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宣教士故事】系列1 永恆的價值

「恩」「慈」宣教特種部隊

 

採訪、圖/廖美惠

 

 

2019年歲末,參加在美國巴爾迪摩的CMC華人差傳大會(Chinese Mission Conference),利用空檔參觀宣教機構展位,一個陌生的機構名稱─「Radius Asia 宣教訓練中心」,吸引了我的目光。

 

「沒聽過你們的機構,想多認識你們。」

 

「我們所做的不是普世宣教的通識教育,也不是針對對宣教有負擔的弟兄姊妹提供課程與資源。Radius專注於為那些已經在跨文化宣教上準備長期委身的弟兄姊妹,提供一套有效地『行前訓練』。」

 

「原來你們是宣教特種部隊啊!」我脫口而出。那位女士笑而未答。

 

「為甚麼你們願意這麼辛苦,到這麼遠的小島宣教?」

 

這位女士臉上充滿堅定的語氣,面帶笑容回答:「因為祂值得!因為宣教是永恆的價值!」

 

▲2019 CMC 華人差傳大會上,記者廖美惠(左一)與陳維恩、張悅慈夫婦於展臺前合影。

 

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

 

如果說跨文化宣教是特種部隊,那麼陳維恩宣教士全家,就是「特種部隊中的特種部隊」了。而之前那位在展臺與我對話的正是陳維恩的妻子─張悅慈,一位抗癌倖存者。

 

無意間又在大會圖書展臺看到陳維恩所著《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描述一個臺灣家庭離開矽谷優渥生活,搬至火山小島的宣教故事。十年異鄉宣教路,原來這一切的故事都要從「恩」、「慈」在巴紐開始說起。

 

2009年,陳維恩、張悅慈夫婦與兩個學齡前小女兒,舉家從矽谷搬到南太平洋上隸屬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別姆(Biem)島,島上的別姆族是這個國家八百多個族群之一。這是一個直徑三公里、僅有2000人的小島,沒有淡水、電和網路等文明產物,出入得依靠六、七小時的航行,生活就在叢林旁、大海邊。「我家門前太平洋,後面有火山」就是他們家的寫照啊!

 

「你們在小島上碰過最困難的事情是甚麼?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陳維恩說,這問題被問過不下百次,其實這是「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

 

老大五歲得了瘧疾發高燒,必須靠水上飛機,飛到澳洲治療;妻子罹癌、沉入海底的家、只靠太陽跟水過日子、學習沒有文字的語言、第一次被痛毆、市場驚魂記……。陳維恩說,最大的挑戰與痛苦,應該是身為一個男人、丈夫、父親,卻「無法保證」家人的安全。也曾被質疑過「宣教,值得你付出孩子的生命嗎?」

 

但陳維恩說,早期宣教士有多少人因為福音的關係,全家經歷極大的苦難?又有多少宣教士的孩子是葬在臺灣?

 

「父母對下一代的過度期待與愛護,難道不是造成現今華人基督徒在普世宣教上缺席的最大原因嗎?!」

 

2011年6月,他們好不容易蓋好房子,語言訓練也剛步上正軌,妻子卻罹患乳癌必須回臺灣治療。悅慈確診是第三期乳癌,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了。手術的前一天晚上,她告訴維恩:「如果神真的用這種方式來使用我們的生命,我覺得這是極大的榮耀。」

 

經過一年治療後全家再度回到部落。一位婦女對悅慈說:「我不知道你們宣教士要跟我們說甚麼,但是我相信妳要講的話一定很重要。因為妳生了大病,還是回來了。」從那以後,他們與當地居民的關係,有了更深的信任與突破。

 

▲《走到比錢更遠的地方》陳維恩著,2019年3月初版。
「有很多外國人來巴布亞新幾內亞,這些人為了錢可以來到這麼遠的地方,你們基督徒為甚麼不願意為了福音搬到我們國家呢?」

 

建立第一代當地教會

 

