的小村莊裡,小茉西於一間泥屋出生。在非洲,為母的喜悅常伴隨著擔憂孩子感染愛滋的陰霾。(取材自www.usnews.com)


許多人對婚姻缺少承諾和忠實,教會要申明「性」是神所賜的聖潔禮物,而婚姻是神所設立的神聖盟約。然而,我們的堅持不應在社會中成為邊緣化,被人攻擊為律法主義或是毫無愛心。教會不應說教、譴責,而是幫助人們懂得避免並拒絕危害生命的性行為。


教會必須對患者完全接納:如同對其他健康的人一樣,向感染者傳福音,同時幫助信徒看待自己為主耶穌所愛、所接納的人。教導信徒停止對愛滋病患的侮辱和歧視,不在痛苦的人身上加增創傷及損害。此外,教會也要主動探訪及安慰,為病患禱告、施洗及分享聖餐。


愛滋病只是社會病症之一,教會必須挺身而出,反對其他形式的社會醜惡現象,如貧窮、壓迫、剝削婦女和兒童、酗酒、濫用藥物、腐敗等。基督的救恩是所有人的盼望,而教會應是社會和那些受傷、無助、弱勢者的希望泉源。


這些話也許說得重了一點。只是,盼望我們能在主前屈膝,心意柔軟、向神敞開,能看見主耶穌渴望我們去觸摸、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的異象。


「那些非洲的愛滋病人遠在天邊,『眼不見,心不念』。」但願這不是基督徒逃避關懷的藉口。

 

相反的,願我們效法基督教護教學者Ravi Zacharias的真知灼見:「如果耶穌基督的教會願意奮起面對愛滋病的挑戰,這將是世界見過最偉大的護教行動!」

 

▲拂曉時分,尚比亞首都盧薩卡的墓園裡,舍夫尼諾班達和其他上百的掘墓工人就開始工作。每15到20分鐘,一隊隊的送葬行列來到,那天埋葬了52個人中,許多死於愛滋病,其中43位年紀介於19到50歲之間。(取材自www.usnews.com)

 

愛滋病(艾滋病,AIDS)小常識


又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lmmunodeficiency Syndrome〉這種疾病會破壞人類的免疫系統,使人類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導致病毒、原蟲、細菌、黴菌等輕易侵入人體,引發各種疾病及發生惡性腫瘤,最後百病俱發而喪失寶貴生命。

 

病毒禍首:
愛滋病毒HIV,全名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目前可分為兩型,HIV-I和HIV-2。HIV-l是全球性造成愛滋病的主因。HIV-2主要分布在西非。


‧空窗期:感染愛滋病毒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血液才會產生抗體,因此在早期,可能因抗體尚未產生,而檢驗結果呈陰性反應,此即為空窗期。空窗期大約是感染病毒後6-12週內,此期間,患者體內的病毒量最高且傳染力強。


‧潛伏期:從感染HIV到發病(AIDS)的期間,可以從短短數月到十幾年。


‧傳染途徑


1. 性行為傳染:與感染愛滋病毒者發生口腔、肛門、陰道等方式之性交。


2. 血液感染:
輸進或接觸被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製劑。
與有毒癮的感染者共同使用注射針頭、針筒。
接受愛滋病毒感染者之器官。


3. 母子垂直感染:在懷孕、生產,或哺乳期間,嬰兒也會由胎盤、乳汁感染到母親的病毒。
‧不必要的恐慌:親吻、蚊蟲叮咬、噴嚏、咳嗽不會傳佈愛滋。日常生活中牽手、擁抱、共餐、共用馬桶、游泳、上課等也不會感染。愛滋病毒不會經由皮膚侵入人體。

參考資料:www.hs.ntnu.edu.tw/~citizen/student/1170-3.pps

 

 

作者小檔案:

李道宏牧師,行醫近二十年後全職傳道,曾於鳳凰城西北華人浸信會牧會。開拓網絡基督使團和「為中國禱告」事工。現任華人福音普傳會(華傳)「第二代宣教事工」負責人。對專欄寫作、後現代教會成長、愛滋病關懷,及宣教特有負擔。著有「愛主的第二代」、「禱告40天」兩系列,《牧師,我了解您》,及《天天都是愛─為丈夫禱告100天》。結婚二十七年,育有四位子女。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