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的危險

——隨想隨說《魔戒》

 

文/李文屏

 

▲有神力之戒的魔戒,能靠它吞噬了其它力量,擴張勢力。

 

▲《魔戒》─一本讓人一讀再讀的書。

 

「每一項美德都隨身攜帶著毀壞自己的種子。」— 羅伯特‧芒斯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是可一讀再讀的系列小說。當初一接觸到它,立刻被原著中的文學魅力和思想深度所吸引。電影語言和文字語言各有長短─電影生動,是對原著的改編,小說中有些含義深遠的內容不易藉視覺元素表達,表達了也容易被錯過,因電影不等人,畫面一個接一個。文字則靜態,雖不似電影有聲有色生動懾人,卻可讓想像飛揚,思想停泊,並允許有從容細品其微妙意味的足夠時間。

 

小說講述的是發生在中土世界(Middle Earth)的故事,當時有幾隊偉大的力量:善挖寶的矮人(Dwarf),英勇的人類(Man)和美麗智慧的艾弗人(Elf1)。那時尚未得勢的魔王索倫(Sauron),陰謀鑄造了一只傾注了其強大魔力的金戒,一枚能控制其他具神力之戒的戒王,並靠它吞噬了好些其他力量,擴張勢力。

 

洞察了其陰謀的艾弗人和一部分不肯屈服於其黑暗勢力的人類,組成終極聯軍與他殊死相抵,然索倫手指上的魔戒火紅似燃,「在黑暗中捆綁它們」的字樣如地獄烈火,魔力發散難以阻擋,聯軍的雙王在血戰中皆被擊殺,索倫得勝在即。那一剎,說時遲那時快,人王之子伊索德(Isildur),撿起陣亡父親的斷劍,一揮斬下了索倫的手掌。索倫與其魔戒意外分離,能力頓失,身體消散。電影用類似原子彈爆炸的能量波來陳明這一幕,非常形象。如此,聯軍劫後餘生,反敗為勝,魔戒也被勇敢的伊索德(Isildur)所獲,其燃燒的熱度雖灼傷了伊索德,卻也很快冷卻,其上的恐怖咒語也逐漸隱去,視力難見。它變成一枚似乎很普通很普通的指環。

 

▲為了拯救家園,驕傲的勇士波羅莫也想借用魔戒的力量,來完成保家衛國的高尚事業。

 

勇士的誘惑

 

很顯然,伊索德勇敢、果斷、臨危不亂,內心充滿不屈的勇氣和戰鬥的力量,那一霎的冷靜和急智不僅扭轉了中土歷史,更拯救了無數生靈免於魔王的奴役,實是功不可沒。如此一位英勇王子,如果想利用魔戒之能來增強實力,收為己用,這樣的想法是否很自然呢?

 

所以,當伊索德面對惟一能毀滅魔戒的機會時,他拒絕了艾弗人的智慧之勸,沒將魔戒投入「死亡火山」(Mountain Doom)的火焰裡銷毀,而是據為己有,並立為傳家之寶,說「在索倫所有的作品中,這是惟一美麗的。雖然我在極大的痛苦中才得到它,它對我來說卻是至珍。」誰知他以為是自己擁有了珍貴的魔戒,其實是魔戒擁有了他。當他的視線接觸到魔戒的那一剎時,魔戒的「魅力」就抵達了他,完全地覺察並順勢操縱了他的思緒和動機,而他因為不懂這枚小小戒指的巨大危險,因為太過自信和驕傲,終於很快就命喪黃泉。魔戒自行從他手指滑落,離他而去,從此退出世界的記憶,潛伏在時間裡,等待主人的召喚。

 

一位叫做羅伯特‧芒斯(Robert Mounce)的學者曾說過:「每一項美德都隨身攜帶著毀壞自己的種子。」(Every virtue carries within itself the seeds of its own destruction。)勇敢與自信都是美德,也是一名領袖當有的品格,伊索德可謂既成於此,也毀於此。

 

伊索德的經歷幾乎被另一位勇敢的人—首相之子波羅莫(Boromir)重覆。為了拯救家園,驕傲的勇士波羅莫也想借用魔戒的力量,來完成保家衛國的高尚事業。結果,魔戒再次施展魅力,玩弄和操縱他的「美德」和自信,使得他想從哈比人弗羅多(Frodo)的手裡強奪魔戒,幾乎喪心病狂,直到弗羅多戴上戒指隱身逃遁,魔戒對他的思想操縱才隨之離去,他也才清醒過來。最後為保護另外兩個哈比人英勇犧牲,顯出大丈夫有過之後,敢認、敢改的氣魄。

 

▲小小的哈比人比爾博(Bilbo),心地單純,單純的心思保守了比爾博。

 

小人物的偉力

 

奇異的是,如此魔力十足的魔戒,對持有它幾十年的小小的哈比人比爾博(Bilbo),卻沒太有破壞性的影響。原因很簡單:比爾博心地單純,除了用這枚奇異的戒指幫他從難纏的人面前隱身一兩次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甚麼「偉大」的理想和動機,以至魔戒雖然可以讓比爾博愛它之至,難棄難捨,卻也沒有甚麼特別順手的「高能量」的「美德」來操縱和玩弄。單純的心思保守了比爾博。