跨文化宣教最終目的是要建立屬於當地族群的成熟教會。在差傳大會下午的分組專題講座上,陳維恩談到如何幫助島民建立屬於自己的當地教會。

 

經過多年與當地島民「搏感情」,又經過幾年的語言學習,再經過三個月的福音課程,宣教士們終於把福音的核心─耶穌受死復活,清楚完整地解釋給當地居民聽。在那之後,族人中的第一群基督徒誕生了。

 

那一天是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陳維恩說,記得那麼清楚是因為別姆族的酋長當天回家就用小刀在家中的柱子上刻上日期:9.28.2012。酋長說,他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但知道接受耶穌救恩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他新的生日。

 

過去四年,陳維恩多麼期待有一天島上有基督徒,能和他們一起敬拜神;但如果是宣教士要他們開始聚會,將來有人問:「這間教會是誰開始的?」他們一定會回答:「這是宣教士開始的教會。」

 

陳維恩在講座中表示,在第三世界國家,外來的宣教士其實有很多簡單的方法,吸引當地人來教會。例如,在島上發送一些實質的禮物,或是直接花錢在當地蓋一棟教堂,「基督徒」人數保證馬上就會增長到幾百個。但陳維恩與另外兩家宣教士清楚明白自己之所以在這裡,不是為了建立一個屬於某機構的教會,也不是屬於任何宗派,或是永遠掛海外教會招牌的教會。

 

「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看到島上的基督徒建立屬於別姆族的教會。」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陳維恩看過許多宣教士建立教會後失敗的例子。宣教士還在的時候,這些教會有二、三百人來聚會,等宣教士一離開,很快就變成只有一、二十個老人跟小孩聚集的地方。

 

所以在2012年9月底誕生第一群基督徒後的隔年1月,別姆教會才開始聚會。

 

陳維恩與其他兩個宣教士家庭從準備搬到島上,到完成建立教會到最後,中間大約經過12年時間。陳維恩說,這時間其實比他想像中的短許多,原本預計要花15年到20年之久。

 

有人問陳維恩,「為甚麼你們的部落教會成熟得那麼快?」他表示,這沒有標準答案。他也坦承,過程中犯過許多錯誤。但感謝神的恩典保護。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教會增長的原因,他的答案就是「因為有逼迫」。原來,在島上想成為基督徒必須付上很大的代價。

 

 

訓練未來跨文化宣教士

 

完成別姆島事工後,陳維恩的下一步委身於訓練未來的跨文化宣教士。他於2019年9月在臺灣的臺中市成立「Radius Asia 訓練中心」,目標是讓委身者把宣教的熱情凝聚於清楚完整的宣教訓練和行動上。

 

「宣教不是一時的激情。特別是跨文化宣教,語言是第一關,也是最不容易的一關。」陳維恩表示,為了讓福音清楚地傳遞,宣教士在語言學習上不能做任何的妥協,必須有辦法跟不同文化語言的族群深度對話。例如談論:「罪是甚麼?」「為甚麼罪人沒有辦法拯救自己?」「為甚麼我們的好行為無法換取救恩?」「為甚麼耶穌是惟一的真神?」等話題。這正是他成立「Radius Asia訓練中心」的目的,為了更好地裝備宣教士,前往福音未及之地。

 

陳維恩認為,點燃宣教熱情後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宣教行前訓練」。

 

Radius是一個訓練跨文化宣教士的機構,不是差會。其角色是幫助已經預備委身跨文化宣教的弟兄姊妹進入差會前,接受全方位跨文化宣教訓練,以減少宣教士在工場上的折損率。他認為跨文化宣教不能妥協的四個核心價值是:語言學習的必要性、福音傳遞的完整性、建立教會的必要性,以及相信苦難是完成大使命的代價。「Radius Asia」是 Radius International在亞洲所設立的分校,以中文為主要訓練的語言。

 

