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實務營/退修會 2014 台灣 家庭故事書寫坊

多姿共學大課室——另類親子互動 

文 / 李懷文

                              

大公園生物課

 

說到親子共處,若在家門外,場景多半會在學校、遊樂場。而我要說的這一家親子最常流連的戶外場所是——偏僻卻多姿的大公園。

 

「你看,在台北市,到哪兒去找這樣的地方?長長的步道可以走路運動,又有大樹一長排,那麼濃密,可以遮大太陽。」這是為母者最喜歡的特色。

為父者總是一股勁兒地走走走……「這裡最好了,沒人!」
繞過一小池塘,為母者喜歡介紹高挺荷花和低矮睡蓮有何不一樣。
「你看,最近花苞開了一點哦!有沒有看到?」
「看到了!葉面上露珠好圓哦!」
「是不是有點清香飄過來?」
「有!淡淡的。」
「喏,還有蓮蓬,有沒有看到一顆一顆的蓮子?再注意那邊葉子旁的小石頭……有隻小烏龜,看到沒?」
「有!有!」  
再往大樹林立的長步道走去……
「松鼠!這裡!那上面也有!」子女輩邊走邊四處張望,「還有白鷺鷥,『田中ㄟ白鷺鷥無欠缺什麼……』」說著說著就唱起來了。
「你看,那長樹枝上有隻顏色好特別的鳥!」
為父者不時加入一句:「動物,植物,這個種,那個種,都不一樣……」
為母者應和著:「神造的啊!」
「太奇妙了!」為父者邊搖頭、邊嘖嘖稱奇。
一陣涼風吹來,三個人此起彼落地高呼:「啊~~好涼哦!好舒服哦!太棒了!」

 

他們在「太棒了」的大公園上過一堂又一堂神的「生物課」。

 

歷史劇人性課

 

一般親子間的話題,多偏重在孩子的學習、和鄰居或親戚的人際關係、休閒活動等等。而這一組親子最常談論的是——歷史劇

 

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民國初年,許多版本的故事都在他們眼下「走過」。但是親子三人看的重點、意趣大不相同。

 

子女輩常是靜靜地看,像一杯清茶擺在桌上,偶爾才晃一晃拋出個意見。

 

為父者幾乎是隨著人物對白,逐句跟它對上,有時應和某人講話,有時怒斥人物的反應,有時罵編劇亂寫。總是在意情節「要有進度」,例如:唐高宗駕崩,武則天必須按照「他所讀過的歷史」,快速進展到兒子李顯繼承皇位、後來又被廢被貶、兒子李賢後來被殺……但武則天怎麼哭那麼久?哭哭就好,哪能儘著哭?

 

為母者就會下註腳:那是她在表達情緒啊!而且演員表現演技就在這兒啊!她還會注意到:這女角臉型很漂亮、那女角鼻子好尖;那男角演技很好,演出了李治的懦弱;那背景好美;那束花好假;那桌飯菜是假的、塑膠做的,硬梆梆的!

 

有時看著看著,為父者會忽然不見了,再一會兒,就從書房裡捧出歷史書籍,要針對那段劇情,查清楚!戲劇播一段,會叫停,必須聽他朗讀一遍關於這帝王、皇后、幾個皇子、哪些臣子被殺的來龍去脈。

 

於是,他們在一朝又一朝詭譎多變的歷史中,藉著電視劇上過一堂又一堂的人性課」,自己也流露出個性本色。

 

咖啡館多元課

 

這一家親子還有個多元學習課室——西式簡餐咖啡館。

 

用餐時,為父者常常將三明治所夾之物,一片片翻開,有些挑出,撇在盤邊。
「爸,你都挑出來,三明治就變一明治了。」
「沒辦法啊!起司有油啊!沙拉醬也有油,對心血管不好。以前我多愛吃,自從那年心肌梗塞,醫生交代少吃脂肪、油。你也是,少吃這些東西。」
為母者通常會將生菜沙拉分到三人盤裡,「吃蔬菜,你多吃一點。」

 

於是子女輩成為「保健課」的受惠者。

 

用餐到一個段落後,通常有一位會拿出iPad。

「我昨天在Youtube找到講聖經的哦!講先知書、歷代志,是整體性的,但至少讓我有個概念……還有好多詩歌,我點〈這是天父世界〉給你聽聽……」

「對啊!媽妳都會運用這媒體,找到妳可以聽聖經、詩歌的方法。」

「感謝神!可是你爸好像還是聽不進去,老打瞌睡。」

 

通常為父者會極力辯駁:不是不想聽,是難以信服。聖經,誰相信就是摩西那些人寫的?為什麼神選以色列人作子民,而不選中國人?我們遇到這事、那事,既然神都知道,還有什麼好說的?既然神都知道每個人將來的命運,幹嘛還傳福音呢?

 

子女輩覺得這些問題常是一環扣一環地反覆好幾輪,沒有一題能完整答覆。解說不了,轉成大聲辯論;辯論不清,就怨聲對怒容,有時甚至淚如雨下。

 

為父者也無奈,「我才說說而已,怎麼就哭了呢?」

 

於是子女輩知道「信仰溝通課」還沒有修得很好。
   

珍惜共學良辰

 

以上是這一家親子幾乎每週相似流程的濃縮綜合版。

只是為父者是八十高齡的家父;為母者是年過七十的家母;子女輩正是中年的我。

也是啊!談談而已,我幹麼因辯論不了而急得哭呢?

神在我們生活中安排這麼多課室供學習,不就是希望我們一點一點認識祂嗎?我對神、聖經不也是經過數十寒暑才漸漸了解一點點?

或許「一起看、一起查、一起討論」就是我們共學的機會。

 

緊緊抓住神

 

妹妹因結婚、生了兩個女兒,以致她和妹夫有屬於他們凝聚家庭的親子功課;而單身的我,自然就有更多和父母的「親子」功課有待繼續學習。

而這股繼續進展的推力、引力是來自四年前,一百歲的外婆在病榻上意識還很清楚時的最後一句話——緊緊抓住神。

第一個聽到的是我母親,母親又告訴我。

四年前,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我從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業,兩天後,六月二十八日,外婆也從人生大學堂畢業!外婆見到了一生從聖經所讀到的一切,而我們還要繼續學、繼續追求,直到我們也從人生大學堂畢業的那一天……

 

對蘇老師修改之迴響

 

1. 修改說故事者的性別角色:原本將自己隱藏於「為子者」的代名詞中,到全文結束前才揭曉。蘇老師改為「子女輩」,是避免最後揭曉的性別對不上,提醒了我「誰在說」(Who)的元素之一,性別也是要注意的。
2. 用字再洗練一點:如「接作皇帝」改為「繼承皇位」、「吃餐」改為「用餐」、「拚命地走」改為「一股勁兒地走」。果然,修飾一、兩個字,咬字時的力道改變了,聽起來也文雅許多。
3. 語氣再簡潔一點:如「一般常聽到凝聚一家的親子故事」改為「說到親子共處」,長句縮短,讓讀的節奏變輕巧明快。
4. 蘇老師的鼓勵是「生動,幽默,有情有理有靈,文字美好,意境動人」。要感謝上帝,因為是祂在我們家庭中「寫」祂要帶出的故事,讓我有機會藉著KRC營會這課程,將故事的一小段書寫出來。
5. 蘇老師每次給出作業,都會要學員除了修文章內容以外,再寫對老師修改的回應,表達出蘇老師看重學員吸收多少、學到多少,可看到蘇老師在啟發教育上、與學生互動的用心。

  1.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