 

弗羅多對它「魅力」的抵抗也非同凡響。雖然魔戒在他身上的時候,魔王再現,呼喚魔戒,而魔戒則在任何可以利用的時機來回應那呼喚,變得格外活躍和危險。弗羅多的單純始終是抵抗魔戒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謂無為而為,連同其他的力量一起,讓他多次在千鈞一髮之際與地獄擦肩而過。

 

也許,大有能力的人要面對的挑戰和誘惑也更強大。面對誘惑,人的「偉大」其實實在渺小得很,偉大的開始可能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也可能是惟一的一步。人是那麼容易腐敗,對自己的欲望和環境是那麼無能為力。也許網上流傳的「官場:海瑞進去,和珅出來;演藝:玉女進去,小姐出來」這類順口溜,正是對此的一個誇張印證。多少時候,我們以美好的動機出發,走著走著,目的丟失,或者異化,工具和手法越俎代庖,佔了主人之位,成了老闆。本來是物為我用,結果是我為物役。

 

▲弗羅多的單純始終是抵抗魔戒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讓他多次在千鈞一髮之際與地獄擦肩而過。

 

智慧者的選擇

 

真正的智者是能夠謙卑的人,知道自己面對誘惑抵禦力有多薄弱,從而會對自己小心,以至於不那麼「自信」。

 

所以,智者甘道夫(Gandalf)一直很謹慎,甚至不要用手碰觸魔戒。美麗的艾弗女王凱蘭菊爾(Galadriel)也清楚地知道,她自身的神力可能會讓她在開始時用魔戒做出一些好事,最後魔戒卻會讓她成為萬人仰慕和絕望的致命女魔王。她甚是艱難地、但是卻勝利地通過了弗羅多給她的魔戒之試:寧日月淹吾芳華兮,勿邪惡而奴眾生。

 

箴言第十六章32節說:「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人之所以偉大,有時候不是在於能做甚麼,而是在於不做甚麼—哪怕是方便之極,舉手之勞。

 

▲智者甘道夫(Gandalf)一直很謹慎,甚至不要用手碰觸魔戒。

 

但是「勝過己心」光是靠「自我控制」又豈能夠?明明是心裡所欲,卻硬要拒絕,怎麼不難?彷彿用左手砍左手,右手砍右手。我們會找多少藉口說服自己?我們已經找過多少藉口?我們是否早已發現這個秘訣:若是願意,藉口總是可以找到的。

 

不過,若是有智慧「知己」,明白自己其實不可靠,又有眼光對誘惑「知彼」,明白自己的選擇所會帶來的後果,至少我們會懂得「逃避」—一個似乎是消極的行動,也與我們的驕傲本性背道而馳,實際卻是另一種生命的見識。就像好法師甘道夫,就像艾弗人女王凱蘭菊爾,「每一項美德都隨身攜帶著毀壞自己的種子。」他們明白魔戒的危險,不讓它在自己的心裡成為土壤,不讓他們想「造福他人」的美德移植其上,從而也避免了一場顛覆自己的危機。

 

這種由魔戒象徵和呈現的「主次置換」和「思想拐彎」的現象非常微妙,因而極其普遍,甚至在信仰上也難倖免。耶穌在啟示錄裡提醒大都市以弗所的教會就是一例。耶穌說他們為基督的緣故,勞苦、忍耐、能辨正偽,敢不媚俗,這些都是極好的美德。然而,因為擁有、實踐如此美德,他們卻漸漸變得「硬」起來,將起初的愛心弄丟了。所以,耶穌說:你們要悔改,要「行起初所行的事。」

 

▲箴言第十六章32節說:「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人之所以偉大,有時候不是在於能做甚麼,而是在於不做甚麼……

 

在基督信仰上,信、望、愛為大美,愛卻是這大美中的大美。如果因信而能勞苦忍耐,堅守正道,卻漸漸僵化,以至教會裡多疑少愛,多要求少體恤,豈不可惜可歎嗎?而落實到我們個人的生命光景裡,我也看到驚人的相似:教條掛帥的心裡,愛心縮水;以熱心追求真理出發,最後卻變成頭大心小的法利賽人。

 

美德可以成為一種危險,而化險為夷的「平衡」和「適度」卻是一種高深微妙的生命境界。願上帝憐憫和成全 ,讓我們可以回到親近耶穌的起初愛心中,嘗試達到靈命的成熟。

 


 

註1: 艾弗人被許多中文版本譯作「精靈」。我個人總覺「精靈」一詞過輕,其攜帶的固有形象不足表達本書中艾弗人的美麗、偉岸、智慧和力量—雖然他們也很靈巧。不過,基於本人的才疏學淺,也不知道中文裡哪一個辭彙更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其含義,故直譯為「艾弗人」。

 

 

作者小檔案

李文屏,認為自己是旅者,生活是旅行—身旅、心旅、靈旅,旅程亦是目的。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