Radius Asia邀請有跨文化宣教經驗的宣教士授課,訓練學員從如何學習語言、工場上的實際生活能力,到如何從世界觀的層面傳講全備福音,並透過與當地人的共同生活建立深層關係,來見證神的話語,以建立成熟的當地教會。以工場上的實際挑戰為訓練,和建立教會的終極目標為原則,裝備願意委身跨文化長宣的弟兄姊妹完成主耶穌所交付的大使命。

 

▲張悅慈傳道及兩位女兒與別姆族當地婦女、孩童。(轉載自陳維恩的母會,臺中旌旗教會)

 

宣教:永恆的價值

 

無疑,陳維恩的宣教故事在華人宣教圈裡是罕見的,但他坦承,當年在讀神學院時並不是對宣教有熱誠的一族。在全家以實際行動回應宣教後,他在講台上提醒會眾,「如果一個基督徒的生命,還沒有和大使命連接,那他還沒有了解完整的福音。耶穌清楚地給我們頒佈了大使命,我們在教會所唱的讚美詩歌都是關乎萬族萬民,但我們的行動在哪裡?在宣教的呼召上,我們對神話語的順服,遠比其他更重要。宣教是對福音必要的回應。」

 

陳維恩認為宣教不是犧牲。「以弟兄姊妹的眼光,可能認為我和我的家庭是一群受過苦的人。苦難是神完成大使命會用到的工具,但我們必須在價值觀上有所轉變,否則會影響對大使命的看法。」他分享到當悅慈的癌症復發時,部落裡的基督徒姊妹的感受不再像第一次聽到她生病時那樣難過。她們的價值觀已更新,認為只要完成神的託付,一個人的生命無論長短,都是有價值的。

 

在差傳大會中,他引用保羅在患難中教導靠主常常喜樂的例子,來鼓勵會眾,「宣教不是犧牲和困難的決定,不是損失,而是一個在永恆裡承受極重無比榮耀的決定。從保羅的眼光看宣教,是在永恒中得益處、得獎賞的。」正如陳維恩認真思考甚麼是有永恆價值的,之後就用力將生命「砸」在那些事情上。即使我們的眼睛現在看不到,但是在永恆裡是確實的。

 

最後,陳維恩在差傳大會上對華人基督徒父母勸勉並呼籲:「宣教的決定會不會痛?你的孩子如果去作宣教士,心裡會不會痛?對於移民來美國的華人家庭,如果我們對生命、事業、家庭、夢想的追求與非基督徒沒有不同,那麼這世界有甚麼理由停下來,聽我們所說的『新生命』?」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是否願意祝福和成全你的孩子,將來被神使用,在萬國萬民中成就大事?我們要把對的眼光和世界觀,傳給後代。為你們有宣教熱忱的兒女,願意跟隨耶穌的心志感到驕傲吧!這個決定是有益處的。」

 

聽完陳維恩在差傳大會的分享,坐在一旁、來自同一教會的一位長老,輕聲對我說,陳維恩牧師的宣教故事必須讓更多華人聽到,特別是第二代的年輕華人。

 

「成為宣教士」,必須是一種出於自願,並刻意的選擇,為了看到耶穌在萬國萬邦中得尊崇。「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7-18節)

 

祂值得眾多宣教勇士一生的擺上;因為宣教有著那極重無比、永恆的價值。

 

 

關於陳維恩
牧師,宣教士。出生於臺灣,幼時移民出國,有三個國家的護照,長大後住過最久的地方卻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原始小島。
與妻子張悅慈傳道在美國Gordon-Conwell神學院畢業後,於舊金山三谷華人聖經教會牧會,育有二女。2007年加入美國New Tribes Mission差會,於2009年前往南太平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的Biem(別姆族)服事,融入當地住民,學習當地語言,翻譯聖經,建立部落教會。目前是Radius International 亞洲總幹事。
Radius Asia相關資訊請見網站www.ri-asia.org

 

廖美惠,畢業於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CESNA),本刊特約撰述。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